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三十一)三国鼎立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2章(三十一)三国鼎立

第32章(三十一)三国鼎立(三十一)三国鼎立

东汉后期,天下群雄并起,都想凭借手中军事力量取得政权,彼此混战诛杀,最终形成以曹

操、刘备、孙权三方为主的割据力量。

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夺取荆州,军威浩大,声势惊人。

曹操一路破宛城,取江陵,志得意满。他一面调兵遣将,准备消灭刘备;一面派人向孙权下

书,扬言自己有水陆军80万(实有20万),欲与孙权决一胜负。这样,刘备和孙权都面临被消

灭的危险。

在刘表死去时,鲁肃就向孙权献计结盟刘备。他说:“荆州与我们相邻,江山险固,沃野万

里,百姓富裕。占据这个地区,是成就帝王之业的基础。现在刘表刚死,两个儿子本来就不

和,军中将领也各怀异心。刘备是天下英雄,与曹操对立,依附刘表;刘表忌恶他的才能

不予重用。如果刘备与刘表部众同心协力,上下一致,我们就同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离

离德,发生内讧,我们就可相机图取。”他要求孙权派他去荆州一探虚实。孙权便以吊丧和

慰劳刘表军队为名,派鲁肃前往。鲁肃到达夏口时,便听说了曹操南征、刘琮投降、刘备南

撤的消息。鲁肃便去迎刘备,在当阳长坂相遇,他建议刘备与孙权结盟,共图大业。刘备本

来就有这个打算,自然乐意。

待得曹操占据江陵,部署进攻时,形势对刘、孙便很严峻了,但孙权仍然没有放弃观望态度

。再迟延下去,就要吃大亏。诸葛亮对形势作了冷静的分析之后,向刘备说:“事情已经很

紧急了,我愿前往东吴,向孙权求救。”刘备便让他和鲁肃一同去拜见孙权。

诸葛亮见到孙权之后,首先根据当时形势,针对孙权的观望态度说:“在海内大乱的情况下

,将军起兵江东,刘备屯兵荆州,和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操统一了北方,又占据了荆州,

威震

四海。刘备打不过他,吃了败仗,退到夏口。希望将军量力而行。如果能以吴越之众同曹操

抗衡,就应马上与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抗衡,就应停止军事行动,及早投降!现在将军外

托服从之名,内心犹豫不决,事已紧急却下不了决心,大祸就要临头了!”

孙权听了便反问刘备为什么不投降,诸葛亮便说刘备是天下英才,即使大事不成,也不肯屈

服于曹操。孙权本来也是不甘心放弃自己的地盘,便说:“我不能拿江东地方和十万兵众受

制于人。我也决心抗曹!”但他仍心存顾虑,因为刘备新败之后不知还有没有力量能同他合

作。诸葛亮明白孙权的想法,便对他指出曹军的弱点:远来疲惫,不习水战;荆州兵民归附

曹操,是迫于兵势,并非心服。他指出,只要孙、刘同心协力,完全可以打败曹操,最终成

三足鼎立局面。孙

权听了这番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从而增强了胜利的信心,打消了顾虑。

但东吴内部在如何对付曹操问题上,意见并不一致。以张昭、秦松为代表的主降派,认为曹

军势大,难以抵敌,只有投降。而周瑜、鲁肃等则极力主战。周瑜强调不能被敌人的表面现

象吓倒,要看到它的弱点。他说:“现在曹操南下,后方并不稳定,马超、韩遂在关西对他

是个威胁,是他的后患;再则曹操舍弃习惯的鞍马,登上不习惯的战船,与我们较量,这是

舍长就短;另外,现在是十月寒冬,曹操缺乏草料、给养;还有,曹操驱使北方战士远涉江

湖之间,水土不服,必生疾病。这几点是行军作战所忌讳的,而曹操都犯了,要打败曹操,

现在就是机会。请将军给我几万精兵,前去破敌。”

孙权为周瑜理直气壮的慷慨陈词所激动,他拔出宝剑,砍去奏案一角,厉声宣布:“各位将

吏敢有再说投降的,就同这奏案一样!”

孙权决心既下,就马上作迎战准备。他以周瑜为左督,程普为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领3

万精兵溯江西上,和刘备的军队会合,共同抗曹,开始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曹操占据江陵以后,谋士贾诩曾建议,利用荆州丰富的资源,休养军民,巩固新占地区,然

后再东下夺取江东。但是,一向慎于谋略,善于纳言的曹操这次有些浮躁。他觉得自己轻易

就赶走了刘备,使刘备“几无可立锥之地”,占据了富饶险要的荆州,又收编了刘琮的军队

,补充了自己的水军,获得了大量军资,兵力更强大了,刘备、孙权

都不在话下。因此,他没有认真考虑贾诩的建议,迅速挥兵顺流东下。

这时,在夏口的刘备得知曹军日益逼近,心中很是着急,每天派人探听孙权方面的消息,后

来终于得到报告说孙权已下令抗曹,派水军前来会合。刘备非常高兴,忙派人去慰劳孙权军

队,并亲自乘船迎接周瑜。两军会合后,马上西上迎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