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八十八)乾隆皇帝的武功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0章(八十八)乾隆皇帝的武功

第90章(八十八)乾隆皇帝的武功(八十八)乾隆皇帝的武功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无论文治还是武功,也都有一定的成绩。他的文治

着重表现为继续维持康熙以来形成的政治上比较清明、经济上比较繁荣的盛世景象,并将之

发扬光大,使之达到清朝的顶峰。但乾隆本人则更自鸣得意于自己的武功。他曾做诗自诩为

“十全大武扬”之人。所谓的十全武功是指他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平定大

小金川叛乱,以及其他镇压劳动人民的起义和军事行动。剔除其反动的一面,我们认为乾隆

为当时国家的统一,边境的安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元朝被明太祖击败后,蒙古族便退到长城以北,继续他们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

久,蒙古分裂为漠西蒙古、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三支。漠南蒙古在清初已归附中央。漠北蒙

古和清朝的关系一直若即若离,无法确定。而在这时,漠西蒙古的一支——准噶尔部游牧到

天山以北一带,在封建主噶尔丹的领导下,势力迅速膨胀,直指天山南路,影响达到青海西

藏一带。这噶尔丹早有野心,不甘心受康熙帝的统治,妄图自立为汗,搞独立王国。恰在此

时,沙俄的侵略势力达到中国边疆,于是“北极熊”就与噶尔丹勾结起来,教唆噶尔丹去与

清朝打仗,以便两败俱伤之际,好乘机侵占中国的领土。1690年,噶尔丹以追击漠北蒙古为

名,悍然进军内蒙古。康熙洞察了噶尔丹的阴谋,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噶尔丹逃到科布

多之后

,集合残部,休养生息,以图东山再起,1696年,清军三路出击,在昭莫多再次大败噶尔丹

,1699年,康熙帝亲赴宁夏,进剿噶尔丹残部,噶尔丹见大势已去,不得不饮药自尽。清政

府控制了漠北蒙古,稳定了北边的边防。

噶尔丹叛乱平定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渐渐掌握了实权。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也产生

了离心的倾向,并在1716年进兵西藏,妄图分裂国家。清政府闻讯后,迅速集结兵力进藏平

叛。1720年,由于受到西藏人民的支持,清军大败准噶尔军,恢复了西藏的社会秩序。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死后,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对外继续扩张领土。1731年,他的军队在

和通泊大败清军,但随即于次年光显寺一战中又被清军大败。当下两家讲和,划定界限,暂

时缓和了矛盾。噶尔丹死后,他的三个儿子为争夺汗位,展开了长时间的内斗。清政府对准

尔的动乱十分关心,因为自从噶尔丹以来,准噶尔部在西北崛起,称霸一方,对内镇压奴役

人民,骚扰青海、西藏等地,对外一度投靠沙俄损害国家利益。乾隆决定趁机降服噶尔丹。

1755年,清军两路进攻此时已掌权的达瓦齐,准噶尔军纷纷投降。达瓦齐见势不妙,后退结

营,准备负隅顽抗,清军两路出击,直捣敌营,达瓦齐大败,被俘。达瓦齐叛乱被平定了,

但此时,原已降清的噶尔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又起来作乱。他要求自己一人统领准噶尔。

最后终于扯起

了造反的大旗,当时,由于驻在天山以北的清军不多,未能对准噶尔各部形成威胁,这样在

阿睦

尔撒纳的鼓动下,其他几个封建主也纷纷叛乱。清政府决心镇压,先派兵绞杀了其余几个封

建主的叛乱,以断其羽翼。然后,在1757年派兵出北路、西路,进剿阿睦尔撒纳。正好当时

阿睦尔撒纳的军队中流行瘟疫,阿睦尔撒纳大败,逃到俄国,最后中天花死了。这样,清政

府就彻底完成了对天山以北地区的控制,并在那儿驻军设卡,保卫了祖国的边疆不受侵犯,

尤其是在沙俄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保护了国家的统一。

天山以北的叛乱之火总算被扑灭了。但是,祸不单行,与之一山之隔的南疆又起火了。放火

者是回部的一对宝贝兄弟——大小和卓。这两个人,老大叫波罗尼都,老小叫霍集占,曾

被准噶尔人囚禁在伊犁。清政府平定达瓦齐叛乱之后,把这两人都释放了,目的是想利用他

们在宗教方面的影响来统一南疆。但老小霍集占被权力欲冲得头昏脑涨,低估了清朝中央实

现平叛统一的力量和决心。于是煽动了他老兄要自立为王。1757年,清朝派去的使臣被杀。

1758年,清军进剿,但因将领贻误军机而致使霍集占跑掉了。清政府改派平定天山北路叛乱

的功臣兆惠去进攻。这时候霍集占东逃西窜,到处吃闭门羹,只好逃到叶尔羌。波罗尼都则

返回喀什噶尔。两人各据一城,互为犄角,负隅顽抗。同年10月,兆惠进攻叶尔羌,三千清

久攻不下。次年,富德率军自乌鲁木齐来支援。清军分两路大举出击,兆惠进剿喀什噶尔,

富德进攻叶尔羌。倾巢之下

,岂有完卵。霍集占兄弟弃城而逃,最后被擒杀送归。清军追歼了全部叛军,使得天山南路

的回部叛乱得以平息。清政府统一天山南北地区后,在伊犁设将军,乌鲁木齐设都统,又设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