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两道圣旨 - 毒女难为 - 笑红尘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毒女难为 >

第203章两道圣旨

第203章两道圣旨

再一次回想着太后娘娘的言辞,阮青鸾禁不住点了点头,“还是外祖母见底透彻,鸾儿确实有些想左了呢。若是他们不放心楚家,这一次也不会只让表哥一个人去江南赈灾、剿匪了。”“也罢,择日我就递牌子进宫给他们吃个定心丸去。”

老楚国公夫人最后拿定了主意。

等不及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了,正月十四的一大清早老楚国公就递了牌子,要进宫谒见太后娘娘。

太后娘娘几乎是立即就传下了懿旨来召见老楚国公夫人。

老楚国公夫人一早进宫,一直到日头偏西才匆匆的赶回府中,立即吩咐人去把楚国公楚靖堂唤了过来。

这几天以来,楚靖堂一直都在忙着准备南下清缴匪患和赈济灾民的事宜。赫连萱的死对没有对他造成什么困扰,他那张方正的脸上一直都是带着一股子肃然,让那些总想着从他的脸上看出些什么端倪的人都失望而归。

虽然楚靖堂看起来不苟言笑的,但是心思却还是比较细腻的,老楚国公夫人一进宫他就开始留心了,那边老楚国公夫人刚一出宫,他就找了个由头往宁远侯府的偏院赶,老楚国公夫人一召唤他就立即赶了过去。

“祖母安好,”一进门楚靖堂就一脸关切的询问道,“宫里没有难为您来人家吧?”

“宫里一切都好,”老楚国公夫人轻松的一言带过,却反过来问到,“江南剿匪和赈济的事情筹备的如何了?”

“筹备还算顺利,”说起了自己的差事,楚靖堂就更加的自信了,“虽然因为二皇子闭门谢客的事有些微的耽搁,但是皇帝连着下了好几道口谕,那些人也就不敢怠慢了。”

微微一顿,楚靖堂又如数家珍般的详细说道,“兵部调集了大军二十万,都已经集结完毕,先行的粮草也都已经准备妥当。至于赈济的钱款也都筹措齐了,当初宫里的贵人和世家小姐们义卖筹得了三百多万两银子,东平伯府的东西卖了二百多万两银子,京都的富贾乡绅们捐赠了八百多万两,这就得了一千五百万两白银了,户部还给拨了五百万两银子备用。有了这些白花花的银子,赈济和剿匪都富富有余的了。”

说完了这些,楚靖堂敬佩的瞅了一眼一旁的阮青鸾,“鸾妹妹真是聪明啊,怎么就想出了这么个义卖的主意呢。江南这么大的事情朝廷只拿出了五百万两银子就能办的妥妥当当、富富裕裕的了。要不是有你想法子筹措到的这一千五百万两银子,朝廷的国库里怕是一时拿不出这些钱,咱们办起事情来就很捉襟见肘,事情就难免做的不周全。”

“表哥你只要不怪我,鸾儿就心满意足了,”阮青鸾笑吟吟的说道,“鸾儿不过是动动嘴皮子,表哥可是实实在在的奔波劳碌呢。还有啊,这事也不全是圆满,表哥的驸马之位就被搅合黄了呢。”

“搅合黄了更好,”楚靖堂直言不讳的说道,“要不是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想要摆脱这个中看不中用的身份还的还得费些手脚呢,还不一定有鸾妹妹这个法子彻底有效。”

利落的说完了这些,楚靖堂话题一转,“不过,我就是担心为了这事耽搁了大军南下的时日,多等一天江南就多一分变数,事情也就棘手一分,此事颇为头疼哪。”

“你不用操心此事,”老楚国公夫人笃定的说道,“你只管专心的准本南下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都不要分心。陛下绝不会因为一些无关的杂事耽搁了江南的大事的。你一旦筹备齐全就随时准备南下立功,咱们楚家沉寂了这么十多年了,也该做件漂亮的事情露露脸了。”

“孙儿省的了。”

楚靖堂点了点头,“孙儿谨记祖母的教诲。只不过,孙儿一旦去了江南,怕是一时无法分心,南疆的事情就得祖母多多操劳了。”

“龙十八既然已经赶了过去,南疆那边你就放吧,”老楚国公夫人坚定的说道,“一切都有祖母盯着呢,南疆乱不了,你无须分心家里,你只管安心办好江南的差事即可。”

