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故城煊饼传奇 - 衡水故事 - 幸福是美好的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衡水故事 >

第91章故城煊饼传奇

且说在那燕赵大地之上,有一座古老的城池,名曰故城。这故城县虽不算大,却也有着千年的历史沉淀,岁月的长河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的故事和传说,而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那美味绝伦的故城煊饼。

话说这一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在故城的一条繁华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街头的一家小店门口,挂着一块古朴的招牌,上面写着“正宗故城煊饼”几个大字。店内,一位年逾五旬的老师傅正忙碌着,他便是这故城煊饼的传人——李师傅。

李师傅身材魁梧,面色红润,一双大手粗壮有力。他自幼便跟随父亲学习制作煊饼的技艺,如今已历经数十个春秋,手艺早已炉火纯青。只见他熟练地将面粉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水和盐,然后开始揉面。那面团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不一会儿便变得光滑细腻,富有弹性。

揉好面后,李师傅将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再用擀面杖将其擀成薄片。这薄片擀得极有讲究,要薄如纸张,却又不能破。随后,他在薄片上均匀地涂抹上一层特制的肉馅。这肉馅可是故城煊饼的灵魂所在,选用的是当地新鲜的猪肉,经过精细的切割和调味,加入葱姜蒜、花椒粉、香油等多种调料,搅拌均匀,香气扑鼻。

将肉馅涂抹好后,李师傅如同一位艺术家一般,巧妙地将薄片卷起来,然后再盘成一个圆形,轻轻按压成饼状。接下来,便是烤制煊饼的关键环节了。李师傅将做好的饼坯放入特制的烤炉中,烤炉内炭火熊熊,温度极高。他密切地注视着烤炉内的情况,不时地调整火候,确保煊饼能够均匀受热。

随着时间的推移,烤炉内渐渐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气。这香气弥漫在整个小店内,引得店外的路人纷纷驻足,嗅着这香味,不禁垂涎欲滴。不一会儿,李师傅打开烤炉,只见一个个金黄酥脆的煊饼呈现在眼前。那饼皮色泽金黄,犹如一轮金色的太阳,上面还点缀着些许焦香的斑点,宛如璀璨的星辰。饼皮酥脆,轻轻一咬,便发出“咔嚓”的声响,碎屑纷纷落下。而里面的肉馅则鲜嫩多汁,香气四溢,让人回味无穷。

就在李师傅刚把煊饼出炉的时候,店里走进来一位年轻的书生。这书生身着一袭青衫,面容清秀,举止文雅。他一进店门,便被那扑鼻的香气所吸引,连忙走到柜台前,说道:“师傅,给我来两个煊饼。”李师傅微笑着应道:“好嘞,公子稍等。”说着,便迅速地将两个热气腾腾的煊饼包好,递给了书生。

书生接过煊饼,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顿时,他的眼睛亮了起来,口中不停地赞叹道:“哇,这煊饼真是太好吃了!外皮酥脆,内馅鲜美,真是人间美味啊!”李师傅听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道:“公子喜欢就好。这故城煊饼可是我们故城的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呢。”

书生一边吃着煊饼,一边饶有兴趣地听李师傅讲述起故城煊饼的来历。原来,早在明朝时期,故城就已经有了制作煊饼的传统。相传,当时有一位名叫张果老的仙人,云游至此。他闻到了一股扑鼻的香气,便寻着香味来到了一家小店前。只见店内一位师傅正在制作一种奇特的饼,那饼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张果老好奇地问师傅这是什么饼,师傅告诉他这是自己新研制出来的煊饼。张果老品尝了一口后,赞不绝口,连连称奇。从此,故城煊饼便名声大噪,流传至今。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也足以说明故城煊饼的历史悠久和独特魅力。在漫长的岁月里,故城煊饼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湛。它不仅成为了故城人民日常生活中喜爱的美食,还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品尝。

书生听完故事后,对故城煊饼更是充满了敬意和喜爱。他向李师傅请教制作煊饼的秘诀,李师傅也毫不吝啬地将一些基本的制作方法告诉了他。书生听得津津有味,心中暗暗决定,回去后一定要自己尝试着做一做。

就在这时,店里又进来了几位客人,他们都是听闻故城煊饼的美名而来的。李师傅连忙热情地招呼着他们,不一会儿,店内便坐满了人。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的煊饼,一边聊天说笑,气氛十分融洽。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西斜,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店里的客人渐渐散去,李师傅也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他坐在椅子上,看着空荡荡的店铺,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肩负着传承故城煊饼技艺的重任,虽然每天的工作很辛苦,但只要看到顾客们对煊饼的喜爱,他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从此以后,那位年轻的书生成为了故城煊饼的忠实粉丝。他每次来到故城,都会特意到李师傅的店里品尝煊饼。同时,他也将故城煊饼的故事和美味分享给了更多的人。在他的宣传下,故城煊饼的名声越来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品尝。而李师傅也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用心制作着每一个煊饼,将故城煊饼的美味和文化传承下去。

这就是故城煊饼的故事,一个充满了历史、文化和美味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故城人民的一种情感寄托和文化传承。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故城煊饼的美味都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燕赵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且说又过了一些时日,故城来了一位外地的商人。这商人走南闯北,见识颇广,听闻故城煊饼的大名后,特地前来品尝。他走进李师傅的小店,点了几个煊饼。刚咬一口,商人便被那独特的口感和美味所折服。他心中一动,觉得这故城煊饼如果能推广到其他地方,一定能大受欢迎,成为一门赚钱的生意。

于是,商人便找到李师傅,表明了自己的来意,希望能与李师傅合作,将故城煊饼推广到全国各地。李师傅听后,陷入了沉思。他一方面担心商业化的运作会影响故城煊饼的品质和传统风味,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一个让更多人了解故城煊饼的机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师傅最终答应了商人的请求,但他也提出了一些条件,要求在制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传统工艺,保证煊饼的质量和口感。

商人欣然答应,两人便开始了合作。他们首先在故城开设了一家更大的煊饼店,招聘了一些学徒,由李师傅亲自传授制作技艺。同时,商人还利用自己的商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没过多久,故城煊饼的名声便传遍了周边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品尝和购买。

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大,商人决定将故城煊饼推向更远的地方。他带着李师傅和一些学徒,来到了京城。在京城的繁华地段,他们开设了一家故城煊饼专卖店。一开始,京城的人们对这种来自小城的美食并不了解,但随着一些品尝过的人的口口相传,故城煊饼逐渐在京城走红。许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纷纷前来品尝,对其赞不绝口。

甚至有一次,皇帝微服出巡,路过这家店时,被那扑鼻的香气所吸引。他走进店内,品尝了一个故城煊饼后,龙颜大悦,当即赏赐了李师傅和商人。从此,故城煊饼更是名声大噪,成为了京城家喻户晓的美食。

在京城取得成功后,商人并没有满足,他又陆续将故城煊饼推广到了其他大城市。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不同地区的口味差异、原材料的供应等问题,但李师傅和商人始终坚持品质第一,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使得故城煊饼能够适应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

经过多年的努力,故城煊饼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名气,成为了中国美食界的一颗璀璨明珠。而李师傅也成为了受人尊敬的美食大师,他的名字和故城煊饼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他不仅将故城煊饼的制作技艺传承了下来,还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这一美味,为故城的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提到故城煊饼,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其美味可口。而那一个个金黄酥脆的煊饼,也成为了故城的一张亮丽名片,承载着这座古老城池的历史和文化,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这正是:故城煊饼香千里,美味传奇代代传。历经风雨终不悔,燕赵美食绽光芒。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