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夜叩娘子门
第228章夜叩娘子门病人就这样留在了医馆的诊室里过夜。
小林自告奋勇留下来守夜,他年轻体力好,熬得住夜,如果病情出现反复,他能及时叫醒大夫过来诊病。
林老爹点头准了,和唐老树皮、其他镖师回了居住的邸店,给病人收拾了洗漱用品和贴身衣物送了过去。
而同样,阎大夫和药童丁香也当仁不让地留宿在医馆中,一人占了一间诊室,随意盖了一张毯子,凑合着蜷在了隔壁。
果然不出所料,半夜时分,阎大夫突然被小林急切的呼唤声叫醒,连忙跑去隔壁诊室一看,只见病人面色通红,双目紧闭,嘴巴半张,呼吸急迫,四肢抽搐,角力反张,额头豆大汗珠源源不断地滚落而下,渗入潮湿的鬓发中。
一切脉,脉象滑大,心动过速。
再望,舌质干红,苔根黄腻。
俨然就是七日风之症!
阎大夫面色难看,迅速写下白虎承气汤的方子,逐一加减用量,吩咐丁香马上抓药煎煮。
七日风病情凶险,有性命之忧,大意不得。
回心馆新建,这是阎大夫坐堂几日来收的第一个重症患者,自然干系更为重大,马虎不得,思及病人的情况不明,和以往见过的七日风大为不同,阎大夫心中七上八下,谨慎地托小林去将皇甫大夫和刑大夫叫过来,深夜会诊。
小林问清楚地址,拔腿就要跑,身后阎大夫却迟疑着叫住了他。
“还有一处宅邸,劳烦小林跑一趟。”
大宋取消了宵禁,临安城皇城九里,人口百万,四周瓦子环绕,士人百姓通宵达旦地作乐,灯火彻夜不息。
小林几乎不用打灯笼出门,找路人问了地址,顺利地找到了借宿在东巷坊友人家中的皇甫大夫和租住于清平坊的刑大夫,两位老大夫自然是匆忙穿衣,拿上药箱就赶了过去。
小林辞别大夫,一路往北,行了二三里,但见城中荒北之地中垂柳高槐,小桥流水,掩映着两座相背而靠的宅院,一名“赵府”,一名“朱府”,门下悬着两盏灯笼,光可鉴人。
阎大夫所要找的,就是朱府里的小娘子了。
深夜叩响娘子家门,这事听起来香艳,但在耿直的小林眼中,却颇有些难下手。
仅次于在钱塘县替吕小郎找伎子作陪。
小林在门外徘徊了片刻,屈起的手指抬起又放下,迟迟敲不下去。
他仰头看了看墙,不过十余尺高,以他的武艺足以轻松跃过。
这个念头只在脑海里闪了一瞬,就被他抛在了脑后。
比起夜叩娘子家门,夜潜妇人闺阁才更不靠谱。
哪知,便因这不单纯的一眼,引起了门前高大槐树上窝藏的人高度警惕。
下一个瞬间,小林忽感后脑劲风来袭,迅速回身,下意识地扬手一记格挡,却忘了他如今在城中走动,为免引起府衙注意,早已除下了平日不离身的长刀。
这一挡之下,只闻腕间“嘎啦”一声脆响,似有骨裂之声。
来者不善!
小林咬牙贴墙退后,提声问道:“阁下是什么人?何以无故伤人?!”
江湖规矩,打人总得出师有名。
像这样一言不发就偷袭的,是为下九流。
小林一边问,一边飞快地在来人身上转了一圈。
黑衣蒙面,眼神冷漠,身量高挑,手握短刀,从身形来看,竟是个女人!
两人短暂的一个交手,小林便知自己绝非此人对手。
硬碰硬,是绝对行不通的。
但是显然,来人并不走江湖路子,完全不顾什么规矩道义。
她冷冷瞅着小林,背靠朱府大门,毫不客气地以短刀相指,维护之意非常明显。
“你是朱大夫府上的护院?”小林立即理清了其中关卡,忙忍着腕间的痛意,显露出十分诚意,抱拳道。“在下是受阎大夫之托,请朱大夫前去回心馆会诊的,并无恶意,还请小娘子手下留情。”
蒙面小娘子只用一双不带任何感情的眼眸看着他,仿佛是在看一个死物。
突然,她偏过头,耳朵微微一动,又回头看了小林一眼,身形一晃,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重重叠叠的槐树枝叶间。
就在那一刻,不知从哪窜出了几个佩刀的玄服侍卫,举着火把匆忙而来,大喝一声:“什么人?!”
小林只得将方才的说辞又重复了一遍。
几名侍卫的目光在他身上转来转去,跟捉贼似的细细审问,像是在思量他话中有几分真几分假。
“几位哥哥,人命关天,再耽搁下去,只怕我那伯父就……”小林有些着急了。
这一会冒出来一拨人验身的,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再这么下去,只怕他等到天亮也见不到朱大夫。
侍卫互相看了一眼,低声交换着彼此的想法。
“世子爷只说保护少夫人的安全,没说不准外人深夜拜会她呀?”
“可若是让世子爷知道他们放人打搅了少夫人的清静……”
“人命关天呢,万一耽搁了病情,惹怒了少夫人,世子爷更加不会放过我等。”
很快,他们就达成了一致,冲小林道:“上前叩门。若是我家少夫人不愿意见你,或者不想上医馆,你须得马上离开,不得纠缠。”
小林自是满口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