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揣术 - 鬼谷子 - 于江山主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鬼谷子 >

第8章揣术

第8章揣术

度于大小,谋于众寡【原文】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之有无,料人民之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知睿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便,能知如此者,是谓权量。

【译文】

上古时代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必定要权衡天下的形势,并且要揣摩各地诸侯的实情。假如衡量权势不够准确,就不能掌握诸侯强弱虚实的形势。假如揣摩实情而不够详细周密,就无法洞悉诸侯隐蔽变化的动静。什么叫作“衡量权势”呢?答案是:要测量大小,要谋划众寡。衡量物质财富的有无与数量的多少;估料民众的多少及其富足还是贫乏、有余还是不足;辨别地形的险要与平易,以及对谁有利,对谁有害;谋略运筹方面,哪一方高明,哪一方拙劣;考察君臣之间的亲疏关系如何,以及谁更贤能,谁更不肖;还有宾客幕僚的智慧,哪一方少,哪一方多;观察天时的祸福,何时吉利,何时凶险;与诸侯之间的关系亲疏远近,哪些诸侯可以效力,哪些诸侯不能利用;天下百姓的人心向背变化,哪些地方平静,哪些地方有危机,哪些人拥戴,哪些人憎恶,如果发生反叛,如何察知。能掌握以上这些情况,就可以称作是善于权衡天下的形势。

智慧典例

赤壁之战胜曹操

三国时期,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统一了北方,而后兴兵南进。在强敌压境、存亡未卜的危急关头,孙权和刘备为了避免彻底覆灭,终于结成了联合抗曹的军事同盟。

公元208年10月,周瑜率兵沿长江西上到樊口与刘备会师。而后继续挺进,在赤壁与曹军遭遇,曹军受挫,退回江北,屯军乌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孙、刘联军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优势,但毕竟力量弱小,要打败强大的曹军谈何容易!当时曹军疾病流行,又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性,只好把战船用铁环首尾连接起来。周瑜的部将黄盖针对敌强我弱、不宜持久及曹军士气低落、战船连接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火攻,奇袭曹军战船。周瑜采纳了这一建议,制定了“借助风势,以火佐攻”,因乱而击之的作战方略。

周瑜利用曹操骄傲轻敌的弱点,先让黄盖写信向曹操诈降,并与曹操事先约定了投降的时间。曹操不知是计,欣然容允。于是,黄盖率艨艟(一种快速突击的小船)、斗舰数十艘,满载干草,灌以油脂,并巧加伪装,插上旌旗,同时预备快船系挂在大船之后,以便放火后换乘,然后扬帆出发。当时,江上正猛刮着东南风,战船迅速向曹军阵地接近。曹军望见江上船来,均以为这是黄盖如约前来投降,皆“引颈观望”,丝毫不加戒备。

黄盖在距曹军不到一里时,下令各船同时点火。一时间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直冲曹军战船。曹军船只首尾相连,分散不开,移动不得,顿时便成了一片火海。这时,风还是一个劲地猛刮,熊熊烈火一直向岸上蔓延,烧到了岸上的曹军营寨。

曹军将士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得惊慌失措、溃不成军,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在长江南岸的孙、刘主力舰队乘机擂鼓前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

曹操被迫率军由陆路经华容道向江陵方向仓皇撤退,行至云梦时曾一度迷失道路,又遇上大风暴雨,道路泥泞不堪,以草垫路,才使骑兵得以通过。一路上,人马自相践踏,死伤累累。孙、刘联军乘胜水陆并进,穷追猛打,扩大战果,一直追击到南郡。曹操留曹仁、徐晃驻守江陵,乐进驻守襄阳,自己则率领残兵败将逃回到北方。这场赤壁大鏖兵至此以孙权、刘备大获全胜而宣告结束。

【评析】

“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是说如何辨别地形的利弊,从而为自己谋划策略创造有利条件。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分析曹操失败的原因,除了个人的骄傲轻敌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地形分析不够。北方人不善水战的致命弱点被孙刘联军加以利用,从而以火攻导致了魏军的惨败。

体察民情筹粮草

公元501年,萧衍在襄阳起兵讨伐南齐,立萧宝融为帝。此后,萧衍又联合邓元起进攻郢州城。不久便攻下郢州,萧衍便让邓元起任益州刺史,代替原益州刺史刘季连。

刘季连原是南齐皇帝萧宝卷任命的,萧衍起兵讨伐萧宝卷时,刘季连犹豫不定,左右摇摆。当他得知自己将被取代时,就征召士兵,誓守益州。

邓元起得到刘季连誓守益州的消息后,便先进兵巴西(今四川绵阳),太守禾士略开城投降,听从指挥。于是他开始招兵买马,一时间便增至3万人。可是四川长期战乱频繁,人们大多逃亡,田地荒芜,无人耕种,3万人马的粮草供应竟成为问题。邓元起对此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有人出主意说:“蜀地政治混乱,连年征战,很少有人想在这获取东西。他们认为这里的百姓已所剩无几,即使有,也是伤残带病的,没有丝毫用处。实际上并非如此,老百姓往往趁政治混乱、管理松懈的时机,在户籍上假装残疾,以欺骗官府、逃避赋税,这种情况在巴西郡尤为严重。如果您现在下令核实户籍,把那些假装残疾的人给以重罚,粮草之事几天便可解决。”

