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持小灯照路拾遗
第136章持小灯照路拾遗听了几耳朵不阴不阳的说书之后,二人又转悠到了府河边上,各自选了一盏孔明灯,借用纸笔写下了新年愿望,放飞孔明灯。
无数红红黄黄的灯盏浮在半空处,闪烁着细碎的微光,就像坠落人间的一颗颗星子重回天河,说不出的震撼,如梦似幻。
堤岸上的黄色腊梅开得正艳,清香扑鼻,花枝在朱衣小髻上调皮地一点一点的。她略一抬头,扭头看见倒挂着的腊梅,引得美人粲然一笑,竟衬得腊梅黯然失色。
这一幕落在赵隰眼中,说不出的赏心悦目。
也……说不出的,想要摧毁殆尽。
他垂下眼睑,掩住眸中翻涌的恶念。
朱衣极力目送放飞的那盏孔明灯飞向更高更远处,直至在她视野里成为一个黑点,彻底消失。
她的心情,是从未有过的轻松。
因为她知道,她必然会跟这盏灯一样,冲开一切桎梏,天高水阔,任其自由翱翔。
“许了什么心愿?”
耳畔,赵隰低柔的嗓音响了起来。
朱衣只一笑,反问道:“你呢?”
赵隰眼里倒映着无数浮灯,流动的光影和满溢的色泽似要跃出两汪沉沉深潭,五色灿烂,光华照人。
“你知道的。”
他的嗓音一如既往的甜腻,神情专注,心凝形释,骨肉都融。
朱衣心头一震,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似的难受。
她有些慌乱地移开视线,偶然间掠过对岸,恍惚间似乎见着了一位熟人的脸庞。
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这个人的模样就像一根令人无法忽视的尖锐木刺扎在她心上,平时看着不痛不痒,但凡稍一动作,就会令尖刺在最柔软的心尖埋得更深,刺得更痛。
下意识地,她调转回头,想要用目光捕捉那个人,可对岸早已失了他的身影,仿若方才一瞥跟浮光随日、漾影逐波般,只是一场错觉。
那一刻,朱衣也说不出心底到底是轻松多一些,还是怅然多一些。
她手握成拳,重重地捶打了一下自个的脑袋瓜。
应当不是他。
按照惯例,上元佳节,藐姑射山杜府会宴请四方好友,杜昭白那么好面子的一个人,断不可能将她出逃的事闹大,更不可能丢下一众宾客,只为一个捕风捉影的消息而追来两县交界处。
一想到这里,朱衣突然意识到,白日时她拿会稽谢家做后盾糊弄过捕快,如若他人有心追查,一定会查到她跟“毁容”的世子爷头上来的。
她能想到的事情,赵隰不可能想不到。
然而奇怪的是,世子爷对此无动于衷,甚至还故意停留在山阴县,和会稽县隔河相望,他很明确地暴露了行踪,仿佛在赌杜昭白不能踏出会稽县。
就跟特地向杜昭白挑衅似的。
赵隰和杜昭白之间……
是不是还有些她所不知道的旧怨?
朱衣理不出个所以然,将疑惑丢到了一旁,扭头问赵隰:“我们什么时候走?我是说,离开山阴县。”
赵隰正定定盯着河对岸不知名处,嘴角含着一抹寒凛森然的笑意,闻言一垂眸,凛冽的笑意一时化作了初绽的春花,微点镜湖,轻漾碧波。
“明日便走。”
朱衣点了点头。
“累了吧?回邸店早些歇下。”
朱衣确实有些乏累,顺从地点头。
其实不点头也一样会被绑回去。
世子爷这个人,看着好说话,性子却是个别扭的。他需要的是全心全意的顺从,容不得半点忤逆。可太听话了吧,他又觉得没劲得很,百般捉弄,就为了勾起他人的反抗欲。
朱衣所要做的,就是在顺从的同时,时不时地捋一把世子毛。
这个度需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才能激发他的征服欲,却又不能引起他的反感。
折回之际,已是四更时分,灯收人散,行人寥寥。
朱衣乖顺地跟在赵隰后头,左顾右盼,终于发现街上的寥寥行人都弯着腰,提着灯笼,一副恨不得把眼珠子缝地上的模样,不由有些好奇。
也不知是她这个人心思写在脸上太好猜了呢,还是一个两个遇到的全是对她了如指掌的人。
赵隰光听后边磨磨蹭蹭没跟上的动静,头也没回,低柔地解答了她的疑惑。
“这叫扫街,传承自东都遗风。至夜阑,有持小灯照路拾遗者,遗钿堕珥,往往得之。”
朱衣恍然。
东都百姓真是又聪慧又持家,居然看穿了观灯人众多,常有遗落贵重首饰和钱袋、环佩的,往往挑灯收人散后持灯照路拾宝,小小发一笔横财。
别的不提,光说妇人头上插戴的头饰、腰间坠挂的环佩吧,看灯需要在人潮中挤来挤去,这些俱是非常容易丢失的。
一样首饰,差一点的如桃木之流,不过数文钱;稍好些的镀金镶银,那可就二三两;运气好的,还能捡到价值二三十两的呢!
空着手去套白狼,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的事情。
朱衣差点一个没忍住就加入扫街一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