第48章北大荒
随着“大跃进”运动的兴起,自然灾害也随之而来,传家的岳父岳母相继去世。随后传家那位卧床多年的妗子也撒手西去。二驴以干儿子的身份戴孝顶了盆,在传家的帮助下把她的后事办的妥妥当当,村里村外没有一个不夸他仁义的。二驴婚后生的儿子已经七岁,张金河借鉴了安国的名字,给取了个振国,寓意振兴国家。
随着自然灾害造成了越来越多人饿死,乡里号召群众去东北开垦北大荒,传家和二驴知道以后,有些想去谋个生路,可又有点舍不得老家,毕竟在老家土生土长了几十年。然而,学成归来在小学当老师的安国却想要去。在父亲和二叔的熏陶下,孙安国并不是一个甘心享受的人,他放弃了上海的繁华,回到乡下当小学老师。但是现在国家面临困难,饿死的人已经不在少数,北大荒千里沃野总要有人去开发……早在去年的时候,国家就派了十万大军前往北大荒开垦,有这些军队给打基础,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何况自己正好二十出头,最有活力的年纪,不如就去闯一闯,把这老师的岗位给了别人吧,要是在那边过得好,再把爹娘也接过去。
传家对于儿子,早已经不敢用教育的口吻说话。儿子知识渊博,思想先进,自己已经跟不上形势了……其实传家一直也觉得自己跟不上形势,如若不然,为什么二弟当初就参加了共产党,自己却去投了国民党?媳妇淑英说他是没见过世面的除了会打枪啥也不会的大老粗!。二弟是学校里正经毕业的,连洋文都懂一些,这让传家很是崇拜,崇拜倒不是源于他会洋文,而是他那脑子里的东西,自己是到死也学不来。
孙安国上了前往北大荒的车,传家因为在东北和朝鲜受过了刻骨铭心的冷,都已经春天了也让他娘给他拿了好多厚衣裳。淑英心疼的直流眼泪,可生活呀就是如此,它就不会想让你按照你的意愿去发展!传家没有流泪,这世事还不都是闯出来的?现如今又不打仗,担心个鬼球!
二驴自打有了儿子后,性情也沉稳了不少,原本就能说能唠的他,早就接了干爹的班,成了张家峪和柳树沟红白公事的话事人。安国要走,他自然也要来送,曾经自己也是一个人踏上过未知的远方,他很理解安国现在的心情,可终究也不知道怎么安慰才好。
当孙安国和同行的人们来到东北这块黑土地,眼前一望无际的荒野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征服欲。先是搭了个临时帐篷,又去山上伐木,建泥草屋。一些意志薄弱的人,就在困难面前退缩了,他们后悔来了这里,。只有孙安国坚定的去劳动,他相信他可以通过勤劳的双手在这块土地上越来越好。事实也证明了他是对的,随着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有信心和成就感。更庆幸的是,他的终身伴侣也在这里相遇了。这里前年搬过来一户来自山东烟台的乡亲,大号林本玉,他那女儿林秀芝仅仅比孙安国小了一岁。孙安国孤身前来闯荡的精神让他很是欣赏,加上一表人才又是读书的,就时常给他帮忙,有事没事叫到家里吃饭。慢慢的,孙安国和林秀芝也自然而然的就走到了一起。可是有一个问题要面对,那就是爹娘远在山东,这婚礼该怎么办?终身大事,若没有父母亲在,孙安国总觉得自己是不孝。如果不办婚礼,秀芝父母能乐意?当林秀芝把孙安国的顾虑说给了她爹娘以后,两口大度的表示,不用给彩礼,也不用办婚礼,俩人就在一起吃顿饭就算把女儿嫁他了,以后回了山东再好好的办个喜酒让爹娘高兴高兴。
当传家收到了来信得知儿子在东北不花钱就娶了个媳妇后,高兴的不住夸赞儿子比自己强。就是淑英心里觉得不得劲,“为啥人家白送闺女?是不是长得难看还是儿子去当了倒插门?”传家告诉她,“不是倒插门,谁规定儿子的家只能离爹娘近不能离丈人家近?再说了,娃儿只要姓孙就行,你管他倒插门不倒插门!”
传家终究还是回信拒绝了儿子让自己也到东北的建议,自己舍不得这片故土,在外打仗的日子里,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这块地方,做梦都想回来。更何况这里不仅仅一草一木让他魂牵梦萦,还有乡亲们,还有舅和二驴,这不可能都搬家到东北。最后只在信里告诉儿子,好好的过日子不必牵挂家里,家里一切都好,再不济也还有他二叔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