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和亲”
第172章“和亲”这日重阳,何穗应上阳皇后相邀进宫一聚。
宫里于九月九这一日异常热闹,赵大海宴请群臣,由伶官奏乐、舞者伴舞,一时间烟火喧嚣,印入虚空如百花绽开。
“臣等恭喜万贵妃娘娘,贺喜万贵妃娘娘。听闻二皇子与户部尚书大人的千金将于霜降之日完婚,此日,岁德,六合,不将,乃是大吉,宜于婚嫁。臣等先在此恭贺皇贵妃万福。”
一桩心头大事了,万子虞笑得几近合不拢嘴。
有几位世家夫人围着她坐,眼尖瞅到跟在赵黛身后的工部侍郎之子,朝万贵妃满脸贺喜之意,“看来小公主的喜事也快了。杨少监乃人中俊杰,贵妃娘娘当是有一位好女婿。”
谁知这话不知哪里惹到万子虞不快了,但见她的脸色骤冷。
当年万将军吓破敌胆的英姿在此时尽显,底下人均是胆战心惊。
好在恐惧并没有延续多久,万子虞余光扫到因赵珏恭贺二皇子成婚之事被她抢了皇后娘娘的风头,不满盯着她的卿上阳。她立马回以天真烂漫的一笑。谁知落在卿上阳眼中更是刺眼无比。
都是千年的狐狸,宫斗二三十年的人,还要装纯良无害十几岁姑娘的心性。
卿上阳越发看她的不爽,几乎要把镶金凤的长指甲掐进肉里。
何穗同赵煜二人一前一后的上前去请安,卿上阳看着跪在地的两人,忙打断了赵大海要二人起身的圣意。
“皇上,你瞧这二皇子都要成婚了,大皇子还没个着落。既然如此,我们煜儿是不是也能赶在珏儿之前,办一场众人皆知的婚事。”
何穗于卿上阳的话中意倒吸了一口凉气。
她心道皇后娘娘还当真是借着圣宠有恃无恐啊。就怕朝中文人会借着长幼有序大做文章,暗中斥她嫉妒成性。纵是什么都要争先一头。虽然赵煜身为皇上嫡子,嫡庶有别,尊卑有序,自然也会有人借此维护皇后娘娘。但是无论如何,都免不了一场口水之争。
“这……”赵大海有些犹豫。
万子虞为他发妻,虽与她无情,但该有的尊重还是要给的。况且万家权势煊赫,若是赵煜一早有了心上人,先定下来尚且好说。如今皇后一门心思就为了抢个风头,就怕招得万家不满。他于朝上群臣也不好交代。
“是不是臣妾色衰爱弛,入不得皇上的眼了?”
卿上阳说着便垂泪掩面。
“哪里的话!”赵大海当着众人的面不敢直接拥她入怀,只敢将掩在衣袖下的手覆于她之上,轻抚安慰。“几月前朕也不是没问过煜儿,当时他无意成婚,朕也不好强求。”
卿上阳拭干净眼角的泪水,忙道:“若是他如今有意呢?”
赵大海一愣。
何穗埋着脑袋,用余光瞥了赵煜一眼。
从前他就不愿在圣上面前承认她,要是卿上阳真能求得赵大海赐婚,他还会抗拒吗?
“皇儿,”赵大海朝赵煜唤了一声,“你母后说你心上有人,有意成婚,此事当真?”
男子生冷的性子果真让他无意回话。
何穗不由细细回想了下,她来京中快一年的时辰,二人朝夕相处,赵煜到底有没有对她心动的时候。以至于能让他对她的单相思有些许怜悯,应下这场或许并不遂他心意的亲事。
然而何穗于人性微妙之处所知甚少,并不能很好的感悟赵煜于她,到底是怀着什么样的一种情意在相处。
许是他逆来顺受惯了,成了亲举案齐眉,不管是谁,都能过一辈子。
卿上阳见赵煜不答,就当他并不抗拒她求皇上赐婚。
她的孩子,她最是了解不过。他自小虽是秉性极佳,克己奉公,还从未因私欲赠物于人。她扫了眼何穗头顶的穗簪,心中再明白不过。此女于他,便是能受人掌控的命脉。
她要他承那储君之位,就必然要她,有意当那母仪天下的女者不可。
唯有她的儿子继承大统,当那天下共主,边城血脉,才得以倾覆大晞,成为正统,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皇上,煜儿这孩子毕竟脸皮薄,就是中意人家姑娘,也不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啊。臣妾作为他的母后,这孩子开不了的口啊,还是得母亲替他来开。”卿上阳指着地上跪着的两人,朝赵大海道:“皇上可还记得,当日臣妾见他二人,就觉得甚是般配,央陛下给煜儿赐一门好亲事。”
赵大海随卿上阳一说道,便慢慢回想起了姑奶奶初次入宫,他和皇后确实有意撮合。
但是那日两人并无意,事情也就作罢。
“难道……”赵大海盯着地上的何穗,心想自己欠了姑奶奶一命,若是能将悉心栽培的儿子嫁与她,两人做个亲家,名正言顺也算报恩。他惊喜地看着卿上阳,“难道皇后是说,姑奶奶与煜儿有情?若是朕的姑奶奶要成亲,在珏儿之前行礼自是应当的。”
卿上阳朝他羞怯一笑。
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赵大海赶忙叫身旁服侍的宫人将何穗扶起来,他看向她的目光瞬间由哥俩好于尊卑凌驾。
“姑奶奶,你说朕生为天下共主,老被你压着一头也不是一回事。如今终于等到能让朕扬眉吐气的时候了,朕于今日起,便将朕用心教养的好孩儿许配与你,便由他替朕还清往日朕欠姑奶奶的种种。往后啊,何姑娘可得尊称朕一声‘父皇’。”
用心教养,亏赵大海能说得出口。
敢情他早就不满于自己压他一头辈分,巴不得将自己的孩儿许配于她,好维持帝王尊严。
说白了,赵煜就是个替江山社稷“和亲”的皇子。
可是谁叫她这个土匪王对此为面如傅粉的男儿郎很是中意呢,辈分降便降了吧。
何穗随即朝赵大海行了宫廷女子礼,因为在赵大海认知中还未入门的缘故,她只敢学着记忆中赵华和赵黛行礼的模样。
“今日重阳佳节,父皇登高望远,乃我大晞福泽。”
赵大海听得“父皇”二字,想起自己曾一大把年纪,在梁溪之时都得尊称他一声大哥,听此女吩咐。如今风水轮流转,他心中当时畅快无比。
“平身,平身。”赵大海探着身子,犹如大街上的唠嗑人,朝何穗那头道:“大……小何啊,朕这儿子呢,虽说是沉默寡言,好欺负了些,但是朕作为人家的良父,还是不得不嘱咐你几句。平日啊,你别老欺压人家,多开导她,什么《女诫》、《女则》、《内训》,都可以看看。”
“虽说咱们大晞不计较这些,为人夫者要守男德。但是你瞧朕这儿子,弱不胜衣。再瞧瞧您,拔山举鼎不在话下,一拳能打一窝的山贼,朕这瘦骨伶仃的儿子定是不敌你一根手指头。所以啊,依朕所见,您二人于大晞铁律就当反过来。唯有你遵女德,我儿方有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