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禾地 - 穿越五五年,从农场长到院士 - 蟹蟹有钳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7章禾地

“嘬嘬嘬……”张长生走进自家猪圈,对着躺在棚子下的小猪仔们呼喊。

“哼……哼哼……”三只小猪也是配合的起身走了过来。

他把空间里的西瓜给弄碎去籽后丢了出来,铺到红褐色的石槽里。

西瓜是他们工作不忙的时候自己种的,猪舍周围的空地,都被他们种满了瓜果蔬菜。

就是西瓜一直都不太甜,个头倒是挺大个的,一个有十来二十斤。

对于他这种喜欢黑美人西瓜的甜度的人来说,他们自己种出来的真心不咋滴。

有位员工大叔,在开春的时候就从猪舍里铲了几十袋猪粪,搞到外面沤肥,用来增强土壤肥力。

就这样,西瓜也没甜多少。

不过种出来的小青瓜倒是不错,很好吃,小臂长度都长不到,就被他们摘下来吃掉了。

不仅是西瓜,他还弄了些饲料出来。

饲料自然不可能是新鲜的,基本上是分娩舍里那些哺乳期母猪吃剩下的,或者要被浪费掉的。

在饲料浪费方面,产房一直是重灾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饲料粉末化严重。

粉末化的饲料,所有猪都不爱吃,一般都会拱掉。

正好,这些饲料他都收集起来了,没办法,现在空间中没有饲料来源了,整个猪场日常饲料储备也就7到15天这样,过年期间才是15到20天。

能省一点是一点,反正他也可以直接加水弄成团,重新让猪吃下去。

三只小猪吃得特别开心,猪场里的饲料,无论是哪一种,对于这年代来说,都是精饲料。

香香的,还带着西瓜的甘甜,小猪们吃完了还恋恋不舍地舔着猪槽底。

想啥呢,小猪舔石槽底,当然是因为张长生没敢给它们喂太多,让它们吃饱。

要是等到了晚上的时候,他爸他爷爷来喂猪,结果它们却吃不下了。

被误以为它们生病要嘎了,那就成乌龙了。

给它们的饮水槽换完水,张长生就离开了。

提着桶,下了屋背岭,就看到主路右手边上的那棵大榕树。

他可以说那是他见过的最好看的榕树之一了。

大小不好说,反正眼前这棵大榕树得两三人才能合抱。

最主要的是,它没有气生根!

没错,就是没有气生根,整个树干他都没有看到有气生根长出来的痕迹。

并且树干也不像别的榕树那样,主干被气生根落地长出来的支干包围着,或者两者融合在一起。

那样的榕树看着就感觉麻麻赖赖的,丑死了。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他们屋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并没有在榕树底下弄些什么祭拜的东西。

最多就是一年换一根红布条,绑在分干上,让它随风飘扬。

走过夹在大塘与一号梯田中间的主路,然后就上到禾地岭了。

整个禾地岭的岭坡到岭顶,被划分出了三十亩左右的土地用来做晒场。

每家也都会在这里建上两三间房子,主要的作用一个就是晒谷物的时候,起到一个临时存放的作用。

另外一个就是存放晒谷物的一些工具,以及谷物晒完后,囤放一些谷物杆、木柴之类的。

其实囤放谷物杆、木柴的这个房子才被叫做茅屋。

而旱厕茅房,他们这里的方言叫法和叫灰篓有点像,具体是指哪个文字他也不知道。

而灰篓,他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冬天用来暖手的小篓子,像个小提篮一样。

他们这的晒场都不大,因为是建在岭坡和岭顶上的,还分成了一个个小的,每家也就一百多平的样子。

相邻晒场中间的草地上就晒满了谷物杆,总之,夏收和秋收的时候,基本没有啥空闲着的地方。

这时候的晒场,还是泥土地面,并没有水泥硬化。

要想在晒场晒稻谷,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就是铺竹席,可以说是大号的平笸箩。

另外一个就是把晒场弄平整的同时,还要让它表面光滑,不起裂缝。

他们这还是用的竹席多,直接在晒场上晒的比较少,那个太麻烦了,而且最怕下雨。

竹席唯一的缺点就是容易坏,得时不时修一下,不过问题不大,农村人基本都会弄这些东西。

竹子的原材料也很好找,整个八塘岭都是竹林,大塘四周也基本是竹兜,就连屋背岭的c字开口处其实也是被竹兜封起来的。

他们家的晒场在岭顶最高处,同在岭顶最高处的还有三家,不过他们家比较靠近屋背岭这边。

到了岭坡上,就陆续看到有人挑着禾回来了。

禾是他们这边的叫法,只叫禾一个单字,指的就是水稻被收割下来的稻杆加上面的稻穗这么一个整体。

至于为啥要挑回禾地再脱谷,主要就是梯田的原因了。

他们这的梯田,上小下大,梯田高处水田是半分到三分大,梯田中部为三到七分,梯田底部则是五分到一亩半,而九分以上大的田一般被叫做大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