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女人的猎奇心(1) - 女性的性爱动机 - 辛迪·M·梅斯顿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2章女人的猎奇心(1)

第22章女人的猎奇心(1)

好奇心、新鲜感、配偶选择

在美国,贞洁的女子不敢声张,

在美国,圣洁的女神不敢现身。——亨利·布鲁克斯·亚当斯(1838-1918)

过去,对于女性尤其是未婚女性来讲,任何风流韵事都可能成为人生的污点。婚前失去处女之身的女性将受到舆论的谴责,因为已经被“玷污”,也不太可能找到婆家,除非能够巧妙地蒙混过关。与此相对,那些婚前保持处女之身的女性则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护,被认为是“纯洁的”。一直以来,任何事只要加个“处”或“初”字,人们就想到不染烟尘、纯洁高尚、洁白无瑕等,所以结婚礼服要白色才好,所以头场雪叫“初雪”,所以上等橄榄油必须是“特级初榨”。

女人的童贞被赋予了社会、精神甚至政治价值。《新约圣经》中的圣母玛利亚可能是人类诞生以来最被崇敬的处女。玛利亚还是处女时受圣灵感应而怀孕生出耶稣,即上帝之子。因此,圣母玛利亚是所有女性基督徒的模范。但是,即便是那些无宗教信仰的男人也非常重视妻子、姐妹、女儿的贞操。大户人家只娶保有童贞的姑娘,以保证家族血统的纯正。从进化论角度来讲,男人希望妻子婚前守贞,婚后守妇道,这都是为了保证自己能够传宗接代。为此,人们发明了多种控制女人性行为的方式,比如贞操带或者割礼等。那么处女之身对女人来讲有什么意义呢?只有婚前守贞才能“嫁得好”,才能获得衣食住行等生存必需品。在女性还不能外出谋生的封建社会,对女人来讲,最好的归宿就是嫁个好人家。

现在,婚前保持童贞的观念发生了改变,至少在西方世界是这样。在美国,对18项择偶标准的统计表明,1939年,童贞的重要性被列在第10位;到了1985年,童贞的重要性几乎降到了倒数第一,一直都现在都未见任何改变。一位受访女性很好地解释了这种变化: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身边所有的朋友都有过性经验,所以我也想亲身感受一下性爱。当时就想为什么世界上的人都知道性,为什么还有人为此大动干戈甚至互相残杀……我感到非常好奇,觉得“必须”要探个究竟。

——异性恋女,24岁

很多受访女性为了获得体验性爱的机会乐滋滋地将自己的第一次交出去。还有很多女性做爱是为了尝试新技巧新姿势,为了感受新的性伴侣,为了寻求刺激,或者为了提高自己的性技巧。还有的女性做爱就是为了看一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有的人做爱只是出于对自己或者对伴侣的好奇心——我到底行不行或者他到底行不行等。在本章中,我们谈一谈女性这种性爱猎奇心理的前因后果。

处女情结

人们一直大肆渲染贞操的重要性,但是早在18世纪的时候医生就提出长期没有性生活对人体有害,也就是说老处女容易出现健康问题。身体长时间“封闭”的处女容易患萎黄病,其临床症状为皮肤变成偏绿的黄色,患者多为年轻女性。另外,也可能会出现“子宫窒息”的状况,即子宫在体内来回移动,造成排尿异常。在古代,假如未婚女性患上了此类疾病,而一时之间又无法找到夫婿,那么该怎么办呢?中世纪时代的医生开出的药方是找信任的接生婆帮助患病女子手淫。不过患者听到这种治疗方法恐怕只能横眉怒目了,即便在当今性开放的社会,人们也无法接受。

1961年避孕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妇女的贞操观,女性可以无后顾之忧地享受性爱,这使得20世纪六七十年代爆发了一场性革命。事实上,女性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在1960年前后发生了巨大转变。1953年发表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金赛报告》采访了近6000名女性,其中有婚前性行为的占40%。根据1994年的一项调查,在1600名出生于1953年至1974年的女性中,80%的人发生过婚前性行为。多项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女性在20世纪70年代大幅增加。这一时期,女性初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1950年,女性初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是20岁,到了2000年,平均年龄已经变成了16岁。

