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我欲乘风归去
中秋小长假的来临,让工作了许久的社畜们意兴盎然。街边五彩斑斓的饰品,商场内熙熙攘攘的顾客,电视中层出不穷的晚会节目,超市里花样百出的月饼,还有高铁站摩肩接踵的旅人们,无不弥漫着假期的喜悦。虽是夏季,江心市仿佛一城生春。
"好久没回去,还有点想家。"阿秋收拾着行李,"这票可真难买。"
"是你买晚了,人家都提早好久买的。"赵无棉坐在床上,"你记得替我跟叔叔阿姨问好哦。"
"晓得了。我要是经过你家就去你家坐坐,看看你爸妈。"
"对了,你回来的时候要是方便就带几盒宛东的芝麻糕,我婆婆很爱吃这个。"赵无棉顺手叠了一件衣服,"不方便就算了,下次再让我爸妈带。"
"没问题。"阿秋接过她手中的衬衫,"你还挺细心的,每次都记得从家里带那个芝麻糕。"
"我就记得她说她爱吃那个。"赵无棉站起来帮她盖上行李箱。
阿秋把行李箱立起来,又检查着身份证:"你明天是要去他们家过节吗?他们家举办家宴?"
"是呀,说是秦家聚会。"
"那些亲戚你都见过吗?人怎么样?"
"都是一面之缘,都没怎么相处过呢。时远也很少带我去走亲访友。"
"行吧,到时候你自己放机灵点,见人嘴要甜。"阿秋拉起行李箱,"我走了,车要到楼下了。
"你怎么跟我妈似的,"赵无棉笑着轻推了她一下,"上车了跟我说一声啊。"
送走阿秋,已经快十一点了,赵无棉看了看正当头的烈日,一路小跑到了公交站。桂花香伴着她一路前行,甜甜的微风扫过脸颊,让人嗅着很是惬意。
赵无棉回到家,卷起袖子准备做午饭。在结婚的前一个月,她还十指不沾阳春水,却向丈夫夸下海口说自己的厨艺和妈妈一样好,然后又用一个月的时间加班加点的学习,直到做出自己满意的成品,才拉着秦时远一同品尝。
秦时远也不客气,吃了一口后就揭穿了她:"不是说和你妈做的不分上下吗?这也差太远了。"
赵无棉涨红了脸:"那是因为我好久没做了,再复习复习就能跟赶上我妈了。"
秦时远点点头,但表情仍然是似笑非笑着的不信。
赵无棉带着自己只会摸琴键的双手跟着爸妈学习家务,然后经过一年的实践,终于熟能生巧,把自己练就成了一名能干的小厨娘。
看到丈夫在吃着她做的饭而漏出笑容时,赵无棉是很骄傲的。
因为怕来不及,赵无棉抓紧时间做完了几道菜,终于在快十二点时搞定。但秦时远还没到家。
赵无棉又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钟,走到沙发边,从衣服里摸出了手机。
手机上显示着秦时远十分钟前发来的微信。
"临时开会,中午不回来吃饭了。"
赵无棉回过头看了看桌子上热气腾腾的菜。
自己光忙着做事,也不知道看一下消息。这几道菜也只能自己享用了。
农历八月十五,傍晚的天空被大笔的橙红铺满,还有一道道的镉黄和寥寥几笔的拿蒲黄,融汇在观澜江上方。几艘小渔船在江上摇摇晃晃的行着,群青色的山安然的立于江对面。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无论四季,江心市都美的像幅画,且四时佳兴与人同。
赵无棉在江心待了近六年,在看到这怡人的景时,仍然为之感叹。
她在阳台上看着无际的观澜江,忐忑的期待着晚上的家宴。
手机里的微信消息不停的闪烁着。
赵母发了一个视频过来,赵无棉点开,是奶奶录的。
"小棉花,在江心好不好哇?听你妈妈说今天要去参加他们的家宴啊,那奶奶就在家里祝你中秋快乐!"
摄像头转了个方向,赵父赵母的脸出现在屏幕中:"棉棉啊,你今年既在秦家过节,我们也就不去江心了。你晚上忙去,也不用跟我们打电话,家里都挺好的……"
摄像头开始摇晃,伯伯和姑姑的声音也传了出来:"姆妈叫绵绵记得吃月饼呢!"
"她一直都不爱吃月饼,过节还是要吃一口的……"
赵父又接过了手机:"棉棉,你去忙吧,到了秦家自信一点,要不卑不亢。"
赵无棉笑着退出了视频,眼睛却红了。
她回到对话框,刚想打字,秦时远的来电显示出现在屏幕中。
"时远,我准备好了,现在下来吗?"
"棉棉,真不好意思,我们这儿临时有个酒局,今天你能不能自己过去?"
"今天还有酒局?"赵无棉也没生气,只是惊讶的问,"可今天是家宴呀,你不去也不太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