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线索 - 规则歧途 - 不动云图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规则歧途 >

第14章线索

隐牢即是后世所称的天牢,建在王城北角,可以称得上是当世防卫最为森严的地方之一。地上三层是碉楼卫所,皆以石条砌筑,密布箭垛暗孔。地下五层,第一层是守卫们的住处,下面几层都是牢房。

关入隐牢的犯人,一般是触怒了秦王或是在王城之内有逾矩的行为,又或是所犯之事涉及王族秘密不能被外界知晓,这些犯人无需经过司法衙门的审判定罪便直接关押,自然也没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被投入隐牢,便像是从人间消失了一般。隐牢中的隐字,便是由此而来。

这一百多人都被关在第二层,因为早就听说过隐牢的威名,都觉得此次凶多吉少,各人脸上的神色各异,或戚或悲或有不甘。不过这些人毕竟都是虎锐骑中训练有素的晓勇之士,倒是没有人痛哭流涕嘶喊失控。

这里面不少人本就是从朔正营抽调,见到蒙骥来到,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大喊将军。蒙骥神色郑重,安抚众人稍安勿躁。转过头来,低声拜托身边的隐牢令好好善待这些人。

隐牢令靳鹊为秦王执掌隐牢十余年,向来很少与朝廷之中的其他官员打交道。外界对此人也不甚了解,只知道他原本是个赵人,不知何故深得秦王信任。

朝廷中人对靳鹊没什么印象,可以理解。一则靳鹊久居隐牢之中,几乎从不在外露面,二则毕竟能见到靳鹊之时,一般都是被关进隐牢的时候,人一旦被关了进去,恐怕也就再也没有机会向他人诉说自己的印象。

而此时的靳鹊满面微笑,身上并无丝毫杀气,竟像是个斯文秀士,点头说道:“将军勿虑,秦王既无诏令让靳鹊拷问他们,靳某自然会好生照拂,不会为难他们。”

蒙骥派人传话时所说的不寻常的之处,乃是来自隐牢里一名兵士的反馈。蒙骥虽是武将,但心思缜密。在问话之前,蒙骥先告诉众人,如有异常情况要禀报的,不得当众言语,举手示意即可,然后将其带到隔壁的房间单独询问。

这么做倒不是怕众人之间互相串供,这并非是审讯,自然无供可串,而是担心人的记忆会被其他人的描述所串扰。本来没有发生的事情,旁边人信誓旦旦的一番描绘,自己脑补出细节,反而竟像是真实发生过一般。

正阳宫是秦王休息之所,除安全之外,以清净为第一要务。所以此处的岗哨,大部分都在宫墙的外围,宫内只有八人。其中六人立于起居殿门两侧,是为明哨,两人隐在园林角落的阴影之中,是为暗哨。换岗之时,明哨先换,站立整齐之后,再换暗哨。

举手示意的,便是其中一名暗哨。他说在换哨之时曾听见有一阵轻微的水花响动,当时他曾扭头看了一下,未见什么异常,觉得可能是池中鱼儿游动,又或是其他人无意将石子踢入水中,所以并未放在心上。

不过蒙骥却知道秦王自从遇刺之后,性情大改,变得颇为喜静,那池中的游鱼早就被打捞一空,一条也没有了。

蒙骥又将参与换班的其他几人一一单独招来问话,俱都表示未曾听到水声,也未曾又踢到什么石头。这些人都是训练有素的虎锐骑,感官要比普通人敏锐,若是踢到什么碰到什么,绝不会毫无察觉。

扶苏到时,靳鹊已在隐牢的门口迎接。在来的路上,扶苏曾在脑海中搜索了一下关于隐牢的记忆,发现原来的扶苏也从未到过隐牢,对这靳鹊也只见过一次,并不熟悉。

靳鹊将扶苏引至二层,便待避嫌走开,蒙骥喊住他,说道:“隐牢令乃是此地主人,何须避嫌,秦王既信任靳大人,吾等对靳大人自然也无秘密。”

靳鹊笑道:“秦王既无诏令让靳鹊参与此案,靳鹊便不该听。公子和将军应该知道,这隐牢之内,辛秘无数,靳鹊在此地待了十年有余,已经嫌自己活的太久了些。请公子和将军自便。”说罢,拱了拱手,便自顾走了。

听完蒙骥的说明之后,扶苏也将自己在宫中问话的情况一一说明。一个风声,一个水声,皆都算不上是什么线索。

“那池中之水,是止水还是活水?”止水就是死水的意思,扶苏思索了一阵,问蒙骥问道。

蒙骥也是一愣,摇了摇头。对于宫中布局蒙骥虽说了如指掌,但是对那池子,他只关心深浅与否,能否藏人而已,对于是止水还是活水,还真是未曾留意。

扶苏跳了起来:“走,我们去营砌司。”

营砌司专门负责王城的建筑修葺之事,主事姓徐,年纪四十左右。这位徐主事查阅档案,回复说正阳宫中的池水是活水,水从王城内的御河上游引入,又流入御河下游。而御河又是引渭河之水修建而成,跟渭水乃是相通。

