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刺客 - 规则歧途 - 不动云图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规则歧途 >

第12章刺客

咸阳城果然热闹,当时秦国国运正隆,境内一片欣欣向荣,相较之下,其余诸国就像是待宰的羔羊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自从恢复了原来的记忆,扶苏便告别了闭门不出的生活,毕竟自己对这个世界至少不再是两眼一抹黑的状态了。而能够出去亲眼看到古代的世界,这种机会可不是人人都有的。至于铜剑中的信息,扶苏毕竟不知道从何处找起,那个所谓的能让天地间重新恢复秩序的事物,对扶苏而言也没那么迫切,在当下这个时代,秦国的虎狼之师便决定了一切的秩序。

扶苏身为王子,微服出游自然是有仆从跟随,这名叫路成的书童已在府中多年,对扶苏的喜好了如指掌,这几日虽然暗自诧异公子怎么转了性子,不再一天到晚闷在府中读书而是整日游手好闲东游西荡,不过路成毕竟也才十四五岁的年纪,跟着主人逛街串巷总比整天之乎者也要强得多。

这一日主仆二人来到了一个酒肆,路成轻车熟路的叫来小二,吩咐上菜上酒。扶苏近来已逛遍了咸阳的饭馆酒楼,几乎逛到崩溃,诺大的咸阳城,居然连一颗辣椒都找不到。虽然穿越之前不是四川人,但是一点辣味都没有日子过久了,扶苏第一次认识到什么叫嘴里淡出个鸟来。

这家馆子算是扶苏心中咸阳第一的馆子,尤其是其中一道菜,茱萸烤鸡,称得上是一绝。茱萸又称越椒,味道辛辣,碾成粉末之后跟盐一起抹在鸡上,稍微加一点梅子汁,包上荷叶放入火碳窖中,以小火慢烤两个时辰之后出炉,味道咸香麻辣有略带一丝酸甜之味,扶苏第一次吃的时候便惊为天物,大呼过瘾,至今已连吃了半个来月,丝毫没有吃腻的迹象。

一般来说,主人吃饭,仆人只能站立伺候,并不能上桌饮食。扶苏虽然并不介意这种事情一直叫路成坐下一起吃,但是路成自己却没这个胆量。要知道秦法严苛,稍有行差踏错被人告至官府,最轻的也免不了一顿鞭打。扶苏只好每次多叫一只烤鸡,等到回府之后,让他跟管家等人一起分食。

不过一会酒菜就已经上齐,酒肆的老板也跟着出来给扶苏请安。扶苏公子一连半月日日光临,这在咸阳来说是绝无仅有的事情,酒肆的名声从默默无声一下子变成了首屈一指的地位,老板几乎都在怀疑那远在家乡的祖坟上是不是已然青烟袅袅。

扶苏喝了几杯酒,颇有点熏熏然之态,看着老板千恩万谢的样子,突然灵光一闪,让老板取来一个竹牌,又取来笔墨,伸手在竹牌上画了三颗星。扶苏跟老板说道:“你且将此牌挂到酒肆门口,就说这几颗星是我扶苏给的,今后咸阳哪家馆子的菜做的好吃,就看我扶苏能给几颗星。”

旁边一桌有位客人突然冷笑了一声。扶苏还未说话,路成马上不乐意了,对那人说道:“你是什么东西,敢在咸阳城内放肆?”

那人转过身来,是一个满面胡须的粗犷大汉,也不答话,从怀中掏出一把匕首,飞身向扶苏扑来。

扶苏吃了一惊,没想到咸阳城内居然还有人敢行刺自己。匆忙之下只得将手中的烤鸡向大汉扔过去,自己就地一滚,长身而起,顺势又将桌子向大汉踢了过去。路成也丝毫不惧,口中大叫有刺客,手中捡起杂物向大汉扔去。

大汉来势被阻,身形顿时一晃,避开桌子,一个箭步,揉身又逼了上来。扶苏见避无可避,脚下一蹬,向大汉怀中冲去。甫一接近,扶苏双手拿住大汉持匕之手,肩膀猛然发力,撞在大汉胸前。扶苏只觉得自己像是撞到了一面墙上,蹬蹬蹬连退五步。那大汉也不好受,本来以为扶苏是个文弱公子,没想到惊变之下,不退反进,将自己撞的差点气息失调。

此时酒肆之内已经嘈杂不堪,食客们见有人打斗,纷纷叫喊着避开。而暗中跟随扶苏的侍卫们发现情形不对,已经抽刀冲了进来。那大汉见一击之下未能得手,此时侍卫已经赶来,眼看刺杀无望,当下调转匕首,要向自己的咽喉刺去。

扶苏大喊:“且慢。”

那大汉眼睛一瞪:“你这秦狗,有何话说?”

“你我素不相识,应无仇怨,为何要刺杀与我?”

