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面包木薯 - 穿越五五年,从农场长到院士 - 蟹蟹有钳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8章面包木薯

而一二分场,恰巧就是全场使用的抗生素最多的两个场区。

三、四分场使用抗生素还需要进行综合评估过才考虑使用,使用频率和剂量对比这一二分场低了许多,像青霉素用的是80万单位每支的,400万单位的青霉素这两分场都没有储存有。

这是否能说明抗生素的耐药性会遗传,他也不知道,反正他又不是什么“专家”,对这方面的研究他是真的一无所知。

只知道既然猪场都这么做了,那他先吃这些纯种猪肯定是没啥问题的。

还有空间里的鸡鸭什么的也是,他都打算先行繁育几轮再说。

毕竟说是农村自养的,但是村民啥时候喂过药,又喂的什么药,他更加不知道,比猪场的猪还危险,还是至少先繁殖上一轮吃它们的子孙后代更安全保险一点。

至于鱼塘的鱼他倒是比较清楚,那鱼塘老板没咋管理过,再加上上面还有水库的水顺着山沟沟流下来,鱼食什么的也不缺,基本就久不久来开一下增氧泵。

所以他前面才放心大胆地放出来吃,毕竟鱼塘有鱼,水库也有鱼。

关于核心种群,再三思考过后,他也只能决定,从正在产房哺乳的头胎母猪中挑选。

好在四分场也是采用的周批次配种模式,正常满负荷生产的话,产房里会一直有四个批次的母猪,加起来的数量差不多有580头这样子。

省去了他不少的挑选时间。

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不被选做留种、育种的仔猪,让他拿去育肥后拿来吃肉。

要是运气再好点的话,说不定都不用等后续批次的母猪分娩了。

因为他也只打算先行挑选出50-100头左右的母猪入群繁殖。

在等待挑选出来的母猪哺乳到断奶复配的这段时间里,正好把公猪站这个区域的时间暂停取消,亲自给它们喂上一段时间饲料,培养一下感情,或者说是熟悉一段时间。

公猪的饲料其实一般都没有专门配置的,大多数场区用的都是母猪的配怀饲料。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专门的公猪料其营养、提供的热量等和母猪配怀饲料相差不大。

每天的饲喂量其实也和母猪维持体况时的差不多,一般也就2.2-2.4公斤之间。

各大饲料公司生产的不同品牌的繁殖场用的饲料营养差距也不大,繁殖母猪饲喂量标准甚至是通用的。

只有一些小型养殖场用的自配料,这个差距才会比较大。

公猪的数量,他还是比较倾向于挑选到25-30头左右,正好与母猪达成1:2到1:4的比例。

同时,这批猪繁育的第二胎、第三胎,他也只打算每胎选留2-3对在核心群,其它的回归普通群。

这样,到后面解决食盐等问题后,至少能让这四分场满负荷生产三五年的。

至于更后面的,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个年代,已经有一些省份在推广长白、大白这两种纯种猪养殖了。

到时候去搜集一些纯种猪自己进行繁育,做品种改良优化就是了。

哪怕改良优化慢一点也没关系,毕竟他用的是人工授精+规模化养殖,领先这个年代至少四十年的技术经验理念。

“这是……面包木薯?!”

就在张长生收割稻谷到一户人家附近的时候,他突然被眼前看到的一簇植物惊讶到了。

在他原来的认知记忆中,面包木薯一般是在两广与琼海省才会有人家种植才对。

猪场原来所在地虽然在长江以南,但是也很难达到年平均温度20c以上,冬天的时候还会时不时下点雪。

按理来说,这地方不太能种植或者没人种植才对。

至于他为什么能一眼就能认出来这是面包木薯,当然是因为他后世的老家农村的一些荒地这几年上面要求复耕复垦,村委组织在这些荒地上种植的大多就是这玩意。

好一点的耕地一般会种玉米,差的,尤其是那些原来是村民走出来的小路或者土坯房推倒的地块,就会种上面包木薯。

而且面包木薯对比普通木薯也非常好辨认。

首先就是颜色。

普通木薯表皮大多为褐色或者红褐色,然后普通木薯茎杆表皮大多是白绿中透着点红褐色,其叶子杆为红褐色偏多,叶子背面的表面也是同茎杆一样白绿中透着点红褐色。

而面包木薯的木薯表皮基本都是白色,茎杆则是白绿色,叶子杆绿色,叶子背面白绿色。

其次就是木薯、茎杆、叶子的大小与长短。

普通木薯比较细长,相对比较光滑一些,一般大的也就成人胳膊大小。

普通木薯图→

面包木薯比较粗短,表面也相对粗糙一些,大的甚至有成人小腿大小。

面包木薯图→

普通木薯成熟期的茎杆大小可能和家里用的扫把拖把杆子差不多大,或者稍微大上一点点。

面包木薯成熟期的茎杆大小一般跟擀面杖或者铲柄或者锄头柄差不多粗细。

普通木薯叶子一般也就如同美人扇那般大小,而面包木薯一般都有蒲扇大小,有的甚至和木瓜树的叶子差不多大。

面包木薯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进行脱毒处理,它本身微毒,但仍可以直接刮去表皮后,像红薯一样直接蒸熟或者水煮熟后食用。

对比普通木薯对生长环境需求高一些,同时生长时间对比普通木薯也稍微长一些,差不多一年左右,有的地方也会种植两年左右才收获,因此其单株产量也比普通木薯更高,差不多在两到三倍左右。

这也是复耕复垦的地块为啥会优先种植面包木薯的原因了。

对土地营养需求不高,还不用人经常打理,种植上两年再收获也没事,还是粮食作物,完全符合要求。

或许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