美国人的贞操观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其实不需要数据来证明,当时的流行文化就能够充分地表明这一点。1957年,艾佛利兄弟有一首热门歌曲叫作《小苏茜快醒醒吧》,这首歌讲的是一对情侣在电影院睡着了,超过了父母规定的回家时间:“不小心睡着了,把事情闹大了,我们声名扫地。”这表明在当时发生婚前性行为被视为一大禁忌。与这首悲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摇滚歌手洛·史都华1976年发行的单曲《就是今夜》,歌中的情人哀求纯洁的姑娘为爱献身,歌里唱道:“展开你的翅膀,让我投进你的怀抱。”主题就是不为性爱感到耻辱,为性爱而奋不顾身。

很多受访女性既不认为童贞是圣洁的,也不认为童贞值得珍惜。相反,有人急着摆脱处女之身,就像想赶快喝完苦涩的止咳药一样:

我想早点摆脱处女之身,现在好了,我已经不是处女了。

——异性恋女,25岁

有的人说不想当处女是因为不想和别人不一样:

我17岁时失去了童贞,因为我认识的人都有性生活而且几乎没有人上大学时还是处女。当时我还有点害怕,不过我一点也不后悔。

——异性恋女,21岁

当时还在读中学,我是朋友们中最后一个失去童贞的。大多数人在13岁时就有了第一次,我当时都16岁了,远远落后于她们。为了证明自己不怕性行为或者亲密行为,我同他人发生了性关系——其实心里还是很害怕的。

——异性恋女,27岁

也许美国女性太过于轻视贞操,以至于政府开始采取行动倡导节欲。前总统乔治·布什就曾批示过耗资10亿美元的节欲宣传运动。虽说该运动是全民运动,但是很多人认为该运动的宣传思想就是婚外性行为——不论多么安全或者两相情愿——不利于女性。为了增强女性的廉耻意识,节欲运动打出了这样的宣传口号:“你愿意吃别人咬了一口的饼干吗?”参加过节欲项目的年轻人戴银戒指,公开表明自己保持纯洁的决心。但是节欲运动有没有改变人们的性行为习惯呢?2007年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表的数据表明,该运动对人们的性行为习惯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当然,不是每个美国女人都急于摆脱处女之身或者急于发生婚前性行为。毫无疑问,一个人的贞操观受着文化和宗教的双重影响。性行为的跨文化比较发现,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贞操观,婚前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也不同。就算生活在同一个国家,民族不同,贞操观也不同。如果在美国的话,就看有没有被彻底同化,能不能从心底里接受婚前性行为——从大众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以及周围女性的实际言行中可知。

梅斯顿性心理生理学实验室做过一项调查表明,在400名加拿大大学女生中,发生过婚前性行为的欧洲裔女生为72%,东南亚裔女性为43%,其中多数为华人。初次性交的年龄也存在差异,欧洲裔女性平均是17岁,东南亚裔平均是18岁。梅斯顿性心理生理学实验室最近完成的一项对700名美国大学女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也呈现出种族差异。欧洲裔女性为76%,西班牙裔女性为71%,亚洲裔女性为66%。

美国不是世界上唯一越来越性开放的国度。现在中国女人也变得越来越开放,最近对500名上海单身男女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60%的人认为童贞是婚姻的必要前提。虽然这一调查数据仍然高于西方国家,但是至少比以前降低了许多。1989年发表的一项跨文化研究表明,中国男人和女人一致认为童贞是婚姻不可缺少的条件。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瑞典,瑞典人认为童贞无关紧要或者根本不重要。这种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女性的经济地位。在1989年,瑞典女性在经济上比中国女性更加独立,没有必要依靠男人来生活,所以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性行为。对于女性来讲,经济独立意味着性自由。

除了经济因素外,文化和宗教也是影响女性婚前性行为的因素。发生在法国的一个诉讼案就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点。2008年,法国一对穆斯林新婚夫妇初夜洞房时,丈夫发现妻子没有落红,愤而要求离婚,法院判男方胜诉。根据穆斯林的传统,新婚夫妇要在婚宴时圆房,届时新郎会骄傲地将血染的白布展示给大家,以证明新娘的纯洁无瑕。但是事实上,处女和落红之间不应当一律画上等号。法院的判决在欧洲投下了一颗震撼弹,女权主义者、维护妇女权益的活动家、媒体、民权组织甚至政府官员都纷纷起来表示反对。反对者称无法接受法律判决竟然以宗教信仰为依据,支持者称该案件和宗教无关,新娘谎称自己的处女身份就是“违反合约”。

