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八十五)康熙大帝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87章(八十五)康熙大帝

第87章(八十五)康熙大帝(八十五)康熙大帝

康熙皇帝,名为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继位为帝,康熙六十一年(1

772)去世。他是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在61年里,他的文治武功,直追汉唐,开

创了

“康乾盛世”的局面,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最杰出的帝王。他走向丰功伟绩的足迹,是十分

艰难的,但他以宽猛相济的政治手腕、高瞻远瞩的政策手段,以及为国为民的民族气节,终

于统一安定了全国、发展恢复了社会经济、保卫了边疆领土,成为与俄国彼得大帝、德国路

易十四一样举世瞩目、冲龄践祚的“圣明之主”时代的传奇英雄。

“三藩”原是明末农民战争时期由投降清朝的汉族大官僚所组成的地方割据势力。他们

因有功

于清朝,故被封为藩王,割据云南、广东、福建,给清朝统治造成了威胁。十二年三月,平

南王尚可喜疏请告老还乡,康熙乘机准其所请,令其归养辽东。吴、耿二藩颇受震动,决意

谋反。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吴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骤然

发动武装叛乱,其余二藩亦与之呼应,率起烽烟。

康熙首先制定了正确的兵力部署,重点打击吴三桂。他调令硕贷进驻荆州、常德,安定民

心,遏制叛势,然后又切断三藩连军一体的通路,又令瓦尔喀奔赴四川监守云川要隘。

阻击叛军进军西北道路。他发布了征讨吴三桂檄文,数罪削爵,宣称要将叛军“务尽根株”

。但又区别对待叛军文武官员、将士兵卒,宽大为怀,从而瓦解分化叛军。

康熙剿抚并用,派图海等人平定招降了王辅臣,复官加职,准其立功赎罪。在这

次西北平叛中,原来地位低下的绿旗兵地位提高,清军战斗力增强了。

吴三桂叛乱势力的支翼尚之信、耿精忠二藩相继投降清军,因而孤掌难鸣。到1678年,叛军

龟缩于云贵地区,意称帝,建立了割据政权。八月,吴三桂患病死去。康熙乘此督促大军胜

利前进、招抚吴军。1861年十月末。吴世藩等残余分子被彻底剿平。

1661年(顺治十八),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祖国的宝岛台湾。但在清入

主中原后,台湾继续遥奉南明政权,割据海外。康熙三年(1664),清廷派施琅率兵攻下金

、厦门,本可乘胜进军台湾,但由于鳌拜的排挤,施琅被免职。

而荷兰殖民者又重新虎视

眈眈,妄图把这粒“东海上的明珠”再据为殖民地。三藩叛乱时,耿精忠以割让漳、泉二府

为条件,勾结郑经出兵支援福建。使“闽地半入郑氏”。但康熙十五年耿精忠降清,次年清

军收复漳、泉诸府,康熙帝乘胜荡平海逆,乃令原集舟师,规取厦门、金门二岛,迫使郑经

又逃回台湾。不久病死,其子争夺王位,明郑政权更加腐败,丧失台湾民心。

康熙帝大喜过望,认为统一时机已到,并任用施琅为水师提督。同时,明郑政权派人求和,

表示愿意称臣。为了维护统一,康熙同意前往招抚。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施琅率水师奋战已两个月之久,终于胜利进驻台湾。台湾人民,“壶浆

迎师,接踵而至”;七月求和的郑氏也“欢呼踊跃”地接受了康熙的敕诏。

不久,清廷内部对台湾的处理问题又出现了分歧,有些大臣认为对孤悬海外的台湾,放弃为

上,甚至认为送给荷兰人算了。施琅驳斥道:台湾物产极其丰富,又是东南数省的屏蔽,如

果让于红毛鬼,势必会使沿海诸省受到侵略威胁,因此,“关四省之害”,断不可弃!关键

时刻,康熙果断地同意施琅的建议,在台湾设台湾府,凤山、台湾、诸罗三县,隶属福建省

并派驻军队。这样,台湾就在清政府统一管辖和保卫之下。其后,又下令沿海、台湾人民可

展界开海,并实行轻税政策,4年后,“沿海之民始有起色,其船由海关给执照稽出入,南

北遄行,四时获利。”

噶尔丹是蒙古四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准噶尔部)中最西的准噶尔部的首

领(1671年篡位),一直进攻其余蒙古各部。他长久与沙俄勾结,又得到西藏第巴桑结的秘密

支持,早存叛乱分裂之心,二十九年八月的乌兰布通之战虽然击溃噶尔丹的驼城,但还是

让他率残部逃跑了!

亡命的噶尔丹为恢复元气,继续向康熙耍起两面手法。1692(三十一),派人到北京请安进

贡,同时继续与沙俄勾结。噶尔丹在得到沙皇支援的“鸟枪手一千及车装大炮”后,遂于康

熙三十四年,率叛军3万,卷土重来。

第二年二月,康熙又毅然亲征。但没料到,两军乍遇,噶尔丹见清军气吞万里如虎,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