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115章 -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 许百龄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15章第115章

第115章第115章

俞慎言惴惴不安地随着内侍步入偏殿,擡眼瞧见皇帝稍稍歪着身子倚在坐榻上,身形略颓,似有几分疲态,面上却又显得几分精神,目光看向斜前方。

几名内侍展开舆图,幼弟就站在舆图前。

不是幼弟犯事就成。

幼弟年少,性子顽皮,刚入翰林院什么都没摸清楚就到御前当差,他还是有些不放心的。当初献策之事,明面上是高明进利用陷害,幼弟反将一军。陛下何其英明,岂会看不出幼弟也有隐瞒。

没有降罪,这事也算翻篇了。

他近前几步俯身参拜。

“平身吧。”皇帝声音略显轻快。望着眼前年轻臣子,想到当年殿试时也是个未及弱冠的少年人,和其弟相仿年纪。

兄弟二人俱是仪表堂堂,少年俊才,瞧着几分赏心悦目。

皇帝心情也舒畅些,“爱卿这些年俱在编西北各部史,应对如今西北各部了解透彻。眼下西北诸部不安分,时常滋扰边境,挑衅进犯,爱卿可有什么好的应对之策?”

皇帝朝旁边示意。

俞慎言顺着皇帝的目光望过去,正是大盛西北边境与诸部的舆图。

西北及周边的地理舆图他看了六年,一山一河一城一池,甚至一碑一界都了然于心。

他顺势余光瞥了眼幼弟,想来是幼弟在陛下面前提及此事。

西北外族不安定,自古以来便有之。

太-祖皇帝对西北各部强势围剿,实行羁縻之策,的确安定了几十年,然没有绝对地掌控。先帝在位后期这一政策失效,陛下登基时又逢西南动乱,东南倭寇作乱,多地大灾,内忧外患,对西北松懈,才致使西北各部兴风作浪。

其中端沙和安曲两部这几十年厮杀吞并,势力整合,做大做强。成为与大盛接壤,并对大盛威胁最大的两个部族。

如今朝中对于西北各部的应对,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武力围剿,一种是效仿太-祖皇帝。

然在俞慎言看来,依目前大盛和西北各部的情况,两种做法都太困难,效果也不会太理想。

陛下召他前来问话,显然想听到不一样的意见。

俞慎言转回目光,朝皇帝施礼回禀:“回陛下,以臣愚见,第一步是掰开西北这个拳头。”

皇帝当即明白他的意思,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俞慎言道:“西北各部从太-祖皇帝时的十七部,到太宗皇帝时的三十二部,再到如今九部。这几十年分裂、吞并,相互厮杀,最后以端沙和安曲两部对其他部的武力威慑,才将局势最后稳定下来。

西北明面上是九部,实际算三部,其他七个小的部族为了生存相互联合,成为一气。几十年厮杀,各部内部以及各部之间并非一团和气……”

俞慎言详细地给皇帝讲述当今西北各部内部以及相互间这几十年的争夺和统治区域的变化,以及矛盾演变。

一边说一边指着舆图上的位置。皇帝的目光在舆图上,根据俞慎言所言来回跳转。

随后又提到他们统治者内部矛盾。

“端沙的首领是通过兄终弟及的方式坐上首领之位,与其侄子之间矛盾重重……安曲的首领年迈,诸子皆值青壮年,出现诸子夺权之势……其他七部受欺压已久,也有伺机而动之心……臣以为如今是分化西北各部的最好时机……”

端沙和安曲以及其他七部,三足鼎立,想从外面去围剿驱逐,他们必然拧成一股绳。大盛这么多年用兵、灾害,国库紧张,实在不宜常年兴兵动武。

若是将西北这个拳头掰开,内部相互厮杀,化整为零,便可不击而溃。

俞慎言又详说了一番分化各部的具体策略。其中强调要第一时间掌控河套地区,以防对方以此作为跳板对大盛动兵。

他一字一句说着分化之策,说着夺取被西北各部占据半数的河套之策,皇帝也认真听着,目光或看一眼臣子,或看一眼舆图,或微垂着思索。

边听边颔首,对面前臣子的想法颇认同。

俞慎言一番分化之策说完,嗓子有些干,他稍稍咽了咽口水,润润喉咙。

皇帝亦听得出他声音发哑,旁边的公公伺候皇帝几十年,知晓皇帝是爱才之人,已经让内侍端着茶水过来。奉到皇帝跟前,皇帝直接示意给俞慎言。

俞慎言谢恩没有推拒,若不润润嗓子,待会说话要失礼了。

皇帝问:“西北各部分散统治,虽不成大威胁,亦会常常滋扰边境。”

前朝末年至本朝初年,便是此番境况。

“爱卿的第二步策略是何?”

俞慎言也不敢在皇帝面前藏着掖着,幼弟藏着掖着已经惹皇帝不悦一回,他万不能再犯此错。

他道:“回陛下,第二步是经济管控。”其中不得不提到如今大盛实行的禁止西盐入境之策。

虽然此策是高明进所提,俞慎言也不可否认此策对于目前大盛控制西北各部经济有很大裨益。

西盐是西北各部重要的经济来源,西北各部利用西盐的财收用于军事,最后化为一匹匹战马,一柄柄军刀来杀大盛军民。

断其财源,便能一定程度遏其军事,自然也就翻不起大浪。

皇帝再次颔首。不知何时外面已天黑,殿内掌灯的宫人早将灯火点上,皇帝竟没有在意。

皇帝再次朝旁边的公公示意,公公搬了个凳子过去。

俞慎言谢恩却没有落座。

前面一盏茶是他不得不喝,但是这凳子还是免了。皇帝恩宠,但他要知晓分寸。他既不是老臣,也不是功臣,年纪轻轻的末流小官,可不敢御前如此放肆。

“坐下细说。”皇帝见他还站着,直接开口。

他犹豫着要不要落座,总管公公笑着劝了他两句,他才浑身不自在地坐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