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通房丫鬟(九)
第240章通房丫鬟(九)穆清婉也不多说,马上起身道谢:“王妃最是公正的,我信王妃。”说罢,告辞出来。
卫王妃待她出了屋,马上招手叫窦妈妈近前,道:“刚才大少奶奶说的,你都听见了?这事儿究竟是红蕊挑事儿,还是柳絮作恶?”
窦妈妈微微皱起眉头,道:“她们才刚吵嘴不久,便有人来荣福堂传消息了,说红蕊和柳絮,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红蕊没有证据,证明那镯子是柳絮摔碎的。”
“两个废物!”倘若那镯子真是失手摔碎,她们两个人就该联合起来,去找个替罪羊,怎么能起内讧呢?这不是给别人以可乘之机么?卫王妃重重地一顿茶盏,恨道:“看样子,必须舍弃一个了,不然大少奶奶只怕不会善罢甘休。”
窦妈妈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卫王妃的脸色,道:“王妃,恕奴婢直言,这事儿还真不怨大少奶奶,纯粹是红蕊和柳絮两个太蠢。”
卫王妃沉着脸,没有作声,好一时方才不高兴地道:“她们蠢,难不成你有更好的?”
窦妈妈要的就是这一句,马上举荐自己的干女儿:“您还记不记得王富贵家的……”
但还没等她说完,卫王妃就呵斥道:“王富贵家的,都改嫁三回了,而且还不知和多少男人不清不楚,你怎么好意思推举她!也不怕人笑话!”
窦妈妈自然是有理由,方才敢举荐,但见卫王妃当下心情不好,心想也许不是举荐的最佳时机,因此把话又咽下去了。
卫王妃吃了口茶,缓了口气,问道:“这些都是以后的事,咱们先说红蕊和柳絮,该怎么办才好。”
窦妈妈毫不犹豫地道:“红蕊和柳絮,都已经相互指认了,那就像王妃说的,必须得舍弃一个了。既然如此,不如就顺着大少奶奶的意思,将红蕊定罪罢。”
卫王妃点点头,道:“那就红蕊吧,这样省事儿,不然还得去找证据,不过一个丫鬟,我哪有那功夫。”
“是,为了个蠢丫鬟,不值得王妃费心。”窦妈妈点头道,“指望柳絮也能经由此事,更长点心眼,早些成事,不要再辜负了王妃的期望。”
卫王妃恨铁不成钢地道:“你记得去敲打敲打她!”
“是。”窦妈妈又问,“那如此处置红蕊?”
卫王妃嘴角一翘,道:“你叫大少奶奶拿主意,正好看看,她给不给我面子,毕竟红蕊是我放到大少爷屋里去的。”
“是。”窦妈妈躬身请命,“那奴婢这便去大少奶奶那边?”
“去吧。”卫王妃将头后仰,长长地叹了口气,她怎么就这样运气不好,不能自己生出个儿子呢,就算自己生不出来,来个贱籍的妾室生个儿子也好啊,偏偏一边是视她为杀母仇人的卫帆,一边是尚不知腹中孩子是男是女,就已经把尾巴翘上了天的良妾,她这日子,怎么就这么难呢!
窦妈妈带着几个随行的丫鬟,赶到穆清婉所住的院子,才走到院门口,她已是双腿发软,几乎站也站不住了。两个丫鬟一左一右搀住她,道:“早知道这么远,妈妈就该坐个轿子来。”
窦妈妈喘着气道:“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个奴儿,有什么资格在王府之中坐轿子。”
一丫鬟道:“这路也确实是太远,别说妈妈上了年纪,就是我们年轻,一路走下来,腿也发酸。”
她们走这样一趟,都觉得受不了,那穆清婉天天走着去请安,岂不是更累?啊呀呀,这可不能说,也许王妃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几个丫鬟对视一眼,默契地保持了沉默。
窦妈妈靠在丫鬟身上,缓过气来,进到院子里去,求见穆清婉。
锦玉出来,将她领了进去。
穆清婉正坐在窗下,看她这院儿中的花名册,见窦妈妈进来,忙叫人端了个凳儿来,请她坐了,笑道:“妈妈累坏了吧?”
累还是不累?不累?太假,她还在喘粗气儿呢;累?不能说,她累,穆清婉不累?后者可是才刚走了一个来回呢!窦妈妈犹豫了半晌,还是不知该如何作答,只得尴尬地笑了笑。
穆清婉也跟着笑起来,窦妈妈开始紧张,生怕她提出要轿子这样的要求来,那样她就更为难了。还好,穆清婉只是转头叫丫鬟上茶上点心,并未提及此类话题,窦妈妈终于松了口气,赶紧进入正题:“王妃的意思,同大少奶奶的意思是一样的,红蕊失手打碎大少奶奶的镯子,不但隐瞒不报,还栽赃给柳絮,罪不可恕,请大少奶奶随意处置。”
随意处置?怎么,把包袱抛回她这边了?这是想看看她的态度吧?穆清婉恨不得立时就把红蕊赶出府去,永生不得再接近卫帆,但,正如她自己先前所说,这是卫王府,人心复杂,有无数双眼睛盯着,稍不留神,就能将你拉下深渊的卫王府,因此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得考虑后果和影响。
比如,如果她把红蕊赶出卫王府,卫王妃会是什么反应,一定会认为她一点情面也不留吧,毕竟红蕊是她挑的人,红蕊受罚,便是她脸上无光。
但若一味地给卫王妃面子,不责罚红蕊,别人又会觉得她这个新上任的大少奶奶,太软弱可欺了,所以,如何处罚红蕊,还真是门艺术,不能不罚,又不能罚重了,而且还得达到不许她再接近卫帆的目的,不然她这一计,就算是白施了。穆清婉盯着茶盏上那朵栩栩如生的粉桃花,琢磨了一会儿,答复窦妈妈道:“其实我挺喜欢红蕊,今儿她做出这样的事情,我虽然痛心得很,但还是愿意给她一个机会,改过自新。”
怎么,她既不准备处罚红蕊?!这可不像她先前表现出来的厉害模样!窦妈妈十分吃惊。
穆清婉还在继续:“正好我在城郊,有一处陪嫁的庄子,我想派遣她到庄子上去,学着理财理物,待得她品性实诚些,再接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