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萌郡王李隆基 - 盛唐风流日常 - 懒大花花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盛唐风流日常 >

☆、暖萌郡王李隆基

李成器起身迎上去,满眼是亲和的笑意:“三弟,快来,我这儿可有贵客。”。

李长宁见状也跟着起身,心里七上八下跳得厉害,眼前这个少年的个头跟她差不多高,显着少年老成的仪态风姿,他就是李隆基!

“大哥。”李隆基爽朗叫了声,又侧头看向风采照人的李长宁,“这位姐姐好生美丽,不知是哪儿来的客?”

“是周王之女长宁郡主。”李成器轻轻拍了下李隆基的肩膀,“你唤长宁姐姐便是。”

“见过长宁姐姐。”李隆基站得笔直,双手合拱,又弯了下腰,“姐姐可跟大哥一样叫我三弟,或是三郎。”

眼看现在的李隆基还是暖萌少年,李长宁见状大喜,能应付就好,嘴角的笑容要多友善就多友善:“好啊,那我就不见外了,叫你三郎。”

李隆基热忱道:“早就听说周王叔叔一家来了长安,可我等也没入宫,还没来得及拜访,长宁姐姐勿怪。”

“不怪不怪,我这个当姐姐的该来好好看你……你们才是。”李长宁走上前,牵起李隆基的手,“来,快坐下,好好歇息会儿。”

李隆基手一抖,这个美丽大方的长宁姐姐态度热情过头了,他愣了下后会心露笑,想来还是李家人亲切,血浓于水。

十五岁的李隆基出阁后,与武皇祖母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但他仍旧不会忘记丧母之痛。长期处于险恶多变的宫廷内斗,又经历了朝政激烈争斗,复杂的生活境地造就了李隆基“英武果断、不拘小节”的性格。

用晚膳的时候,李长宁一个劲儿给李隆基夹菜,还讲着些有意思的故事逗乐李隆基兄弟,想着法子给他们留下个好印象。

李隆基也很喜欢李长宁,开始问起李长宁一家在房州的经历,李长宁挑了些姐妹间发生的趣事儿说。

李长宁热情活泼,跟李隆基以前见过的那些宫中女子都不一样,再加之李成器说李长宁善骑射,李隆基更是对她好感大增,两人还兴趣相投地相约下次一起狩猎游玩。

三人聊得尽兴,到李长宁想起该回宫的时候,已经天黑了。李成器便留李长宁在兴庆坊住一晚,可留宿在妹妹寿昌郡主的院子里。于是李成器派心腹随从王英去夜华宫一趟,告诉周王与韦氏今晚李长宁就暂不回宫了。

起初李长宁觉得不回宫不大合适,而李隆基很高兴地告诉她,明天会举办个小型的诗友会,劝李长宁留下花院日下一起吟诗作赋。李长宁考虑在现在是跟李隆基建立良好情谊的关键时期,既然李隆基开口,也不能让她失望,便答应了。

留在兴庆坊不去拜访皇叔李旦也说不过去,李长宁见天色已晚,就想着明日清早再去拜见皇叔。

李成器又派人去邀来了寿昌郡主李月,李月与李长宁同岁,是个文静端庄的郡主。李长宁这一夜就住在了李月的院子里,李月听弟弟李隆基提起明日吟诗作赋会,兴致颇浓。

“三郎喜欢诗文啊?”李长宁还以为李隆基是个严肃的政客,计较着如何投其所好,今天才知他还是个文人。

“是啊,三弟文采非凡,才华过人,喜欢对诗。”李月答道。

李长宁心里荡起小小的不安,她平日里饱读诗书,有点底子,可也没有达到上官婉儿那种大才女脱口成章的境界,作诗作文章可不是她的强项。呃,但愿明天不要太丢人就行了,对不上来诗被人嘲笑才浅,会很输好感的。