商议妥当,楚靖堂就匆匆的去了,南下剿匪、赈济的差事重大,作为总揽之人必须事事无巨细,再小心都不为过的。

阮青鸾这才吩咐了丫头进来替外祖母梳洗了一番,伺候着她舒服的歪在了榻上,她乖巧的替外祖母捶着腿,祖孙二人这才细细的说起了宫中的情形来。

这一年的元宵佳节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元宵节。

江南的事情一结出来,相关的官员们人人自危,还有一些衙门要筹备剿匪、赈济的事情,刑部、吏部和户部等不到过了元宵节就开始正式忙了起来。

而且,就在元宵节的前三天,宫里又传出了丧讯。刚刚被赐婚了的萱公主先是被刺杀,紧跟着就不治而亡,皇家的丧讯给整个京都都蒙上了一层哀伤又诡异的气氛,大家谁也没有过节的心思和胆子。

因此,就算是元宵节当天,大街上依旧是冷冷清清的,文武百官、功勋贵胄之家都约束了仆从们,生恐一个不慎就撞道皇帝和那些御史们的枪口上,一般的商贾百姓之家也不敢放肆的嬉闹,一顶藐视皇家的大帽子扣下来说不定就是抄家灭门的大祸了。

就在一片压抑的小心翼翼的气氛中,皇宫里传出了两道旨意。

第一道是关于江南剿匪和赈灾的,任命新承袭楚国公爵位的楚靖堂为总览江南事宜大臣,负责一切江南的剿匪、赈济事宜,不受任何大臣辖制,奏章直达天听,还特别赐下天子剑,准许出将他便宜行事之权。

当然了,皇帝在圣旨中也温言劝慰楚靖堂节哀顺变,勉励他以国事为重、不可因公废私,一心办好江南的差事。

这道圣旨一出,京都哗然,大家都明白楚家这一次是真真正正的要重新崛起了,以后在赫连朝再也没有谁能忽略了楚国公府了,有一些聪明的立即着手筹备送给楚国公府的礼物了,因为重新修缮、整理的楚国公的府就要完工了。

不管外面的人怎么看、怎么想,这道圣旨却是正对楚靖堂的下怀。

他原本就担心江南事情拖久了生出更多的变数,对于那个硬塞给他的赫连萱更是腻烦的要命,更不愿意以未婚夫的身份去参与、甚至是筹备她的丧礼,有了这道皇帝的圣旨,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以国事为重,赶紧的赶去江南,根本就不用勉强自己去管赫连萱的丧事了。

接到圣旨之后,楚靖堂略一思忖立即派人请来了宁远侯府的大少爷阮方义,打发了所有随从们和他说了一会儿子的话,细细的叮嘱了一番,这才急急的赶去了较军场,甚至连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都等不及了,立即就点兵出发了。

消息传到养心殿,龙颜大悦,连着夸了几声‘是个识大体的’。

安置了江南的事情,心满意足的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

这一道圣旨是关于公主赫连萱的丧礼的。

由于赫连萱是个未嫁的公主,不宜停灵太久,一个月之内择吉日出宫安葬。同时,赫连萱虽然未嫁,可是已经赐婚也就不宜在葬入皇家陵寝去搅扰列祖列宗,就在楚家位于京郊的一处祖坟里寻一处背山向阳的宝地即可。

不过,由于准驸马楚靖堂忠君爱国远赴江南剿匪、赈灾,楚家如今只有一个年迈的老国公夫人。因此,公主赫连萱的丧葬事宜还是由她的几个哥哥们来出面操办。

二皇子赫连恪是最年长的皇子,公主赫连萱的丧事就委派了他全权办理,既不能奢靡浪费、也不能坠了皇家的威仪。

这一道圣旨一出,普通老百姓和一些小官小吏们也就是看个热闹,等着几天后看一场公主出殡的大场面,也只能算是弥补一下无法热热闹闹的过元宵节的遗憾了。

可是,身居要位的几品大员和功勋贵胄们却琢磨出别的苗头来了。

这道圣旨的关键点不在赫连萱的丧葬之礼,而在于主持这场丧葬礼仪的人,皇帝圣旨中特特点明了二皇子赫连恪。

这也就是等于废除了之前那道让他闭门思过的圣旨,或者说皇帝认为二皇子思过已经够了,能够继续出府办差、为父分忧了。

听说了这道圣旨之后,阮青鸾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这件事情总算是尘埃落定,她不用再背负着二皇子的人情债,不管是对魏梓涵还是对自己都算是有个交代了,只期望经历了这一场虚惊之后的赫连恪能够头脑清醒一些,今后别在如此的冲动行事了。

不过,这事阮青鸾只能在心里想想,她希望今后魏梓涵能够牢牢的看住了赫连恪,她阮青鸾可不想再和这样拎不清的烂好人牵涉上任何关系了,劳心劳力还不一定落下个好,真是太累人了。

阮青鸾了却了一桩心事,德馨宫内则是一片欢腾,若不是掌宫的赵嬷嬷竭力拦着,德贵妃差点就马上出宫去二皇子府好好的庆贺一番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