“应无仇怨?你难道不知陵阳破城之后,屠尽城中百姓五万余人。我父母妻儿均丧命于秦军刀下,这算不算得是仇怨?今日天不佑我,我也无话可说。”说罢,手中匕首一送,鲜血四溅,大汉立时毙命。

扶苏默然良久,命人将大汉好生收敛安葬。

第二日,扶苏以王子的名义给秦王上了一道书,其中写道:“夫我大秦,国运天佑,龙兴祁连,定当四海臣服,天下归一,然则六国之地,来日皆为秦之疆域,六国之人,来日皆为秦之百姓。虽烽烟仍频,但干戈必止,如今屠戮剧烈,杀伐过盛,必使得其人虽战栗以降,其心必忿怒难服,长此以往,民心离向,则国之鼎足危矣,未免有倾覆之虞。”

过了几日,廷尉李斯来到府中,传下秦王口谕,将扶苏一顿申斥,说他身为王子,不思为国奋力,不能为父解忧,未谙国事兵事,便学什么儒生妄言,置喙国之大策。念在大病初愈,此次不加责罚,令扶苏至朔正营中随蒙骥将军学习兵事,今后须得谨言慎行,再有逾矩之言,定当严惩。

李斯传完口谕,躬身向扶苏请安。李斯说秦王虽申斥了公子,但是也着实担心公子的安危。行刺之事发生之后,咸阳城内的防卫工作骤然加强,不仅街道上巡逻的兵士多了起来,而且进出咸阳的如果非是秦人,都要经过仔细的搜身,不能携带任何铜铁器物,连农具也不被允许。

扶苏心中说道这样岂不是让非秦之人更加离心离德吗?但是此时的扶苏当然不敢将这句话当着李斯的面说出来。

李斯告辞之后,扶苏便稍作准备,不日便来到了朔正营中。

扶苏与蒙骥也已多时未见,此时重聚倒是颇多欢喜。蒙骥已经知道扶苏遇刺以及被秦王申斥的事情。秦王也给蒙骥下了一道旨意,让他好生辅佐扶苏,务必令其多多熟悉兵事。

蒙骥安慰扶苏,说秦王虽有申斥,但是下旨令公子熟悉兵事,足以说明秦王对公子的期许。须知大秦以武立国,最看重兵事军功,秦王希望扶苏能在这一方面有所建树,自然是对扶苏寄予了厚望。

扶苏留在朔正营中,每日跟着蒙骥将军操练士卒,学习行伍诸事。每日上午操练完毕,扶苏便与蒙骥继续练习剑术。

这一日,二人训练完毕,蒙骥擦着汗说道:“公子天资不凡,进步神速,再这么练下去,怕是蒙骥已经没什么可以教给公子了。”

扶苏笑道:“将军过谦了,谁不知道将军的剑法当世无双。”

“当世无双?可不敢这么说。”蒙骥连连摆手:“公子可知蒙骥的剑法从何处学来?”

“未知将军师承何人,不过将军剑法既已如此了得,想必将军的师傅更是一位绝世的高手。”

蒙骥抬眼望天,似乎是想起了一些往事:“蒙骥不才,未有资格拜师,只是机缘巧合之下,有幸被一位前辈指点过几日,这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扶苏吃了一惊,说道:“只是指点了几日?便指点出我大秦第一的高手?”

“不敢欺瞒公子。”蒙骥叹了口气,说出了一番往事。

原来蒙骥少年时,便在王翦的军中效力。因为机警灵活,尤擅骑术,乃是军中的斥候,专司探查敌情。

有一次在皋狼附近,蒙骥奉命刺探赵国驻军的营地,因为年少贪功,走了近了些,被赵军发现,派出轻骑追赶。蒙骥逃了一天一夜,追击的众人纷纷因体力不支掉队,仍有一名追兵死死咬住不放。

两人一前一后,奔入一道峡谷。谁知峡谷深处,山体合围,再无去路。蒙骥见无处可逃,便转身与那追兵在峡谷之中打了起来。那时两人经过一天一夜的追赶,早已体力不支,均是强弩之末的状态。但是这种生死相搏的决斗,最为惨烈,两人刀剑、拳头、牙齿有什么用什么,奋力向对方的要害部位招呼。

打到最后,天都已经黑了,两人都受了极重的伤躺在地上无力动弹。最后蒙骥先恢复了一丝丝力气爬了起来,摇摇晃晃的从地上捡了一块石头,正要向那追兵的脑袋砸下去。但是却看见那追兵眼神平静的看着自己,似乎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蒙骥当下心中一凛,对那追兵说道:“你我各奉王令,拼死一战,乃是为报国恩,并无私仇,此时你我已力竭伤重,生死俱在天命,我若趁此时杀你,岂是大丈夫所为。”说罢,蒙骥将石头一扔,扶着山石树木一步一顿走了出去。

当日天已经黑了,马匹早已在打斗之时惊散逃走。蒙骥也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走了多久,只觉得眼前一黑昏了过去。待到睁开眼睛时,才发现自己被人所救,躺在一间草屋之中,搭救自己的,是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

蒙骥身体慢慢恢复,有一日能爬起来了便迫不及待的在屋外山坡上以树枝做剑,练习刺杀劈砍之术。那老者见了,便随口指点了蒙骥几招。蒙骥自幼便习武,一听之下,便觉得妙用无穷。便问那老者是何人,想要拜老者为师,却被老者拒绝。老者说你我并无师徒之缘,只不过见你身上颇有正气,并非是那嗜杀的俗夫,这才搭救与你。

蒙骥在草屋之中住了月余,练剑之时,老者有时在旁观看,多有指点。等到蒙骥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老者便将出山的路径指点给了蒙骥,让他速速离去。

蒙骥心中虽有不舍,但是也无可奈何,只得俯地拜别。临行之际,蒙骥再次请问那老者名讳,以图来日报答。

老者笑了笑,说道:“你也不要问我姓名,只需记着八个字‘手执利器,心无杀机’,你若能做到,便是报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