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五十五)“冲天大将军”黄巢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6章(五十五)“冲天大将军”黄巢

第56章(五十五)“冲天大将军”黄巢(五十五)“冲天大将军”黄巢

黄巢,生卒年不详。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私盐贩出身。富有资财,自幼读

书,才思敏捷。青年的时候,喜欢击剑骑射,且深通文墨。他曾几次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但都落第。他以《不第后赋菊》为题,写过一首咏菊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那种决心通过武装起义,推翻唐朝反动统治,建立劳动人民自己政权的豪迈气概和

必胜信念激励着他前进。后来,他被起义军推为领袖,号称“冲天大将军”“义军百万都统

”,带

领60万大军攻破长安,树起“大齐农民政权”的旗帜,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理想。

唐期末年,由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常年混战不休,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灾

难十分深重。

公元874年,濮州(今河南鄄城及其周围地区,治所鄄城在今鄄城北)人王仙芝、尚君长等

人集合了3000群众,在濮阳(在今濮阳南)首举义旗,向唐王朝宣战。

黄巢听到王仙芝起兵反唐的消息后,黄巢便和族兄黄存,子侄黄揆、黄思邺,外甥林言等8

人,聚集数千民众在冤句响应。不久,两路起义军在曹州胜利会合,黄巢被推举为第二领袖

。他们乘胜再战,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只几个月的功夫,就攻下附近许多州县,起义军发

展到几万人。

起义军在黄河、淮河地区的迅速发展,直接威胁着唐朝的漕运,并从政治上动摇着唐朝的统

治。朝廷与起义军在中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围剿与反围剿的战争。张仙芝与黄巢随机应变,

把部队化整为零,迅速转向沂蒙山区,进行外线作战。由于义军神出鬼没地流动作战,使唐

军“时兵时休”,无所适从,“皆忿怨思乱”。王仙芝、黄巢则乘唐军厌战之机,率领义军

突入河南,攻下阳翟(今河南禹县)、占领郏城(今河南郏县),直逼汝州(今河南临汝)

,跳出唐军的重重包围,取得了反围剿的重大胜利。

唐朝统治阶级对起义军的围剿没有奏效,就企图用诱降办法来分化和消灭起义军。王仙

芝很高兴地准备接受诱降,遭到黄巢和起义军战士怒不可遏的斥骂。

王仙芝自知理亏,答应同大

家一起继续战斗。

粉碎敌人诱降阴谋以后,起义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王仙芝率领,进入河南淮南、汝南等

地;一路由黄巢率领,北上山东济南、曲阜一带活动。

乾符三年(公元876

年)10月,王仙芝在高官厚禄的引诱下,再次准备接受朝廷招安,不料派出尚君长等人赴朝

廷请罪的人被宋威处斩。王

仙芝等知道了极为愤怒,出动全部精锐进攻官军,宋威大败。朝廷另派宰相王铎代宋威为招

讨,乾符5年(公元878年)8月收复亳州。王仙芝在黄梅战败被俘,为官军所杀,其首级被

送往京师献功。

尚让由于其兄奉使被杀,率领部众脱离了王仙芝进入山查岈山(在今河南遂平),黄巢、

黄揆兄弟8人也率领几千人入山合伙。一个多月后,这支队伍扩大到好几万,直逼汝州。

黄巢先率义军一鼓作气攻陷汝州,

之后摆出佯攻洛阳的姿势。“东都大振,百官脱身出逃”。正当

唐王朝调集重兵准备保卫洛阳的时候,义军出其不意,突然北折,占阳武,攻郑州,然后挥

师南下,进取唐州、直逼湖北,连克郢州、复州,兵将江淮重镇扬州。唐廷急忙命令感化军

节度使薛能率部援救。黄巢在扬州虚晃一枪,提兵折向西南,入安徽克舒州。年底,义军兵

临蕲州(今湖北蕲春)城下。

黄巢率领义军在几十万唐军的围追堵截之间宛如游龙,进退自如。他们以高速流动的作

战方式,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之下,避实就虚,以全力打击唐军,变防御为进攻,削弱敌人,

扩大自己,使义军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义军攻下汝州后,接着剽掠关东,官军屡次来

讨战,都被杀败。这时,义军队伍又发展到10多万人。尚让和其他首领共推黄巢为王,号

称“冲天大将军”。

义军在黄巢的统率下连克许多州县,迅猛地逼近东都洛阳。唐军加强了洛阳的防线,但江淮

防御却因此出现漏洞。黄巢乘虚向南进军,开始了踏遍大半个中国的万里征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