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所谓爱情(3)
第12章所谓爱情(3)
——无性恋女,20岁英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女性性学研究者罗斯玛丽·巴森认为,这种爱抚等行为是性爱的“副产品”。
当吻不再是简单的吻
女性发生关系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理由:他是一个接吻高手。为什么一个深情款款的吻就能把女性弄到床上,这个解释起来比较复杂。从灵长类的角度考虑,接吻绝对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在灵长类中,除了倭黑猩猩外只有人类有接吻行为。在世界90%以上的地区,爱侣或性伴侣之间都存在接吻行为。吻有很种,有温柔的吻,羞涩的吻,热烈的吻,兴奋的吻,性感的吻,饥渴的吻,等等。嘴唇是感觉神经元分布最为密集的部位。接吻的时候也会触及舌头、鼻子、脸颊。因此,接吻主要涉及触觉、嗅觉、味觉,但也不能忽视视觉(性感的唇)和听觉。
一项研究发现,接吻后,人体内的应激激素皮质醇也就是压力荷尔蒙会减少。所以说,恋人可以吻走压力和忧愁。亲吻还可以传递健康信息,一般有疾病或身体不好的人有口臭。另外,接吻对女性来讲是试金石。通过一个吻,女性可以决定是否要进行下一步,换句话说,是否要把自己的身体交付给对方,达到灵与肉的完美结合。这种试金石的作用对女性更为重要。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3%的男性接受不接吻就直接上床,相比之下,只有15%的女性说可以考虑不接吻就直接上床。接吻不仅可以传递健康信息,还可以让人心潮澎湃,兴致高昂,让爱情更加甜蜜。
对大多数女性来讲,一个“失败的吻”就像当头泼下来的一盆凉水,让人性趣全无。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6%的女性(58%的男性)说在接吻失败后,再也提不起性趣了。在2005年的卖座电影《全民情敌》中,约会专家希什(威尔·史密斯饰)对客户讲道:“一场舞,一个眼神,一个吻,这些就足够了……到底是‘永不分离’还是‘哎,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一试见分晓。”总之,区区一个小吻可以让女性决定是否踏上爱情之旅,可以帮助判定对方是否是理想爱人。这表明通过接吻不仅可以了解到对方的健康状况,还可以判断彼此的基因是否互补。亲吻就像是感情的晴雨表。
爱抚的力量
之前提到过爱情可以引起大脑中化学物质的涨落,甚至催生某种新的化学物质。那么感情中的依赖和亲密是否也和大脑中的化学物质有关呢?事实证明,性交会促使动物的大脑分泌两种荷尔蒙——加压素和催产素,这两种荷尔蒙与动物异性之间的亲密关系有关,所以也可能和人类之间的情感依赖相关。
性高潮过后,女性体内的加压素和催产素都会增加。男性体内增长最多的是加压素,而女性体内的催产素则会猛增。目前,有关催产素对人类情感的影响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有研究者称,人在使用催产素滴鼻剂后,对别人更加信任,更加大方。还有研究者称加压素和催产素带给人舒服、安全、依赖的感觉。人在被按摩或爱抚的时候会释放催产素,所以催产素又被叫作“爱的荷尔蒙”。催产素有抗抑郁的作用。不管是如何释放的,研究者都一致认为这两种荷尔蒙的自然迸发会令人产生“甜美”的感觉。
纽约有两位性教育工作者对此坚信不疑。2004年,雷德·米豪尔科创办了拥抱派对,参加拥抱派对的主要是单身人士,交付30美元的入场费即可享受一个小时左右的温暖拥抱。过去几年中,已约有一万个人体验过与陌生人相拥的感觉,他们希望通过拥抱缓解压力,享受毫无情感负担的爱抚。(派对禁止性行为,为此还专门设置了警卫。)
科学界最为关注的是催产素的催生作用。催产素在女性分娩时增强子宫收缩,加速分娩过程,所以在希腊语中催产素的意思是“快速生产”。举一个例子便可以证明催产素的催生效用。在美国,生产前注射过催产素的孕妇占到75%。中国的产妇死亡率远远低于美国。在中国,有时候为了催产会让产妇洗冷水澡。因为冷水会刺激乳头,乳头受到刺激后,大脑会释放较多的催产素。接生婆冰敷产妇乳头的催生方法由来已久。冰敷和洗冷水澡在难产时都会起到催生的作用。
催产素还可以刺激产妇分泌乳汁,并通过母婴之间的爱抚建立起母子联系。研究者已经证明这一点。假如给动物注射催产素抑制剂,那么该动物就会停止哺育活动,甚至完全排斥自己的幼崽。反过来,假如给从未生产甚至交媾的小白鼠注射催产素,那么该小白鼠将会母爱大爆发,开始爱抚、照顾他人的幼崽,对它们视如己出。
爱情起源于大脑
众多研究证明,催产素能够诱发动物的母性,包括老鼠、绵羊等。同时,许多研究者认为催产素能够使动物配偶之间建立一种性联系,这点同样适用于人类。
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大学的研究者戴安·威特提出,当一个人看到心上人时,大脑中的催产素就会增多。回想一下俄罗斯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和他的狗。当狗看到食物时就会流口水。根据这个道理,巴甫洛夫做了一个实验。每次给狗送食物以前响起铃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铃声一响,狗就开始分泌唾液。这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同样道理,威特认为光是看到心爱的人,大脑中的催产素就会自动上升。
比如,一位女性初次和男朋友约会时认为他和心目中的理想爱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相差太远了,但他还算过得去,于是决定再见几次面。经过几次你来我往,两个人发展到了肌肤之亲的地步。她终于体验到了“欲仙欲死”的感觉,大脑也释放了催产素。这种情境条件和本能反应的多次重复后,她和这位男性之间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也就是说,只要看到这位男性,她的大脑就会分泌催产素。转眼间,“过得去”变成了“没有你,我怎么活”。有些研究者认为,同某人长期交往意味着大脑中的催产素及其近亲加压素长期保持在高位。而催产素和加压素可能正是爱情防腐剂。
不久前,研究者第一次将催产素和动物界中的一夫一妻制联系起来。除人类以外,只有3%的哺乳动物实行“一夫一妻制”,其他基本属于滥情类型。草原犬鼠就是一个典型,一旦结合,小两口便终生相伴,直到天荒地老。它们同住一处,回避其他异性,共同养儿育女。而其堂兄草甸地鼠却恰恰相反,比较滥情,而且对养儿育女也毫无兴趣。雌草甸地鼠也不是尽职尽责的好妈妈,生产后不久便拍屁股走人了。
这两种田鼠的基因相似率达到99%,算是彻彻底底的近亲,但是为什么行为方式却如此不同?原来这和它们体内的催产素和加压素有关。专情的草原犬鼠分泌较多的催产素和加压素,而且大脑中探测并使用这两种爱情荷尔蒙的受体也比较密集。
直到最近科学家才发现草原犬鼠的大脑中主管催产素和加压素的区域也兼管多巴胺,多巴胺对于“奖赏效应”十分关键。当人(包括动物)从事最基本的生存和繁殖活动时(吃喝、做爱),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带来愉悦感,形成了对这些行为的“奖赏”,诱使人们不断重复这些行为。草原犬鼠的大脑的同一区域兼管着“奖赏效应”和“爱情荷尔蒙”。这表明它们之所以旧情不忘是因为“奖赏效应”。但在草甸地鼠的大脑中,负责“奖赏效应”和“爱情荷尔蒙”的区域是分离的,所以它们比较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