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 穿成庶女的庶子 - 明照万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四章宋朗旭本以为等等赵师兄就该回来了,结果等啊等到了天黑,也没见着他的人影。大家又饿了半天,只等着他拿主意。

无奈下,宋朗旭说去外面寻个餐馆酒楼先糊弄一顿,等白天再说,结果问了一路,大部分餐馆都关了门,只寻到一个路边小摊,勉强吃了个饱。衙门里条件简陋,只能勉强收拾收拾先睡下。

又熬到下午,赵辰之才姗姗来迟,一碰面,宋朗旭忍不住先呀了一声。

从前赵辰之也是白净书生一个,摇摇扇子吟诵诗句,能吸引不少小姑娘的目光,现在俨然成了一条黑棍,黑的完全变了一个模样,如果不是熟悉的五官,宋朗旭都不敢开口认人。

赵辰之却一改从前的风度和矜持,一上来就抱着宋朗旭转了两圈,帮帮敲了两下肩头,宋朗旭被他敲的龇牙咧嘴,连忙闪开:“干嘛呢!”

“这是他们照族的见面礼节,祈祷对面的人身体健康。”赵辰之哈哈大笑,“走,进屋去。”

两人虽然书信往来,毕竟信件不能描述太多,只捡要紧的说,赵辰之也是一贯的报喜不报忧,丝毫不提自己的难处。

宋朗旭一打眼就能看出来,但是他并没有追着盘问,反而说起自己的近况,他的事情倒是没什么好说的,左右不过是认真读书,徜徉于书本中。

赵辰之的经历可就丰富的多,他先是赶到赴任,然后被照城的穷困惊了,穷,太穷了!一穷居民就要外流博个活路,人口更少耕地无人种,自然更穷,一整个恶性循环。

还有民族混杂,风俗礼仪各不相同,遇到风俗碰撞时,各有各的道理,闹到最后两边都不愉快。

赵辰之自然也不是白给的,他深入走访后,指定了种种有力措施,比如新建医馆提高乡民身体素质,招揽人口等等,奈何收效甚微,起的效果很小。

赵辰之不信这个邪,他自认想的很周到,怎么没有效果呢?

宋朗旭听着他说了半天,突然发问,“师兄有没有亲自去监督这些措施的实施?”

“监督了啊!”赵辰之很莫名其妙。

“怎么个监督法,是亲自盯着那些人做事吗?还是吩咐下去就算了?”宋朗旭紧紧盯着赵辰之的眼睛,要他能说出实话。

赵辰之一愣,“自然是吩咐给官差衙役和里正们,让他们去做了。”

宋朗旭沉吟了一会儿,蘸起茶水在桌面上写了“乡村自治”四个大字,意思就是说,乡村一级的政策推动全靠小吏和里正,那问题也就出在这个地方了,官差跟里正们学识参差不齐,自己对政策都一知半解,又要怎么推行乡里呢?

甚至还有些因为侵犯到自己利益的,故意曲解的,那再好的政策也会变了味道啊。

可能赵辰之自己也想过这方面的问题,被他一点拨后茅塞顿开,但是紧接着转为疑惑:“可是照城地大人稀,乡村众多,要怎么才能把这事宣传得人尽皆知呢?”

宋朗旭微微一笑,又写了四个字,移动衙门。

这事还是他从新闻里得到的灵感,碰上那种地广人稀的地方,法院就会派出工作人员上门,人称移动法庭。重要的是做事而不是面子,不是吗?

赵辰之迟疑了一下后越想越有道理,猛的一拍大腿,“行,那我就去试试!死马当活马医了!”再差又能差到哪儿去?出奇招说不定能够致胜呢?

