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幽默趣谈(3) - 说幽默话做幽默人 - 盛乐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3章幽默趣谈(3)

第43章幽默趣谈(3)

搞革命、搞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改善和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段话正体现了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杀出一条血路来

关于创办特区的设想,是邓小平同志1974年4月在北京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他说:“可以划一块地方,叫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言语中的“你们”是指来中央开会的广东省委负责人习仲勋一行。

这一席话,不仅显示出邓小平思想的深刻,同时显示出邓小平幽默口才的魅力。一句“杀出一条血路来”,用语铿锵有力,掷地作金声。

就在中央工作会议后不久,广东、福建两省委分别于1979年6月6日、6月9日写出了《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呈送中央。

7月15日,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两省委的报告,确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特区。

198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中的第一号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了!从此,深圳特区成为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实现了邓小平的总体战略构思,即对外开放与对内搞活的这一经济策略。

在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石破天惊的口才“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感召下,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长征,且发展蓬勃。血路开始杀出来了!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他满怀激情地说道:“经济特区是我的提议,中央的决定。5年了,到底怎么样。我要来看看。”这几句平凡的话饱含了邓小平内心多少殷切的期望。

邓小平不无感慨地说:“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

邓小平接着又说:“我们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在邓小平的心中,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

“特区将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能让我们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们的对外影响。”

终于,血路杀出来了!一条通向世界经济大舞台的血路杀出来了!

不能听到风就是雨

1975年9月27日,邓小平在农村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说:“我总觉得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怎样宣传毛泽东思想。林彪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的那套做法,罗荣桓同志首先表示不同意,说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学精神实质。当时书记处讨论,赞成罗荣桓同志的这个意见。林彪主张就学‘老三篇’,那是割裂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有丰富的内容,是完整的一套,怎么能够只把‘老三篇’、‘老五篇’叫做毛泽东思想,而把毛泽东同志的其他著作都抛开呢?怎么能够抓住一两句话、一两个观点,就片面地进行宣传呢?”

“割裂毛泽东思想这个问题,现在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比如文艺方针,毛泽东同志说,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是很完整的。可是现在,百花齐放不提了,没有了,这就是割裂。现在相当多的学校的学生不读书,这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反对的是教育脱离劳动,并不是不要读书,而是要读得更好。毛泽东同志给少年儿童的题词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嘛。”

“还有,毛泽东同志讲了四个现代化,还讲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是三项基本社会实践,现在却把科学实验割裂出来了,而且讲都怕讲,讲了就是罪,这怎么行呢?恐怕在相当多的领域里,都存在怎样全面学习、宣传、贯彻毛泽东思想的问题。毛泽东思想紧密联系着各个领域的实践,紧密联系着各个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我们一定要全面学习、宣传和实行,不能听到风就是雨。”

从摘录的这几段话中,我们能够看出,邓小平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对怎样理解毛泽东思想做了很好的说明。对怎样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向来是非常清楚的。

我的抓法是抓头头

1977年9月16日,邓小平和教育部主要负责人谈话时,谈到了《教育战线拨乱反正》问题。他说:“教育部要争取主动。你们还没有取得主动,至少说明你们胆子小,怕又跟着我犯‘错误’。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抓,要有具体政策、具体措施,解决具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你们要放手去抓,大胆去抓,要独立思考,不要东看看,西看看。把问题弄清楚,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该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报告中央。教育方面的问题成堆,必须理出个头绪来。现在群众劲头起来了,教育部不要成为阻力。教育部首要的问题是要思想一致。赞成中央方针的,就干;不赞成的,就改行。”

“重点大学搞多少,谁管?体制怎么定?我看,重点大学教育部要管起来。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双重领导,以教育部为主。教育部要直接抓好几个学校,搞点示范。学校每周学习时间多少、政治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多少等等,这些都要具体化,教育部要干预。人民大学是要办的,主要培养财贸、经济管理干部和马列主义理论工作者。师范大学要办好,省、市管的师范院校,教育部也要经常派人去检查。不办好师范教育,教师就没有来源。大学学制本科一般定为四年,这个问题认识基本一致了。医科不同,可以长一些。还有个别专业也可以长些。所谓四年,基础课恐怕要两三年。基础打得不好,搞科研是有困难的。我看了你们编的外国教材情况简报。看来,教材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教书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当然,也不能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

“教育要狠狠地抓一下,一直抓它十年八年。我是要一直抓下去的。我的抓法就是抓头头,抓方针。重要的政策、措施,也是方针性的东西,这些我是要管的。教育方面有好多问题,归根到底是要出人才、出成果。”

“总之,教育部要思想解放,争取主动。过去讲错了的,再讲一下,改过来。拨乱反正,语言要明确,含糊其辞不行,解决不了问题。办事要快,不要拖。”

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公开提出了拨乱反正这一重大主题,从教育界开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历来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应高度重视的。只有教育上去了,国民素质才能上去,国家的建设才能上去。由这一点足见邓小平的英明以及救国救民的良苦用心。

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

1979年6月28日,邓小平在接见日本公明党以竹人义胜委员长为团长的第八次访华团时说: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我们吃够了动乱的苦头。前一段时间上海发生冲击领导机关的事,那是不能允许的。这实际上是属于‘四人帮’打砸抢、武斗的思想体系。”

“我们好多年实际上没有法,没有可遵循的东西。这次全国人大开会制定了七个法律。有的实际上部分地修改了我们的宪法,比如取消革命委员会,恢复原来的行政体制。这是建立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必要保障。没有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搞四个现代化就不行。”

“这次会议以后,要接着制定一系列的法制。我们的民法还没有,要制定;经济方面的很多法制,比如工厂法等等,也要制定。我们的法律是太少了,成百个法律总要有的,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只是开端。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

在谈到民主与法制这两个重要的问题时,邓小平打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的确,此语巧妙如珠。我们能从邓小平幽默的口才中,于平常处见到不平常的东西。这,正是邓小平幽默口才的魅力所在。

冲口而出:外国名人幽默趣谈

西方人比较擅长表达自己的感情,并把幽默当成一种良好心境的表现。他们把机智看成幽默的重点所在,可谓准确地把握了幽默的真谛。

西方人的生活态度有其闲适的一面,因此幽默的语言往往能脱口而出,这些幽默语言无形中成了社会生活的润滑剂。

海明威,从左往右写

我站着写作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文章素以精练、富有新意而著称。有一次,一位记者向他请教文章简练的秘诀,海明威幽默地回答说:

“我站着写作,而且一只脚站着。我取这种姿势,使自己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从左往右写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身旁坐着的是一位资本家。这位资本家想方设法要同海明威搭讪。

“什么是最好的写作方式?”资本家问。

“从左往右写。”海明威答。

连地皮一起带去

美国作家海明威迁居古巴哈瓦那后,一位纽约富商慕名前去拜访,并坚持要海明威在他的日记簿上签名留念。

海明威知道这个来访者是依靠地产买卖发财的。他灵机一动,即刻用手杖在沙地上划出一个签名说:“请你收下,不妨连地皮一起带回纽约去。”

不吃软、不吃硬、不吃眼前亏

有人挖苦海明威说:“文人的胃口真好,在你们的笔下什么都能吃:吃苦、吃力、吃醋、吃官司、饮泣、饮恨、食言、啃书本、喝西北风、咬文、嚼字……还有什么不吃的?”

海明威冷冷地回答:“不吃软、不吃硬、不吃眼前亏。”

有一个嫉妒海明威的人,写了一封信给海明威:“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元美金,请寄个样品来看看。”

海明威收下钱,回答了一个“谢”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