扶苏便令这主事带路,先去查看了流入和流出正阳宫的水道,水道皆埋在地下,进出水口开在宫墙之下,俱是用石条垒砌。水道宽约半尺,深约一尺,极窄,即便无水也无法通人。更何况水道在地下的长度,根据徐主事测算,约有一两里那么远。

而御河那边一进一出两个水口,皆建在露天的位置,想来是为了方便观察地面下的水道有无阻塞。水从御河上游地势较高处引入,从十来个巨大的石雕兽头口中涌出,灌入一个大池,池子四周各建水道,将水引入地下,最终流向王城内各处的水池。

而宫内诸水流入御河的出水口,则修建在下游地势较低的河堤上,稍高出水面。想来水道已在地下汇合,此时直接从出水口涌出,重新流回御河。

蒙骥看了半响,没有看出什么异常,也不知道扶苏找什么。眼看着时间渐渐过去,心中焦急,正要出声询问。却见扶苏翻过围栏,向河堤下的出水口攀爬过去。蒙骥一惊,却也不敢高声询问,河堤陡峭,若是使得扶苏分心,脚下一滑,跌落河水之中那就麻烦了。蒙骥将周围的几个卫士叫来,让他们找些绳索过来,自己一翻身,也跟着扶苏爬了下去。

扶苏斜靠在河堤上,指了指出水口上方。蒙骥一看,是一小块污泥。

扶苏探过身去,伸手在那污泥上轻轻一抹,放到鼻子下面闻了一闻。脸上露出一点喜色。说道:“将军你也来看看。”

蒙骥爬到近前,才看出那污泥并非黑色,而是墨绿颜色,竟像是一个小小的爪印。蒙骥学着扶苏,一抹一闻,一股腥臭气冲鼻而入,饶是蒙骥这等定力十足的人,也被熏了个七荤八素。

扶苏笑道:“蒙将军何苦要抹这么多?”

蒙骥苦笑,不过脸上也有喜色露出,问道:“公子可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留下的?”

“不知。”扶苏摇摇头:“我只是一开始觉得那水花声可能是个线索,故而循着水路一路找来。方才在上面瞧着这一块,我本以为是一道污泥,不过没有亲自下来确认,总觉得不放心。果不其然,看来是有什么东西从水道爬了出去。不过这东西到底是不是跟夜明珠失窃有关,我也不能肯定。”

蒙骥见至少找到线索,顿时焦急之心稍去,对扶苏多了几分佩服。此时卫士已带着绳索赶到,两人爬上河堤,蒙骥问道:“公子,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扶苏望着河堤的两岸,说道:“这御河上面,两岸都是大道,十步之内必有卫士,若是爬上来,必会被发现,那东西定然还在水中。不过那东西若是喜水,我们想要在御河中找到它,恐怕也不容易。”

蒙骥突然想到什么,问道:“公子,你怎么知道那东西是在御河里,而没有爬到宫内去?”

“也有这个可能。不过那爪印在出水口,你也看到,这出水口,水流甚急,若是要从这里逆流而进,恐怕是比较困难。”

“那我们是要把御河摸一遍?”

扶苏想了想,说道:“先不用,我倒是有个想法,可以先去看看。”

说罢又让那徐主事领路,去找那御河连通渭水的地方。

徐主事当前引路,边走边介绍说,大秦整座王城修建在渭水以北,当年为了将水引入王城,特意从渭水北岸挖了一条河道直抵宫墙。渭水进入到宫墙之内,便是御河。不过为了防止有人从水下潜入王城,水下装有铁栅栏。宫墙上一共开了三道水门,装有三道铁栅栏。由于这铁栅栏在水下容易锈蚀,故而每年都要更换一次。这件差事,便是由营砌司负责。

因为这铁栅栏安装在水下,在来的路上,徐主事已经让人去叫浮水郎前来。浮水郎专司水事,几乎跟那海边的采珠人一般,水性极好。

那浮水郎潜入水中不过片刻,便浮了上来。水下有一道铁栅栏,竟已被人破坏出了一道口子。

浮水郎将那道铁栅栏卸了上来,扶苏和蒙骥蹲在地下瞧了半响,面面相觑,那道口子两尺见方,切口极不整齐,竟像是被人用小锯锯开一般。

蒙骥一面将目前所收集到的线索写作陈书报于秦王,一面派出斥候,沿着渭水两岸仔细搜索。

约莫两日之后,斥候报来消息,在渭水南岸靠近拨鹭山的地方,发现了一些怪异的痕迹。

而在此期间,扶苏进了一次正阳宫,又找到那名叫做乐绪儿的内宦。经过一番确认,那日乐绪儿进殿之时,地上果然有些水迹,不过乐绪儿以为是其他内宦不小心洒下的,第一时间就擦了个干净。当时乐绪儿还心中暗道:“这些蠢材,幸好是我第一个发现,要不然大家都要倒大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