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改善办学条件 - 三尺讲台 - 靖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三尺讲台 >

第146章改善办学条件

第146章改善办学条件

多年的心愿了结,赵建华又将改善办学条件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当中。他先瞄向的是学校的取暖设施。在这之前,学校教室里用的是那种冒炉,一种笨重的老式铁炉子。散热不好,还浪费煤。他就把老师房间里的铁皮炉子换到了学生教室,又给老师们的宿舍购置了新烤箱炉子。取暖设施的升级,让师生们远离了寒冷。接下来,他又把目光盯在了学生的课桌上。课桌是学校新建那年购买的,经过十载岁月的洗礼,曾经平整光滑的桌面被一茬接一茬的学生爱抚得面目全非。桌身在数以万计次的挪动拉扯的过程中早已散架变形。一挪动,吱吱咛咛的成了制造噪音的机器。替换已迫在眉睫。可要换新的,指望学校那点微薄的经费显然是办不到的。正在此时,上面有了让学生自带课桌入学的新提法,而且一些地方已实施且被作为好经验引了进来。既然是好经验就要借鉴,只是在借鉴中赵建华针对其中的弊病做了变通。

当时赵建华看到的弊病有二。一是学生自带课桌会存在尺寸颜色的差异。若不统一的话,摆放在一个教室里会很难看。二是家长专做一套桌凳多有不便。

针对上面弊病,赵建华做了这样的变通。由学校出面联系木匠做统一标准的课桌,到时家长出钱便是。提议一出,家长果真拥护。当然,要让所有学生一起更换也不现实。为此,学校制定的计划是每年新生入学统一购置新课桌。这样循序渐进,课桌新陈代谢的问题算是得到了解决。

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学生自带课桌上学成为了那个阶段当地农村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

赵建华在家乡学校当了五年校长,在这五年时间里,他竭尽所能完成了他想干的事情。除了上面提及的那些事,他干得实事还有许多。

在村上修建村委会时,他游说村上领导给学校硬化了一个篮球场,学生算是有了上体育课的好场所。

为美化校园,他带领老师们到山里去挖价格便宜的松柏,几年时间,学校已是绿树成荫。

通过村上、家长、学校三位一体的融资模式,学校建起了微机室,购置了八台电脑,开创了学校信息化时代。

这一阶段,让他总结的话,那就是一段学校自力更生求发展的历史。

五年后,赵建华调任另一所学校当校长。在外干了八年后,他再次回到三道湾小学任校长。而这次上任不同首次,第一次是校长生涯的开始,这一次是校长生涯的结束。不过两次经历却都有着异曲同工的使命在肩。第一次是为改变学校面貌而当,这一次是为修建新学校而来。

时隔二十五年,三道湾小学迎来了历史上第三次新建校舍的机遇。这一次,是国家的项目工程。修建资金全部由项目资金支付,这标志着依靠群众集资办学历史的结束。

三道湾小学首建时的情形对赵建华来说是陌生的。学校修建时,他还是个孩童。等他有了记忆,学校已存在数年。土木结构的校舍,没有校门,没有围墙,一开始的课桌是水泥板桌子,后来换成了没有油漆的白杨木长条桌。

第二次修建,他作为当时学校老师的一员亲历了这个过程。学校有了校门,有了围墙,校舍已是砖木结构。学生的课桌由没有油漆的杨木长条桌换成了有油漆的松木双人课桌。学生的凳子也有三人的演变成单人的。

第三次修建,他作为校长亲自参与了学校的施工建设。在他的严格监工之下,学校如期在原址上建成。

昔日的钢管校门由排场的新式校门取代。前面的土坯墙摇身一变成了栅栏墻。原来的土庄墙全都变成了空心砖砌成的抹灰墙。进入里面,校舍均是砖混结构的大瓦房,有抗八级地震的基础设计。屋子顶棚是石膏板,地面是水泥面,窗是铝合金的,门是防盗门。再看校园内,地面全部硬化。

校舍升了级,相应的办学水平也要升级。在赵建华的最后三年任期里。适逢两基迎国检,他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打造了微机室、多媒体室、音体美综合室、德育室、图书室。为三年后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后,时逢新一轮校长招聘,五十六岁的赵建华递交辞呈当了一名老师。继续留在这所花费了他无数心血和汗水的学校里来走完他教学生涯的最后一站,这是他向学区领导提出的唯一要求。

以后的事情是,王学成接了赵建华的班。在新旧两任校长的共同谋划下,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为契机,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三道湾小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四十年前的三道湾小学,没有校门,没有围墙,整个校园没有一寸绿地。

四十年后的三道湾小学,校园内除了花池,没有一寸土地面。校园内架设了路灯,幼儿活动场地全都铺上了人工草坪。绿树成荫,鲜花朵朵,说是花园式小学毫不为过。

回顾历史,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之所以有今日之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实施的富民强国政策,离不开广大群众对教育的支持,更离不开像赵建华这样的无数农村小学教师默默无闻的奉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