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红杏出墙
第295章红杏出墙
两人鸡同鸭讲了一番,面上一团和气,彼此都没听懂对方的言下之意,偏偏好像两人相谈甚欢的样子。干姜打门外进来,立在旁边光明正大地听了一会壁角,瞧了瞧自家主子隐含欢喜的眼神,又看了看朱衣暗流激荡的神色,两人显然驴唇不对马嘴。
他不禁长长地叹出一口气,一脸的苦大仇深。
这么多年过去了,主子和夫人怎么就没个长进呢?
每次听他们沟通起来,他这个听壁角的就好心累啊!恨不得冒个头自荐解说好不好!
好不容易等到朱衣中止谈话,准备爆发积攒的怒气值的空档,干姜适时地插了进去。
“主子,陈账房雇的商队已经过了庆春门。”
庆春门是临安内城的东北门,陈皮雇的商队从东北方而来,很有可能是远渡嘉兴府收药了。
朱衣暗自嘀咕:按说绍兴府才是江南一带产药最广的州府,也是距离临安城最近的州府,如今商队舍近而求远,难不成是绍兴府的药材也告罄了?
抓着干姜一问,干姜回答:“约莫是京城收药的风刮了出去,如今绍兴各县也在大肆囤购药材,轻易不对外抛售了。嘉兴府那边的风声小一些,如今还能囤上一批药材,可过几天就说不准了。”
听了这话,朱衣更加坐不住了,和阎大夫通了个气,火烧火燎地往外冲去。
杜昭白下意识想跟上去,被朱衣凶巴巴一句话堵了回去。
“你不是要留在医馆等药材吗?”
好像的确如此。
杜昭白只好驻足,目送她乘车离去。
朱衣走访了城里数个大小药市、官设药铺和私人药铺,发觉麝香、牛黄等药材的紧缺程度较之先前更甚。她混杂在茶馆散铺中假装喝茶,听旁人说了几耳朵,依稀听到有人在传城里闹起了瘟疫。
不,不止是临安城,就连邻近的钱塘县、富阳县、仁和县也出现了疫疬,不过官府怕事情闹大了惹得人心惶惶,极力将此事压了下来。
而距离临安府最近的绍兴府也没能幸免。
听说,最早患病的是恩平郡王府上的人。
恩平郡王府?
朱衣突然想起这些天一直没看到世子爷,就连在府外巡逻的侍卫也少了很多。心惊之下,不由连灌了两壶茶,把铜钱拍在桌子上,又去城西的王府打了个转。
王不右今日当值,不在府上,朱衣没等他散衙回来,只让门房递了个话上去,转身登车,吩咐郑辛驾车回朱府。
郑辛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见朱衣的脸色很不对劲,一个劲在车厢里长吁短叹,估摸着是为了两个小孩子的病,便出声安抚了一句:“少夫人放心,世子爷早已派了商队去川峡四路取药了,川药疗效好,杜小郎君一定会药到病除的。”
朱衣还是头一次听到这码事,喉咙倏尔发紧。
“他派商队买了什么药?”
“这,属下就不得而知了。少夫人您可以亲自问问世子爷。”
郑辛暗搓搓地想,每次都是世子爷去找少夫人,少夫人从来不主动过问世子爷的行踪,他不来,她就不去。突然觉得自家世子爷好可怜,追妻之路漫漫无期。
世子爷,属下给您制造机会,您千万要把握住啊!
朱衣懊恼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她最近一定是休息太少伤了脑子,怎么疑神疑鬼的,什么事都能想到阴谋上去?
“商队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
郑辛跟着朱衣久了,有什么说什么:“如果脚程快的话,这两天应该回来了吧。”
朱衣待自己人和善,从来不摆架子,时不时买些好吃的分给下边的人打打牙祭,郑辛从最初的战战兢兢转变成了现在的轻松随意。
换个角度想一想,做着马夫的活儿,拿着侍卫的高额月钱,还不用把脑袋悬在裤腰带上,这种混吃等死的日子其实也不错啊。
比起可怜的侍卫首领郑寅每天血里来骨里去的,郑辛简直幸福得没边儿了。
世子爷虽然也不太摆架子,但他这人跟“和善”二字压根搭不上边啊!
还是跟着少夫人有肉吃!
那厢朱衣被郑辛点醒了,问明世子爷今日在家之后,她便回朱府看了看两个孩子,旦哥儿的病情基本稳定,过不了几天就能痊愈了,而回哥儿的病情有一点反复的迹象,两位老大夫说将养半个月差不多能好。
朱衣松了一口气,走出屋子,习惯性地更衣洗手,趁着没人注意,偷偷来到了朱府和赵府打通的那一扇门旁边。
她试着推了推,门那头似乎上了锁,没能推动。
朱衣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好你个赵隰,平时出入她家如自家后院,怎么到他那里就防着她了,居然敢挂锁?
挂个蛋蛋!
朱衣一怒之下吭哧吭哧搬来了梯子架在墙头,手脚麻利地爬了上去,探头一看,墙那头似乎也是内院,格局和朱府一模一样,以这堵共同的墙体作为对称轴左右对称。
搬来城北月余,每次都是世子爷来找她,她还真没去过世子爷的宅子。
朱衣瞅了瞅墙头的高度,略一犹豫,忽然隐约听到风里传来男男女女的叫声,心头猛地一沉,咬牙准备来个突然袭击,瞧瞧世子爷躲在家里干什么好事。
她四下一瞄,瞄到墙那边有一棵碗口粗的大杏树,颤颤地自墙头探出了三两枝头。
嘿,红杏出墙!
这厮挺会玩儿啊!
朱衣怀着满腔怒意翻过墙头,抱着杏树跐溜一下成功滑到了赵府,一不留神就被树皮刮到了大腿内侧的皮肤,疼得整个人夹紧腿缩成了一团,满脸难以言喻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