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变通
毕竟林秋要求的,只是教学最低难度的认字而已,就算人们笨拙,可每天学习一个时辰一般也够用了。至于开十个班会让教书先生每天教到十个时辰…
好像是有点长了哈…
林秋想了想,二十个小时的工作量,容易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啊。
十五个小时吧,忍一忍痛,教出一批学生来应该用三个月时间也就够了,等到三个月后,这几百个人就能够教出数万个识字之人了。
这样的进度只会呈现指数模式而增长,等到了那时,林秋就再也无须去考虑人员缺失的问题了。
与众多商会老板客套了一番,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双方都是客气备至,宴会便于宾主尽欢之中结束。
……
最大的麻烦解决了,林秋回到家中,却没有彻底放松,而是加紧安排布置了起来。
数百个教书先生,三个月后可以交出第一批人才,接下来的问题在于,学员从哪里找?
在村民们丝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林秋已经默默的给他们报上了名,在加上那些乞丐们,这算是两批。
林秋计算了起来,不过即便这两者全部相加,总数也不过七八百号人而已,堪堪数量足够被那些教书先生一对一教导,这无疑是极大浪费。
该如何诱惑平常百姓去读书呢?
林秋陷入了思考当中,这并不是一件笑话。
在这个年代,知识已经成了富人的专属,并非是穷人能够去窥探的,就算有这样的机会,对于一些见识浅薄的百姓来说,恐怕也压根不会去珍惜。
对他们而言,与其浪费时间参加这种事情,还不如去山上多挖点野菜,去饭馆多做个零工。
所以,现如今的学校不仅不能够挣钱反而还需要林秋倒贴着。
如果不是之前考虑的这种事情的时候,林秋已经下意识的开始派人抽空现在荒地之中修筑院墙,算是解决的场地问题,不然的话,这又是一件极大的成本。
该付出怎样的诱惑呢?
林秋细细思考了起来,数量一旦成千上万,那就算再简单的事情也会犯难的。
哪怕每人上一次课发一个鸡蛋,按照林秋的想法,第一批次,就需要三万多人。
一个鸡蛋五十克,一天要出三千斤鸡蛋吗?
开玩笑嘛这不是…
这又不是现代,鸡蛋什么的都成了产业化,在这个年代,除了水稻面粉是按照一斗一石用来计价之外,其他的少之又少。
比如说鸡蛋,足足会要一文钱一个。
当然,对于家家户户都有院子的人来说,鸡蛋什么的大部分都是只供自己吃的,想出去卖,难度是极高的。
五文钱只是单买,小批量的购买可能会让价格变低,可林秋这样每天三千斤的收购,不出三天城内的鸡蛋就恐怕要开始物价上涨了。
就算不上涨,每天需要这价格都要一百五十两银子。
打土豪也不是这么打的,现在的宏记商行经过了半个多月的发展,虽然订单量已经扩大了无数,但每日的银利润也不过才几十两银子而已。
短短半个多月,就能从只靠着泡芙赚个位数银两,发展到现在这样,速度和规模已经是极为惊人了。
可是,这一点钱连买鸡蛋的钱都不够啊。
在加上这一段时间泡芙的大量制作,已经让市场之中的鸡蛋变得紧俏了起来,林秋连连摇头,抛弃了这个恐怖的想法。
他又想了一些其他的激励手段,比如说发粮食、包子、或者管饭什么的,可是无论是哪个方法,需要付出的代价都让林秋心惊。
粮食之类,直接发的话,它的价格摆在那里,成本是固定的。
而如果加工成熟制物品,粮食本身的售价付出确实会少一些,可是这一些成本又堆叠在了其他方面。
你想要做够三万人的大锅饭,厨子呢,火呢,酱醋茶都是一张巨大的支出啊,这些叠加起来,那不是在要林秋的命吗。
“少爷,您这是遇到什么问题了?”
林安进来上茶的时候,看到林秋愁眉不展,有些担心的询问。
后者将自己的困扰慢慢说出,却没想到,林安哑然失笑了起来,仿佛林秋所担忧的,其实压根不是什么大事。
在林秋困惑的目光之中,林安缓缓说道:
“少爷当局者迷,或许是乡亲们被你养的太好了,哪怕是不去加入学成之后的工作,依旧是富富有余,让少爷产生了错觉。
对于平常人而言,除了春种和秋收,其他时候都是闲得很嘞。
现如今秋收的时间都已经过得差不多了,眼瞅着进入寒冬,大部分都是闲人。
冬天的这三个月,想要让人听话的代价可要远比春秋小得多。”
“别的不说,少爷如此准备,目前的目标不是为了给宏记商行商行准备人才吗?
那为什么不直接给他们发一个临时工牌,让他们可以在学习之余去商行打工。
打工的话可以让他们接一下班,毕竟马上冬天也冷得很,让伙计们过得舒服点也好
学习十个时辰,经过一次考试,如果能过的话,那就相当于打工五个时辰。”
林安笑呵呵的道:
“大部分人,哪怕只是为了弄一个加班的名额,都会老实的去读书的。
而他们的学习效率,有七八成以上的人都不可能通过考试,所以要付出的额外工资也是极少,这岂不是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