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贤宗法师文集(卷七)——般若》(5)
善学善用
为每一朵花朗诵一首诗
我们每天都像老牛拉磨一样辛苦。我们都希望心想事成,但最后发现什么都不如意,也什么都得不到,我们活得很辛苦!那如何从这辛苦的状态里面去调适自己呢?那就需要一份自在、一份安住、一份开阔、一份理解和一份珍重。禅也叫“禅那”,就是让我们烦躁的心安住下来,让自己融入当下。身体会劳作,但我们的那份心永远是清凉的。
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没办法心想事成,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改变,愉悦,欣赏。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生活的逃避者。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想像在山路上走到水的尽头,坐在山上看着云从山底慢慢升上来,可以看到天地之间的万物,感觉到很舒服很自在。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不怖,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邂意潇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田埂采菊花的时候,把头抬起来,看到悠然的南山高高地耸立在天的边境,看到云朵在南山中间飘扬。
“手把青秧插满田,抬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插秧的时候是往后退的,在太阳照射下,看到太阳的倒影印在水面上。这些诗词都表达出一种超然自在的心,表现出一种把握当下的智慧。
你给别人剪头发就是在创造艺术,可以在解读一句诗歌的时候得到人生的感悟,可以在把地板擦得一尘不染的时候欣赏你的杰作。在做每件事情的过程当中,永远都能找到那份从容和自在,在身心愉悦的状态里面去欣赏、解读、感受你的生活。
《香海日诵警策文》第九条“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控制它的宽度;我不能左右天气,但我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改变容貌,但我可以展示笑容……”我们不能改变外在的事物,只有改变自己,学会接受,让自己的心安住,在这过程中欣赏生活的每一个状态,你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
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幸福的,或者有好的家庭,或者家财万贯,或者身体健康。为什么要用自己的短板跟别人的长处去比呢?一比较当然就有痛苦。
无常,万物永恒的墓碑
我经常不断地假设明天自己就要死掉了,今天遇到的苦难如何面对;假如明天所爱的亲人和朋友都离开这个世界了,又该如何面对;假如今天在路上开车,突然一个车祸导致手和脚都锯掉了,怎么办?今天所有的人都在赞叹我,给我掌声和鲜花,明天开始每个人见到我都巴不得咬我一口,我的心又该如何安住呢?……这不是诅咒,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这些状况。所以应该把你放不下的感情、家庭、事业、朋友、金钱、名望、地位等,这样统统把它们观想一遍,想象成都会突然在你面前消失,那么你该如何从内心当中找到那份净土。
人世间所有的不快乐都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因为我们不了解事物的真相,因为不了解,所以迷惑、恐惧和不安。那什么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呢?就是《心经》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如果想要了解人类的终极智慧,那就好好读一下《心经》,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这个世间离不开两种东西:“精神”与“物质”。《心经》就剖析了一切物质在世间存在的规律。
一切事物都是因缘相聚而成,因缘离散而灭。所以佛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一切事物都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地存在。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吗?我们生下来注定的结局就是死亡;每一天都有昼夜的交替。春夏秋冬,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是不是这样的一种规则?
当我们了解了这种原理之后,我们也许就会明白,不要过多地追求结果,而要学会重视奋斗的过程。
你现在做什么,能把你身上的能量发挥多少,就决定着你的人生是否精彩。霸气如秦始皇,辉煌如贞观盛世,都已过去成为历史。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不断地告诉自己,一切不过是个过程。你抱怨,排斥,恐惧都是没有用的。
可能我们都听过很多课程,看过很多书,了解过很多思想,但是真正能改变我们生命历程的,也许就只有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一句话,或者就是今天这两个字“无常”。
我希望大家永远能够从无常的角度来认识世间,以无常的思维来鞭策自己。
把众生视为众神
六祖慧能大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了解众生你就不了解佛性。
我们做企业,如果你不了解你的客户,怎么能从他们身上得到回报呢?前几天我在北京罗亚帝就讲到,世界500强企业,除了财富和规模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经营理念能够深入人心。
很多人跑到庙里烧香拜佛,都希望天上有个神来帮助我们,其实那个所谓的神就是你自己。
