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六十四)岳飞抗金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6章(六十四)岳飞抗金

第66章(六十四)岳飞抗金(六十四)岳飞抗金

岳飞(公元1103-1141年),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时勤

奋好学,并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

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

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出身雇农家庭,家境贫寒。少时沉默寡言,有志气,而且“生有神力”,未成年

,就能拉得开三百斤的劲弓,并能引发八石(约合一千斤)的腰弩。初随汤阳枪手陈广学“

主技”,无所不精。后随同乡人周同学骑射,攻读《孙子兵法》,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少年,

深受乡人赞赏。

宣和四年(1122年),岳飞十九岁,应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宣抚使招募,当上了一名“

敢死战士”。靖康元年(1126年)应枢密官员刘浩招募,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参加赵构大

元帅府的部队。靖康二年,经河北招抚使司干办公事赵九龄的引荐,得与河北招抚使张所晤

谈,张所见他对兵法、军事形势,燕云山地理了如指掌,任为统领。不久张所被谪病死,所

部在南岭山被金军包围,岳飞领一军杀出重围,辗转归附东京留守宗泽。宗泽赞赏岳飞的才

能与勇敢,即任为“踏白使”,令其率骑兵五百抵抗进犯汜水关(今河南汜水镇西)的金兵

。岳飞用疑兵之计,大败金兵,被提升为统领,旋又提升为统制,宗泽死,随开封留守杜充

南下。

建炎三年(1125年),金将兀术率军南下侵宋,建康行营留守杜充不战而降,金军乘机攻

杭州、取越州(今绍兴)、攻明州(今宁波),企图乘势捉拿皇帝赵构。面对将帅叛逃、士

卒溃散、皇帝流亡、金军席卷而来、百姓惶惶呼救的局面,岳飞集合部队,刺血激励部下说

:“我辈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士卒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表示

愿意随他抗战到底。于是,他先后移军驻广德军、宜兴县,安定地方秩序,收编散兵游勇,

壮大军队实力,并随时率领部队,出外袭击金兵。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

之南下。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

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

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

,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

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

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

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

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

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

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

)。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为高宗

拒绝。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

,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