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看似简单 - 穿越五五年,从农场长到院士 - 蟹蟹有钳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7章看似简单

猪饲料中的食盐含量看着感觉比例不高,小猪0.2%左右,大猪0.3%左右,哺乳母猪0.5%左右。

但是架不住猪的数量多,还有空间里能收集到的食盐少。

前面说了,空间原址是在两个镇中间,一个镇大约也就5万人口,农村地区大概5人一户,也就是说镇子大概就1万个家庭。

现代人的家里一般都有盐放厨房,但是一家里能搜到的盐一般都不会超过一斤。

而且空间并没有把人口最密集、杂货铺最多的镇中心给划进来。

估算一下,他空间里能搜出来的食盐不会超过8000斤。

事实也是如此,实际上他能搜到的食盐只有6500斤左右,也就是3200多公斤。

前面说过了,猪长大大概需要540斤左右的饲料,但是还没办法配种,配种体重要到270斤,也就是说实际可能需要600斤左右的饲料到开始配种。

那么一头小猪长大就至少需要0.6公斤的食盐。

四分场的妊娠母猪头均日采食量达到2.8公斤,妊娠期大约114天,也就是一头妊娠母猪整个妊娠期大约需要0.95公斤食盐。

哺乳母猪头均日采食量达到6公斤,哺乳期28天,也就是一头哺乳母猪整个哺乳期需要大约0.84公斤食盐。

如果按照核心种群最初的设想,3000头母猪怀上一轮,空间里的食盐就差不多没了。

如果按照已经挑选出来的300头核心种群的母猪配种、分娩,然后母猪能一胎出栏12头仔猪以上,再养大,这就去了2700公斤的食盐了。

就算再节省也没用,只有一开始就把核心种群的比例压缩再压缩。

除了盐,大规模生产所用的饲料还需要添加一些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和蛋白质等,比如说石粉、鱼粉、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

这些都是限制了目前大规模生产的因素。

除此之外,空间里的猪想要一直维持目前的生产性能也做不到。

是不是很懵逼,才说过的构建核心种群就是维持品种生产性能甚至改良。

甚至还介绍了一大堆理论。

现在又说不行。

知道你们很急,但先别急。

我们接受过义务教育的绝大多数普通人,对于物种分类的了解基本只限于初中生物书最后几页展示的生物物种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至于种之后有什么,不知道。

“种”之后有品种,而品种,是人为干预下的选择和进化的结果,种一般是自然选择和进化的结果。

品种之下细分还有品系。

现代化的猪种大多是精确到品系的。

比如四分场的就是挪系纯种,一二分场的是法系二元,三分场的纯种猪是公司别的场区繁育出来的,具体是哪个品系的他没有去了解过。

很多网上冲浪的应该都刷到过一个词,叫做“基因锁”。

而这所谓的“基因锁”,一般就在这个品系中。

前面所提到的核心种群繁育方法对于带有“基因锁”的品系,就可能有些不太适用了。

或许只能起到轻微改良效果,甚至可能只有延缓品系退化的效果。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品系本身大多是一小部分品种种群中的“优秀基因”集合后并“稳定遗传”才得来的。

而“基因锁”,其中一种情况就是这个的种群的“优秀基因”已经被开发完了,没有别的种群基因参与进来,那么很难再有所突破。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稳定遗传”是有传代限制等一些限制,比如说只能稳定2-3代,又或者后代必须近亲繁殖等。

在无法解决有限制的“稳定遗传”的话,那么一个品系即使使用核心种群繁育方法,也只能多延长一段使用时间。

这个他刚好知道一个案例,就是模式生物中的一个小白鼠品系的。

尽管使用了核心种群繁育法,也仅仅比不使用该方法延长了2-3倍的时间,之后仍旧出现了生产与生长性能断崖式下降。

还有一些其它情况,比如说对该“稳定遗传”的基因申请了技术专利等。

至于现在,肯定是没有什么技术专利一说,但是他也不确定空间里的猪有没有是有着传代限制的猪。

不过,就算有,他也只能继续使用这方法,因为繁殖场的母猪淘汰率其实很高!

具体有多高呢?

前面说过了,母猪比较建议生产7胎,而在繁殖场,达到第七胎的母猪的比例不会超过12.5%,也就是八分之一。

如果你对这个比例没啥感觉,那么我们再换一个。

年更新率比较低的繁殖场——ps场,年更新率一般在30±3%左右,一般母猪由头胎转为第二胎,简称一转二,这个过程的母猪淘汰率有的甚至能高达40%。

这也是为什么他要弄核心种群繁育的原因,如果不弄,这些高生产性能的种猪淘汰的速度太快了。

即使他有空间,也改善不了多少,毕竟,没有灵泉包治百病。

同时,还有一点“私心”,他想吃猪肉了。

空间里的猪,他之前打过主意,但是后面想了一下,又放弃了。

很简单,因为抗生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