念及诗词歌赋,李长宁眉宇间闪过一缕异色,她幼年时第一首会背诵的诗便是骆宾王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她心里过了一遍骆宾王七岁看饿游水嬉戏时作的诗……骆宾王在官场混迹近十年,经历蒙受冤屈而罢官受辱,从此看淡黑暗的官场,即便是穷困潦倒也苦苦坚持着不再出仕。一家人的生计却是越来越艰难,最后到了山穷水尽,糟糠不赡的境地。为了家人生存下去,年事渐高的骆宾王头上满是白发,他终于重新去了长安,开始又一轮仕途多舛的生涯……年过半百最终却是不得结果。

李长宁不禁湿润了眼眶,她想如果骆宾王没有那么清高,没有那么倔强,没有拒绝当年道王李元庆的举荐,多懂得些适当的迎合和服软该有多好啊。可惜不是的……如果他不是那个“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的骆宾王,她也不将他视为心中的孤清大才诗人。

第二天,一大清早,李长宁不敢睡懒觉,就起来做准备,先是去拜见了李旦。用“心静如水”四个字形容李旦再贴切不过了,李长宁看到淡漠的皇叔,表现得很懂礼节,此外也不知该多说些什么。

“长宁啊,和月儿一起去玩吧,你们年轻人多在一起聚聚,挺好的。”性子恬淡的李旦对李长宁道。

“是,皇叔。”李长宁在李旦的眼神中看不到任何光彩,他更像是一具行尸走肉,令她多看了两眼只觉得有点心疼,“皇叔多保重身体。”

“恩,好,谢谢你来看望我。也代我为向你父亲问好。”李旦微笑道。即便他脸上带着笑意,可笑容依旧是冰冷的。

李长宁这个问好请安感到十分压抑,她能明白一个生于忧患而最终心灰意冷的人有多痛苦。连自己的爱妻爱妾都保护不了,眼睁睁看着她们被处死,他苟延残喘极力求生,不止为了自己,也为了保护他的儿女们。李旦做过比李显更软弱的傀儡圣上,不是个好丈夫,但他还想做个慈爱温和的好父亲。

诗歌大会在兴庆坊的院子里举行,家仆王英张罗着,喊人布置案几桌椅,煮茶奉酒,摆上果盘糕点。

李成器坐在主人的座位上,招待他请来的几位诗友。李隆基高兴地告诉李长宁,他有位贵人朋友也会来,到时候介绍给李长宁认识。

“好啊,三郎的这位贵人朋友是何人?”李长宁很有兴致地问。

“是个很有意思的兄长,姐姐一会儿见了就知道了。”李隆基递上了个俏皮的眼色,“先保密。”

还以为李隆基嘴里的贵人诗友是哪个鼎鼎大名的诗人文人,李长宁见到那人后,险些郁气难舒,哪儿是什么贵人,就是那个行事张扬的观国公杨慎交啊!

李隆基见杨慎交来了,意气风发地迎上去,两人打了招呼谈笑自若。

看到杨慎交那张放荡不羁的脸庞后,李长宁脑子里炸成空白,杨慎交不是和李家人没什么来往吗,什么时候勾搭上李隆基的?而且杨慎交差不多比李隆基长了八岁,他们怎么会成为好朋友?更何况半年前李隆基才从东都洛阳来到长安……

“原来是观国公啊。”李成器喜出望外,没想到三弟约见的朋友竟会是杨慎交。

“寿春郡王,我们又见面了。”杨慎交今个儿穿着一身华丽无比的深蓝色锦袍,衣袖绣着金丝暗纹,丰姿如玉。

寿昌郡主李月站在李长宁的身边,仔细端详着杨慎交:“听说观国公可是长安首富,我先前还以为是个半老头子,原来如此翩翩潇洒。”

大概是八字不合吧,李长宁一看到杨慎交那邪魅狂狷的样子,就觉得可笑又可气,小声在李月耳边嘀咕:“可别靠近那人,听说他没什么好名声,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是个风流伪君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