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江汉(下)
“此次大战,三户对我们不管不顾,连陈郡的军队都不调动,眼睁睁地看着我们自生自灭!”南平君把全军中上级将领全部叫到军队最前面,然后在全军前慷慨激昂地叫道,“丹阳城内两名公子在害死了太子之后还在同室操戈,几乎让丹阳城染成赤红。为了结束这种暴乱,我们必须拥立一位有德之公子成王。这次大乱当中,若非公子舂挺身相救,我军绝难退敌!”
“公子舂!公子舂!”众士卒听到这里,忍不住高声叫着。
“诸君!拥立公子舂为王,诸君以为如何?”
南平君这句话还没有说完,他的声音就被淹没在了全军的一片欢呼声中。就算原先不愿意参与此事的将校,现在也几乎全部倒向了公子舂。之前最为反对此事的吴维已经身死,吴兰的态度也趋于缓和,对南平君的指令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身在丹阳城的令尹吴阳自以为能够掌控一切,但他还是把一切都想得太简单了。
二月初九这一天的午后,由南平君挑选出的一万人出发了。这一万人多是小族的私兵和梁国以前边军的残余。对南平君和公子舂的忠诚比其他士卒还要多一些,士气也非常高昂。薛武安也当了一年多的将军了,也还是第一次看到正在行军的部队也能保持如此高昂的士气。
但是这一万人行军的方向却让薛武安有点意外,因为他们是向着西北方走的。
陈郡。
薛武安猛地想起,之前与陈郡郡守庄夭早有密约,一旦公子舂成功退徐军,庄夭就会加入拥立公子舂的阵营。
现在,正是他兑现诺言的时候。
二月十四,经过数天的急行军之后,南平君一行终于抵达了新郪,这是一座大城,十分富庶,向来是陈郡边防的后方大本营。而庄夭也亲自领兵在这里迎接公子舂与南平君。
对于庄夭的亲自出面,不管是薛武安还是南平君,都显得有点愕然,反倒是公子舂应对自如,与庄夭谈笑风生,应对自如,哪里还有半分当年在晋阳庸庸碌碌的样子。
“薛将军。”当问候到薛武安的时候,庄夭的笑容更加浓郁了,“经月不见,薛将军越发沉稳,名将之风更甚从前啊。”
薛武安看着庄夭,实在看不出他这一番话是真的赞美还是客套话,只好拱手笑道:“庄郡守谬赞了。”
“我这话可不是客套。”庄夭看着薛武安,笑道,“上次相见时,在下对薛将军印象并不深刻。在我看来那时候的薛将军江湖习气仍深,虽然胸怀奇计,可终究只是个勇夫。但是现在看薛将军,却沉稳自若,高深莫测。夭自问从未看错过人,将军日后必成大器。”
这话不仅让薛武安有点无所适从,也让一旁的南平君和公子舂吃了一惊。庄夭在陈郡当了许多年的郡守,也算是一个梁国国内有名的宿将,他也继承了庄氏历代家主的习惯,甚少谈论时事,臧否人物。而他与薛武安相识不深,竟然对薛武安不吝盛赞,实在不寻常,简直让人多心他是不是别有它意。
但是薛武安知道,庄夭说的话也许是真心的。上次经过这里时,他是为了护送公子舂,所以江湖习气多一些也不奇怪。但是下蔡那一战却改变了自己,那个将军武安又再度回来了,而且比以前走得更远。
如果莫臼在这里的话,应该会很乐意看到自己的这种转变。
庄夭这次带来的士卒足足有两万,这个数字大大超出众人的预料,因为庄夭手里是没有兵符的。更让薛武安吃惊的是,那两军的军主正是上次自己在陈郡没有见到的吴约和吴融。谁能想到,他们两个身为吴氏子弟,竟然很乐意于站在反对吴氏的第一线。
“这样,我们可以尝试进入丹阳了。”薛武安看着庄夭带来的两万军队,对南平君道。他之前最担心的就是军队数量不够,毕竟在吴氏和岳氏所有的军队加起来足有六七万,再加上王族军,更是有十万之多。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拥立公子舂的。
“还不够。”南平君却只是摇摇头。
“不够?”薛武安一愣,“可是我们没有其他助力了啊。”
“薛武安。”一路上甚少说话的白姝忽然道,“你是不是忘了方城的那八万大军?”
唐侪!薛武安恍然大悟,唐侪在之前本来就与南平君交往较深,如果南平君可以说服令尹吴阳的话,让他北上进入宛城,只怕宛郡早就成为公子舂的根据地了。只不过现在南平君身在数百里之外,如何能够影响唐侪?
南平君微微一笑,似乎看出了薛武安的疑惑,“我虽然身在寿春,可是消息并没有断。要怪就只能怪吴阳贪心不足,害怕唐侪尾大不掉,竟然允许秦军入境,对外宣称是给秦军借道,以让秦军去拔掉叶阳。”
莫臼!薛武安险些叫了起来,莫臼手里只有四万五千人,连应对唐侪的八万大军都有点困难,更不用说还有秦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