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五六十年代的养猪
又休息了一下后,他感觉精神恢复得差不多了。
看这天色,应该是下午三四点了。
想了想,他准备给在忙着夏收的家人送些凉白开水过去。
绝对不是看到小宝妈才想起来的。
主要是想着看看能不能搞点别的东西出来,改善一下伙食。
不然这一天天的,荤腥最多的就是鸡蛋,后世吃太饱,都有人把鸡蛋叫素菜了,这谁遭得住呀。
不过农村地方,他们这能改善伙食的东西也不多。
鱼,泥鳅,黄鳝,田螺,田鸡,辣条,长尾兔,鸟……
额,辣条和长尾兔还是算了吧。
辣条会做的话来个龙凤汤还是不错的,银包铁、金包铁、饭铲头和小青龙,这四种辣条拿来泡酒,忘了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还是痛风有一定的效果。
他以前认识的一个挖机师傅,就是靠这酒稳定下来不加重的。
至于长尾兔,这个他就真接受不来。
不过这年代的人们,有得抓来吃就不错了,经常能看到夏收或者秋收后用茅草或者稻草熏长尾兔的。
一个是抓来吃,一个就是防止第二年长尾兔泛滥破坏庄稼。
算是一举两得了吧。
收拾好小板凳和蒲扇,张长生回屋准备东西去了。
准备的东西不多,瓦罐、水桶、柴刀、棉线和一两根弯针。
带上草帽,拿上钥匙锁好门,东西都丢水桶里一只手提着就出发了。
张长生打算先去把水送了,然后再去搞些能改善伙食的食材。
刚走上屋背岭半坡,他就突然停下来了。
因为他听到猪圈的猪叫声了。
没办法,谁让他是一个养猪人呢,对猪好奇一点也正常。
把手里的东西找个阴凉处放下,他就走向各家修建的猪圈。
“不是……这猪……怎么这么小……我确定没有走错路?还是说他们已经把猪卖给供销社了?”
看到眼前这一只只黑白色的小猪仔,他整个人直接原地怀疑人生了。
各家猪圈都看了几圈,直到他看到自家的猪圈里的猪,他这才确认下来,原来,各家养的猪真就那么一点大……
大到和他空间里三四十日龄的保育猪也差不多……
要知道,这可是他们养了五个月的猪,现在才和他空间里的三、四十日龄左右的保育猪差不多大小!
这才多大点重量,三十斤左右!
而有的更是惨不忍睹,才二十多斤的样子!
这确定不是在搞笑嘛!
养了五个月左右才这么点,这要是他空间里的猪,五个月都直奔一百公斤的体重去了。
注意,是一百公斤,也就是两百斤。
他们家的虽然比其他几家的好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撑死了也就四十斤的样子。
一时之间,他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尽管他以前查过资料,知道这时期的农村养出来的猪,平均出栏体重也就一百二到一百五十斤左右。
而岭南这里的猪种大多是中体型猪种,出栏体重要比大体型猪低上一个档次,可能也就一百到一百三这样。
可是现在五个月才四十斤都是大的了。
养上十个月或者一年下来,能不能过九十斤都是个问题。
这时期的农村人养猪基本为吊架子式养猪,这种方式一直持续到改开后,被规模化养猪淘汰。
经过改良的本土大体型猪两三月龄就能达到五十斤左右了。
然后再养上四五个月,喂些更差的青饲料,让猪先长骨架,慢慢的长到一百斤出头。
最后再饲喂精饲料催肥,养上两三月到半年左右,这阶段可以催肥六十到一百斤左右。
最终出栏的商品猪基本在一百六到两百斤左右。
这时期的农民条件没那么好,猪种改良都还没彻底推广开来,本土品种出栏的商品猪体重一百三到一百五十多斤比较常见。
发现问题了吗,他们这的猪养了五个月了还没开始吊架子。
也就是说他们屋里各户养的猪,除非现阶段达到四五十斤,不然等到十个月左右出栏了的时候,是过不去一百斤的。
而那些二十多斤的小猪仔,出栏的时候能不能到九十斤都悬……
要么,就只能再延长两三个月的催肥饲养时间……
真的是看不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