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六十五章
随着宫中的冷风渐渐变得湿润,冬日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反射出一种温柔的光辉。前方的路看似平坦,实则暗流涌动。然而,李明珠深知唯有坚定地迈出每一步,才能化解潜在的危机。
在经过几场波折后,“流脉仪”的成功不仅加深了皇帝对其效用的了解,也在某种程度上巩固了李明珠在朝中的声誉。然而,对于自身已然在权力场中的处境,她从不敢掉以轻心。尤其在展览一事后,她察觉到荣妃似乎比以往更加沉寂,这样的变化让李明珠心中隐隐不安。
此外,她还听闻胤禛提到的谣言:白莲教正暗中策划更为庞大的行动,意图利用流言卷土重来,甚至可能与某些对科技改革不满的保守势力结盟。
尽管谣言四起,李明珠仍然坚持借助科学理性的影响力来争取更多人的认同,并说服更多反对声音。她意识到,必须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使更多人员了解并明白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因此,她开始筹备一场面向大臣及京城学者的公开研讨会,以“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为主题,就如何更好地融入和应用创新成果进行探讨。
为了让这场研讨会不被干扰,李明珠特地邀请了京城大学士嵇仁达进行协作。嵇仁达在学术圈拥有极高的威望,他对李明珠一直心怀欣赏,并乐于看到新科技对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于是,嵇仁达成为了这次会议的主讲之一,旨在为那些对新科技持保留态度的人提供一个理性思考的平台。
然而,要筹备这样一场会议并非易事。李明珠需要协调场地、安全,以及象征性的高层支持。有赖于胤禛的出面,最终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并得到康熙的内允。
会议当天,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学者和大臣们济济一堂,好奇心与戒备心交织在众人之间。嵇仁达阐述了科技与传统相辅相成的重要性,强调只有通过结合传统文化的优势,科技才能真正扎根于群众的日常,为国家建设带来新的生机。
李明珠随后进行了她的一部分论述,展示了“流脉仪”在医疗与日常健康管理中的超凡效果,证明了其不仅仅是单纯的测量工具,更是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希望之星。
值得关注的还有,一个驻华的西洋传教士福克,也受邀参加了会议。他从西方医学的角度,与在座学者就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着重提到了科技交流的意义。这一跨文化的声音增强了与会者对于科技引入的新视野。
会议的圆满成功再一次令李明珠和拥护她的势力得到了实力的扩张。然而,对面的荣妃和白莲教仍旧未曾露面,但这并非意味着危机的化解。细心的李明珠察觉到一种隐晦的暗示,不久之后就验证了她的直觉——多地传回消息称,白莲教正在南部筹划更大规模的动作,并秘密与外敌勾结。
形势愈发严峻,李明珠意识到,她不可能仅仅依靠自身与几位盟友的力量去化解这些危险的波澜,必须联合更多力量。
于是,除了继续强化流脉仪的使用和宣传,她还有选择与更多有志之士结成同盟,尤其是那些在地方上具有影响力的官员与商贾,通过他们的力量来稳固内政和抵御外部压力。
在这场无声而凶险的战争中,李明珠秉承着开放的心态与坚定的信念,午后她把这些想法与嵇仁达分享,后者不仅完全赞同,还提议由他穿针引线,集合更多学术文化领域的人力支持。
当夜月隐于云后,仅存微弱的星光指引着夜行人。在这片星光下,李明珠继续研读着,她脑海中的计划开始勾勒出一幅更加完整的蓝图——一个不仅仅关于流脉仪的未来,更是关于清朝发展与革新的可能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珠知道,今日的努力将在未来生根发芽,成为不断挑战思维与技术边界的重要一环。即便在无尽的疑虑与动荡中,她也将继续坚守这条从未被抵达过的新路,且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