邓元起听从了这个意见,准备派人核查户籍,以筹备粮草。

涪县(今四川绵阳县)县令李膺知道了这个消息后,连忙拜见邓元起说:“请大人先不要这样做,我对巴西的情况很熟悉,让我来告诉您怎么办吧。”

邓元起见李膺相貌堂堂,一股浩然正气,便下令先不要核查户籍,看看这位涪县县令有什么高明之策。

李膺说:“刘季连拥兵誓守益州,又派出强将准备来讨伐大人,现在您是前有强敌,后无增援。如今又处在粮草短缺的境地,巴西的人们刚刚依附于您,正在观望您的德政如何。这时候如果核查户籍,对隐瞒官府的人,施以重罚,势必会造成他们的不满。他们忍无可忍,便会趁机作乱,对您有百害而无一利。万一离心离德,您后悔都来不及了。孟子说过:‘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鹞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大人该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吧!”

邓元起听了之后高兴地说:“我差点听信小人之言啊!既然你能分析透这件事情,又对巴西很了解,那粮草之事就交给你去办吧!”

于是李膺答应邓元起,五天之内筹备齐粮草。他命人把当地的富户找来,对他们说道:

“如今形势朝不保夕,谁能预料到第二天还能不能活!难道你们不想过太平日子吗?现在邓元起将军领兵接任益州刺史,而原益州刺史刘季连却陈兵反对。邓元起将军一心要为民造福,却因粮草短缺不能实现。我劝各位往长远处着想,帮邓灭刘,如果到时天下太平了,我们巴西也可沾光;如果死守财物,说不定哪天就会被乱兵抢夺一空啊!”

众人听了,都连声说:“正应如此,正应如此。”

不到三天,李膺便将粮草如数交给邓元起。

【评析】

“称货财之有无,料人民之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说的就是在制定策略时也要考虑到百姓钱财的多少、民众的反应如何。在战乱纷争的年代,百姓深受其害,所以才假装残疾以逃避征兵和纳税。这是他们谋求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把它也打破了,后果不堪设想。李膺深明此理,所以不向穷苦百姓筹粮,只从富户身上想主意。富户虽然爱钱,但是毕竟性命重要,为了保住生命,就只能拿钱来换了。

洞察秋毫息争斗

宋仁宗时期,富弼采用了李仲旦的计策,从澶州的商胡河开凿六漯渠流入横陇的故道,以增加宋朝的水利灌溉渠道。

贾昌朝素来憎恨富弼,于是暗地勾结宦官武继隆,想置富弼于死地。正在这时候,宋仁宗生病了,不能上朝理政,贾昌朝便密令两个司天官趁朝中官员商讨国事时上奏道:“国家不应该在北方开河,以致皇上身体不安。”

众大臣听了,都不以为然。

宰相文彦博知道他们是别有用心,但当时无法制止。

数天之后,这两个人又上疏请皇后一同听政,并罗列许多理由来证明皇后听政是上策。

史志聪把他们的奏疏交给文彦博。文彦博看后默不作声,把它收藏在怀中,没有给任何大臣看,脸上却露出得意的神色。诸大臣都很奇怪,问他上面写的是什么,他只字不提,只是命人把那两个司天官召来责问:

“你们两人的职责是静观天象,只要略有动静,马上上报朝廷。可是现在你们怎么想干预国家大事啊?你们的所作所为按法律应当灭族!”

两人听后非常害怕,脸色惨白,浑身发抖。

文彦博又说:“我看你们只不过是自作聪明,所以不想治你们的罪,从今以后不准再如此狂妄了。”

两人连忙退出,文彦博这才取出奏疏让诸位大臣观看。

大臣们看后全都愤怒地说:“这两个人如此大胆滥讲,为什么不斩首呢?”

文彦博说:“把这两个人斩首,事情就会张扬开来,对皇后和在宫中养病的皇上都不是好事,一定会影响他们。”

诸位大臣连忙说:“你说得有道理。”

接下来他们一同商议派遣司天官去测定六漯渠方位,文彦博便指名让那两人前去。

武继隆请求把他们留下,文彦博说道:“他们只不过是小小的司天官,竟敢如此胆大妄为,议论国事,这其中一定是有人在暗中教唆!”

武继隆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那两个人到了六漯渠以后,恐怕朝廷治他们的罪,于是就改口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