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剥玉米
“哦……原来是国华啊,难怪,早上喂猪的时候,刚把咱们家的牛借给他去耕田。”爷爷恍然大悟地说。
“小弟,你想怎么吃这塘角鱼啊?清蒸还是?”奶奶问他的意见。
“奶奶,弄个塘角鱼饭吧,这样饭里也有味,好吃。”张长生立马表态。
“好好好,奶奶这就去弄。”奶奶说完,就准备淘米煮饭。
“奶奶,米我都弄好了,你去煮就行了,嘿嘿!”张长生赶紧拦住奶奶。
“你个小机灵鬼!”奶奶笑骂了句,也没再说啥,掀开锅盖看了看水量,感觉没啥问题就生火煮饭了。
张长生则是和爷爷一起弄起了他们带回来的青菜。
“你这一早上去抓泥鳅去了?”爷爷弄着菜问他。
“嗯,抓了些泥鳅黄鳝还有杂鱼,不过也就小半桶,国华又给了大半桶,都洗好放那养着呢。”张长生也是边弄着菜边回。
“嚯!这么多啊?国华有心了……”爷爷都被惊讶到了。
“嗯,和他说好了,到时候泥鳅做好,我给他家送些过去。”张长生弄完了手里最后一点青菜,这才说。
“嗯,不错不错,我家小弟也长大了……”爷爷欣慰地笑着说。
等到几人回来,就闻到满屋飘香的塘角鱼饭的味道了。
小侄女更是直接连手也没洗,就冲到厨房门口问:“曾奶奶,你在弄啥好吃的呀,好香啊!”
“你个小馋猫,这是小叔抓回来的塘角鱼,和饭一起闷呢!”
没等奶奶回她,洗好菜的张长生就抢先一步,把小丫头抓过来洗手洗脸了。
“塘角鱼好吃吗?小叔?”刚洗完脸,小侄女就带着疑惑问他。
“你不是吃过嘛?这就忘记了?”张长生有些哭笑不得,点了点她的小脑瓜说。
“诶嘿嘿!想不起来了嘛。”小丫头不好意思地朝他撒娇。
“好了,出去外面坐着歇会儿,让妈妈他们给你扇扇风、擦擦汗,小叔和奶奶煮个青菜就能吃了。”
张长生也没再打趣她,让她出去后就把火引到大锅这边来。
奶奶也是洗了把手,准备煮青菜。
这才是真的水煮。
他们这边一般是喝粥或者稀饭这种,青菜就尽量少汤水,如果是吃的干饭,那么就必须是青菜带一大盆汤水。
怎么说呢,这应该算是地方饮食习惯吧。
他以前暑假实习的时候,去过岭南地区好几个县城,当地的普通人家夏天也都比较喜欢吃饭配汤菜。
要是吃得急一些,就把汤倒到饭里,弄成汤泡饭,两三口就能吃掉一碗饭,他以前在猪场忙的时候也是这么干的。
至于健不健康,都进猪场了,谁还管这个?
煮完了青菜,把饭全都弄匀,这样更好吃,也有不弄的,看个人喜好。
倒入塘角鱼的时候还引得锅底的一部分米饭微微焦糊,都有点煲仔饭的感觉了。
张长生这回倒是不用帮小丫头挑刺了,毕竟鱼本身不大,就一条主骨和一些鱼鳍骨。
稍微教一下,她就会吃了。
吃完午饭休息了一阵子后,张长生下午跟着家人一起去干活了。
拔下来的花生算是弄完了,没拔下来的后面再说,剥壳也是后面。
现在先弄玉米。
玉米他们叫苞粟,其实和客家话的意思都一样,都是叫苞粟,只是发音不一样。
他前世的外婆就是客家人,今世他们镇也有一部分村子都是客家人。
客家话说慢些,他大致还是能听得懂的,说快了或者夹杂着一些口音的就没办法了。
有他在,犁谷的任务就交给他了,他爷爷就在一旁脱谷。
时不时翻一下谷子,其他的时间就陪着小侄女一起剥玉米粒。
小丫头力气小,早上都是他们几个大人挑禾上来,卸完歇着的时候,一个个玉米给她剥下来两行,剥下来几个就放着给她慢慢剥。
这年代还没普及一字螺丝刀,这可是剥玉米神器之一。
现在刚土改结束,正是欣欣向荣的时候。
虽然进入了统销统购阶段,但很多人家目前都摆脱了吃棒子面的艰苦岁月。
棒子面,他们这里特指玉米芯混着玉米粒一起打成的面粉。
玉米粒和玉米面或者玉米粉,才是纯玉米打出来的。
他以前看小说的时候,北方地区都说是棒子面,好奇查过,原来人家玉米就叫棒子。
而混了玉米芯的棒子面在北方和其他地区叫啥,他就不知道了。
反正他们这就是这么叫。
小丫头也没有偷懒,就是这么乖乖地一直剥着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