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准备抓泥鳅
“也是,可能我们看的时间太少了,错过了发现问题的时候,就是小弟你得多跑几趟猪圈了。”张爸也是拍板了下来。
喂猪又不是多难的事情,煮猪食什么的都是几个大人搞定了,平时他就单纯提着去喂个猪,换个水,连粪尿都不用管。
“没事没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张长生无所谓地说。
“对了,小弟,听说毕业都是包分配工作的,你是被分配到哪儿上班啊?”他老妈还是家里人第一个想起来这事的,突然问他说。
其他人也被他老妈的问题勾起了好奇心,都转头看向他。
“嗯……这个我也不知道,因为学校分配工作的时候把我漏掉了,后面去问学校领导,他们说是让我等候通知。”张长生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啊?!还有这种事情,你们学校也太粗心了吧,那要是没有工作名额了怎么办?”
老妈还是头一次听说这种事情,先是被惊讶到了,然后又想到自家小儿子就是事件的主角,于是又有些担忧地问。
“是啊,这也太粗心了……”
“不会是被私吞了吧……”
其他几人也是担忧地附和。
“这个应该不至于,又不是旧社会,那么多的贪官污吏,出了这种事情,上面还是会想办法解决的。”
张长生先打消了家人的担忧,然后又接着安慰说:
“要是真的解决不了,我自己找份工作也不是不行的嘛,现在中专生、大学生可吃香了,我又没犯过错误不是,还可以挑些离家近点的厂子单位啥的。”
“这倒也是……”听完张长生的话,几人都放心了不少。
这事暂时就这么糊弄过去了,反正对张长生来说,这班上不上不重要,改善家里的伙食才是关键。
这不,等家人都去干农活后,他又开始倒腾起家里的工具来了。
这次被他盯上的是家里的火夹子。
火夹子应该是农村里用柴火灶的都能看得见的工具了,主要用来夹柴火、秸秆什么的。
一般情况下用的都是竹子做的,直到后来才换成了铁的。
而用竹子做的夹子,家里一般是有三四个,一个是正在用的,另外几个是烧烤弯折后用稻草杆绑好定型,然后就一直挂在柴火堆和灶台中间的墙上。
这一小块墙上挂的东西可不少,装草木灰的簸箕,刮草木灰出来的小刮子、火夹子,以及捆柴火这些回来的稻草绳。
有的可能还会放个长耳畚箕,装竹叶或者竹箬等这种引火用的东西,放火柴盒也是有的。
拿下一个火夹子,解开捆绑在两头的稻草绳,夹子瞬间弹开成了钝角。
整个夹子有一米二左右长度,用来烧火的时候还得先砍掉一小截,正常来说五十到八十公分左右的长度是最好用的。
家里在用来烧火的那个火夹子,用了这么长时间,碰到泥鳅黄鳝这种滑不溜秋的东西,能不能夹稳还不好说。
所以只能用这种还没烧火用过的,比较粗糙的会好夹一点。
拿着柴刀重新修整了一下夹子的边边,防止还有竹刺扎手。
然后就是大力弯折竹夹子,直到它弹开的角度接近直角,那么这个新的竹夹子就可以用了。
把长度先直接砍到一米内,还在两侧内壁开了点齿痕增加摩擦力。
张长生带上草帽,关好门,提着桶、铁锹、竹夹子和柴刀出发去抓泥鳅了。
目标当然是一号梯田,他们自己家的田地了。
没必要去别人家的田里,反正他要是抓不到,开挂就好了。
铁锹的用处等下再说,他现在还不确定,而柴刀,则是等下竹夹子要是用着不顺手,他再用来修整竹夹子的。
他们这干水的也就是梯田高处,梯田中部和底部都还是有水的状态。
只有秋收过后,降雨量减少了,梯田中部才干下来,而底部最多就是呈现出淤泥状。
而且他们现在还没有育秧盘这种东西,水稻育种培养,基本都还是在中底部有水的区域。
这不,有家人比较多的,已经开始在翻耕水田了。
他们这现在的水田翻耕,还是用的水牛套上犁耙。
首先用的是犁,把田全部翻一遍,等后面降雨或者放水下来,田里的水位上来了,禾杆也腐烂得差不多了,就再用耙再耙上一遍。
耙的效果不好,或者耙不到的地方,就用人去踩,完了还要用一个工具把泥土摊平。
至于牛为啥不用很多人常规认知里的黄牛,这是个好问题。
讲个很心酸的笑话,这年代的八桂大地,流传着一句话:黄牛小如狗,一担挑两头。
如果你稍微了解过后世国内畜牧的黄牛品种,那么有两个省份分布的黄牛品种,你是很难忘记的。
它们就是秦黄牛与桂黄牛,原因很简单,一个国内最大,一个国内最小。
“长生叔,这是来干啥呀?抓泥鳅?”张长生还没走到自家田里呢,就被他看见打招呼了。
“是啊,国华,你们家是真的早啊,咱们张屋就属你家最早了。”张长生也是回了句。
“嘿嘿……这不是才过上两年好日子嘛,可不得勤快点……”张国华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行,那你先忙,我抓点泥鳅解解馋。”张长生笑着说。
“好,好……”张国华回应了后也是继续忙着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