这种文化差异会对移民女性造成巨大困难,她们难以适应性开放的异国文化,在两种矛盾的文化中挣扎。在有“处女情结”的社会中,婚前失身的女性面临着难逃的厄运,不仅会被丈夫抛弃,而且会被家人甚至整个社区唾弃。在看重贞洁的社会,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验贞”的方法,因为口说无凭,需要验身才可。这些方法包括测量头骨的大小、排尿的时间、胸部的大小以及尿液的清澈度,还有就是测量女性阴户对男性耳屎的反应等。在中世纪,先将女子用一块布包起,然后再用最好的煤炭熏她,假如她闻不到,那么证明她还是处女。(这种方法虽然荒谬,但是至少给了女性应有的发言权。)

至少在过去500年中,处女膜的完整性通常被认为是女性婚前贞节的证明。处女膜的英文“hymen”源自希腊语,意思是“薄膜”,过去这个词可以指身上的任何薄膜,但是后来就专门指位于女性阴道口的一层薄膜状组织。有人以为处女膜是结结实实地封锁阴道口的组织,其实不然,处女膜一般都有小孔,没有小孔的处女膜叫作“无孔处女膜”,属于先天性缺陷,出于性交需要或者健康原因,应到妇科医生那里接受治疗。

所谓的处女膜事实上是覆盖部分阴道口的一层黏膜,有点像悬垂的一小片皮肤。处女膜的形状和大小有很多种,而且不论有无性生活,随着女子身体的发育成熟,处女膜会发生改变。有的处女膜较厚实,有的比较薄,有的有血管,破裂时会出血,有的即便破裂也不会出血。在骑车或骑马时,比较薄的处女膜容易破裂(卫生棉棒可能会拉伸处女膜,但是不太可能使其破裂)。有的人的处女膜会在孩童期自动破裂。说到底,我们现代的“验贞”方法不见得比古代测量头骨的方法更加可靠。

但是在近期内,人们不太可能放弃“见红”一说。在医学界,最近甚至出现了“处女膜修复术”,只需要30分钟便可还原破损的处女膜。法国穆斯林夫妇的诉讼案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导致众多穆斯林女性都涌到医院去做处女膜修复术。法国的医疗旅行活动甚至为妇女安排了突尼斯一站,在那里做处女膜修复术只需要平时(3500欧元)的一半费用。动一个小手术总比塞进一袋鸟血强(古代的“修复术”)。正如意大利电影《天下妇人心》提到的,有人认为用医学手段“将女性的过去一笔勾销”会让人们更加坚信“见红”一说。有的人反驳说,假如一个小手术可以使失身女性避免遭受毒打或者凌辱,或者不至于被社会所排挤,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好奇心作祟

和初恋男友分手后,我常常想一个问题,是不是和别的男人做爱感觉不一样,所以我就和一个认识的男生发生了关系……确实,感觉太不一样了。

——偏异性恋女,18岁

有的受访女性发生性行为是完全出于好奇心,有的是想知道某个人的床上功夫如何,有的是冲着某个人的名声去的:

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男性朋友,人们都说他是做爱高手。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喝酒,我跟他谈起了这个话题。他问我想不想验证一下(我们一直都很暧昧),让他没想到的是我是认真的。那一次的确令人难忘!

——异性恋女,27岁

有的人验证后感到失望:

上大学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男生,经常听人说他床上功夫很好。我开始和他约会,主要是因为朋友总在耳边夸他。约会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就上了床,结果令我大失所望,不过很高兴我验证了传说,之后我结束了我们的“爱情”。

——异性恋女,26岁

有的受访女性讲到她们很好奇和同性做爱会是什么感受:

我和初恋谈了两年后分道扬镳了。那时我18岁,只有过一个性伴侣,也就是我的初恋。当时我觉得该探索一下自己的性别取向,所以找了几个同性。这不仅是为了感受不同的人,也是为了感受不同的性别。

——偏异性恋女,20岁

有的很好奇和不同民族的人做爱会是什么感受:

当时差不多18岁了……脑袋里闪过的念头是“不知道阿拉伯男人或者意大利男人的床上功夫怎么样?”我想我可能想试一试不同的种族。现在想一想,当时确实有点幼稚。那时我已经跟两个波多黎各男孩和两个白人男孩睡过了,所以就想和其他种族的男孩试一试。

——异性恋女,22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