想通这个关节后,赵辰之拉着宋朗旭完善细节,两人一聊就聊到晚上,赵辰之才收起草稿纸,邀请宋朗旭去吃晚饭,不过晚饭的菜色看得出来还是尽力筹备了,仍然显得十分简陋。

赵辰之有些不好意思,宋朗旭却率先动筷子,“师兄都吃的,我怎么吃不得?”主动放进碗里。其余人跟着用饭,吃过饭后辗转反侧的睡不着。

毕竟平时睡惯软枕,突然变成硬板子,是有点难以入眠,一晚上睡的他腰酸背痛的。

努力让自己适应环境,筹备了几天后,赵辰之准备好的移动衙门就正式开始了。朗月听了这桩新鲜事,非常想起凑热闹,他倒也不是不许,而且想要等事情安定下来再安排她去看。朗月只能怏怏的答应下来。

第一个施行移动衙门的地方,也是赵辰之精心挑选过的,距离照城的距离不远不近,尚且还在权利辐射范围内,不用担心有太多突发的意外。

赵辰之满心踌躇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他们在那个村子赶集的地方支好帐篷,带了一点简单的依仗,就要支起一副简单的队伍。

赵辰之推开笔墨,上书四个大字有冤告官,再把横幅高悬起来,赵辰之得意欣赏的书法,又要把自己的官衔也写出来。

宋朗旭连忙阻拦了他,“且慢,别写官衔!”赵辰之本来是知县,上回被提成知州,做的事情没变,但是官位升了两级,待遇也提升不少。

“为何?不写明官衔,别人怎么知道我们是来干什么的?”赵辰之十分好奇。

“官衔是要写,但不能写这么高。师兄,换成是你,突然在路边遇到一个人声称自己是当朝首辅,你信吗?”

赵辰之脱口而出:“当我是三岁小儿呢!我没那么好哄!大路边都能遇见首辅?”

宋朗旭但笑不语,赵辰之一点即头,讪讪的摸着脑袋,把官衔改成了衙门里的主薄。这个职位不高不低,在乡民眼中已经够用,又不会吓的人避让三尺。

等到横幅一挂,果然招来了一群人围观看热闹,有那不识字的就问识字的人,在这里摆台子是要唱戏吗?

识字的一咽唾沫,压根不敢回答这个问题,扭头便走。问了好几遍,才有人颤着身体回答,“说是衙门来的主薄大人,给咱们伸冤来了!”

奇闻,前所未有的奇闻,从来只有“有理没钱莫进来”的衙门,还有主动送上来给人评理伸冤的衙门,难道又是新的骗局,想要把他们一锅端了?

众人都用敬畏的眼神望着这么一方小帐篷,帐篷内外完全是两方天地。

赵辰之此刻沉下心来,不紧不慢的望着帐篷外的人群,人群都远远的看着这边就是不敢凑近,不由得让他思考起来,乡民对衙门是何谓敬畏。

敬畏敬畏,也就敬而远之,真遇到什么纠纷他们更愿意相信里正或者族长,根本不往衙门来,同样,衙门如果想要摸清底下的情况,只能全凭里正的良心。可是良心在利益的腐蚀下,又能支撑多久?

赵辰之一想到这个关节,脑海中的种种策略喷涌而出,灵感如泉涌,让他恨不得在纸上狂写一通。

他奋笔疾书,宋朗旭则是观察来往人群,果然,人人只当这个是热闹,却没有让自己成为热闹的想法。

不过本来也是应该的,想要改变人的想法,不是一时三刻就行,想要取信于人,只能依靠时间和真心,他可以慢慢等。

第一日他们空手而归,第二日也是如此,第三日还是照旧,赵辰之守了三日后因为还有别的事情,就先行返回,只留下宋朗旭守候大本营。

他也继续耐着性子等候第一条撞上门的鱼。

帐篷外,有人盯着里面来来回回的人,紧紧捏着手指,抬起的脚反复放下。

他想起母亲的殷殷期盼,盼着他平安就好,又想起无辜殒命的父亲,心里的怒火就难以平息,不

报父仇,枉为人子,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父亲白白死了?

他想了又想,终于还是忍不住抬起脚,朝着帐篷走过去,他只是打听打听,打听完就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