有个秀才屡屡落榜,最后到庙里拜观音。抬头一看,发现一个观音打扮的人也在那里拜。他就很好奇:“你自己就是观音,为什么还跑来拜?”他说:“真正的佛就在自己心中,只有向自己祈求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自己内心丰足,你才不会像乞丐一样,总是向外去乞讨。即使拥有百亿资产,内心不丰足,依然是乞丐,须知百万金钱都只是身外之物。内在的丰足与否,只和智慧、德行、见识有关。
对财富的占有欲望,像毒火一样永远炙烤着你,每天都活在恐惧和挂碍之中。如果你随时都处于这样一种状态里面,即使发财也只能发芝麻大小的财。
如果你真正了解事物的真相,找到事物存在的规律,明白财富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来到你身边,那你就能成为一个物质和精神双重富足的人。
大部分人都在做加法,钱越多、权利越大就意味着成功。佛教是让我们做减法。不管你拥有很多公司、很多财富,内心当中对这一切的执著都要完全、彻底的放下,然后再把精进的心提起来。心放下,手提起,专注、喜悦、坚定地去做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你产生出来的能量就会乘以倍数地增加。
我原来一直在普陀山佛学院教书,后来“下岗”了就来到香海禅寺。刚来的时候就是一片荒地,一下就背了380万的债务。但到今天为止,我们投入建设的资金已将近5000万。一直以来,我们就是通过这个平台不断地去做事情,对任何人都没有任何要求,无条件地去付出。包括现在我在这讲课,除了机票和住宿费之外,没有别的报酬,刚刚送给大家的小册子也都是免费的。
“万法唯识”,你用什么样的思想来解读世界,展现在你面前的就是什么样的世界。一支笔在设计师的眼里和在使用者的眼里是不一样的。
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其运行的规律,让我们迷惑的心对这个世间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让自己得到究竟的快乐。
我想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永远是摸着石头过河吧,未来的道路最好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向走下去。那就要活得明白,活得清醒。所以今天这个课不是演讲,而是分享:分享我对这个世间的解读,分享我在了解事物真相过程中的一点理解,分享佛教在2000多年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人世间最高远、最终极的智慧。
“学而思,思无邪”,要学会思考,把握人间的正道;“正则通,通则达”,如果我们的心念是正确的,自然就能通达善巧,成就善缘。
所以要用正确的心态理解自己的生活,用正确的心念解读世间万事万物,用这样的一种思想让自己屹立于天地之间。你的心念正确了,你的行为就会融入事物的规则,你的路就会越走越宽。就像前面讲到财富,如果我们真正地为我们的客户、消费者所想,真正让每一位消费者都因为我们的付出而改变,想想看,企业发展的道路是不是就会越走越宽敞明亮。
这种宽敞就取决于你有正念,有远大的格局,独到的眼光和开阔的心量。
心量像虚空,愿景像大海
我们寺院的内刊上有篇文章《有大愿者必有大福》,大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心量要像虚空一样开阔,人生的愿景要像大海一样的博大。当你把自己有限的身躯献给无限的人生的时候,你的福报永远享受不完。所以我们的愿景和目标一定要远大。不要觉得这些话很虚无、很不着边际,实际上人生就是这样的。每一个做成世界500强的企业,都是因为他们把人类期待的那个理想,社会发展朝向的方向解读透了。
大家有没有解读过水的哲学?水永远趋于低处,流动的。把它装到什么里面,就变成什么样子。但是水的力量也很强啊,所谓水滴石穿,它甚至可以把整个山推倒,把整片大地冲毁。看似那么柔弱的水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力量呢?正因为它永远把自己放得那么低下,所以才能成就大海。
我们要学习水的智慧,不管给你的是什么角色,你都能扮演好。佛教中每个菩萨面前,会有很虔诚的弟子给他们供水,因为水代表清净、无形、谦卑、包容。
日本有个很著名的科学家叫江本胜,他写了一本书叫《水知道答案》。在这本书里面,它告诉我们:我们要善待自然界万事万物。以水为例,我们祝福一碗清水,或是给予诅咒。然后将这碗水放到冰箱里结冰,拿出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就会发现,被祝福的水,它结出的冰花无比美丽;而给予诅咒与蔑视的水,结出来的冰花就丑陋不堪。连看似没有生命的水都能感知我们的思想,更何况是生活在我们周围一切的生命呢。所以我们对一切事物都要怀揣悲悯之心,去付出我们的真爱。
了解宇宙的真相,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活得更明白。《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宇宙当中一切法,就像梦幻的华彩,像泡沫,像影子,像闪电一样的不实在。大家了解了无常的道理之后,就要明白一切都会变化,人变,事变,物变,山河大地变,万事万物都在变。
善学,善用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并且是随时随地都要有学习的心。一般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名师指点,阅读古人的智慧,和身边良友的影响而得到进步。而更深邃的智慧是来自万事万物的运行的脉动,正所谓所谓“仰观吐曜,俯察含章”。
比如坐在你旁边的同事,他的形象、坐姿、微笑、行为举止等,或是别人讲话的语调和论述的逻辑,都可以是你学习的对象。最高境界的学习还不只是跟老师跟书本学,甚至也不只是跟圣贤学,而是从山河大地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当中去感悟。
春夏秋冬,春天叶子发芽,那么的鲜嫩;夏天不断地生长,绿荫成片;秋天成熟,慢慢枯萎;冬天树叶凋零,作为一年轮回的终结。——大家有没有体验到大自然那种无声的言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