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改革三省六部制,期待着卧龙出现
因为考虑到未来体制的建设,因此张耽提前开始了布局的尝试,大范围调整内部组织架构,开始成立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
任命陈群为吏部尚书,吕范辅之。掌管赤卫军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系统提示:
历史上的陈群:
历史上的陈群: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
陈群出身名门,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曹操入主徐州时,被辟为司空西曹掾属,后转任参丞相军事。曹操封魏公时,任魏国的御史中丞。后拜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曹魏建立后,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曹丕驾崩后,陈群受诏辅政。曹睿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青龙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病逝,谥号“靖”。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庙庭。
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前后数次,密陈朝廷得失,每次上奏都封隐其事,辄毁草拟文件,时人及其子弟均不能知其所奏。有人讥议陈群居位拱默。正始年间诏撰群臣上书,以为名臣奏议,朝士乃见陈群谏事,皆甚叹息。
任命沈万三为户部尚书,张扈、樊阿辅之,掌管赤卫军户籍财政。
任命崔琰为礼部尚书,崔林辅之,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对外事务。
系统提示:
历史上的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东汉末年名士,司空崔林从兄,丞相曹操谋士。
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
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
到了二十九岁时,与公孙方等人结交,到郑玄门下求学。学了没有一年,徐州的黄巾军攻破了北海,郑玄与其弟子到不其山躲避兵难。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归,在家中以弹琴读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征召崔琰,袁绍让崔琰做了骑都尉。
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互相争斗,争着想得到崔琰。崔琰说自己有病,坚决推辞,因此获罪,被关进了监狱,依靠阴夔、陈琳营救,才免于一死。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打败袁氏后,兼任冀州牧,征召崔琰任别驾从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做了丞相,崔琰又做了东西曹掾属征事。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刚刚建立,任命崔琰为尚书。曹操十分赞赏崔琰的大公无私和高风亮节,喟然叹息,调其职为中尉。
崔琰体态雄伟,声音洪亮,眉目疏朗,须长四尺,很有威重的仪态,朝廷中人很是敬仰,而曹操对他也有几分敬畏。崔琰曾经推荐过巨鹿人杨训,说他虽然才能不足,却清廉贞洁,遵守正道,曹操于是以礼征召了杨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作魏王,杨训上表称赞曹操的功绩,夸述曹操的盛德。当时有人讥笑杨训虚伪地迎合权势,认为崔琰荐人不当,被曹操认为有不逊之意。坐罪下狱,为曹操所赐死。
系统提示:
历史上的崔林: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中尉崔琰从弟。
崔林大器晚成,年轻时宗族的人都看不起他,只有堂兄崔琰很赏识他。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攻陷邺城,初步平定冀州。征召崔林为邬县长。崔林因为贫穷连车马都没有,只好步行去就任。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亲征壶关,进攻反叛的并州刺史高干。他到达后询问哪位官员最有德政,并州刺史张陟推举崔林,于是提拔崔林为冀州主簿,又调任别驾、丞相掾属。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崔林逐渐提升为御史中丞。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称帝后,任命崔林为尚书,又出任幽州刺史。
但最终还是因为不讨好上司,被降为河间太守。
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睿即位后,赐崔林爵关内侯,又转授光禄勋、司隶校尉。崔林在司隶校尉所管辖的各郡免除整肃了许多贪官污吏。崔林为政重诚信,识大体,所以在他离职后,部属官员常常怀念他。
景初二年(238年),朝廷采纳孟康的建议,在这年便任命崔林为司空,封爵安阳亭侯,食邑六百户。任三公被封为列侯的惯例,从崔林开始。不久,又晋封安阳乡侯。
正始五年(244年),崔林去世,谥号孝。其子崔述世袭爵位。
任命荀彧为兵部尚书,蒲元及綦毋怀文辅之,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任命杜畿为刑部尚书,桑弘羊辅之,掌管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
系统提示:
历史上的杜畿:
杜畿(ji)(163年-224年),字伯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他的祖宗杜周、杜延年父子,是曾经在《史记》《汉书》中留下姓名的大人物。
东汉末及三国时期曹魏官吏及将领。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历官郡功曹、守郑县令,善于断案。荀彧将他举荐给曹操,曹操任命他为司空司直,调任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杜畿在河东郡,共当了十六年太守,史书评价其政绩为“常为天下最”。
曹操被封为魏王后,曾经任命杜畿为尚书,但因为河东郡位置重要,仍然命杜畿回任河东太守。曹丕继任魏王后,给杜畿赐爵关内侯,又拜为尚书。
曹丕称帝后,杜畿进封为丰乐亭侯,邑百户,任司隶校尉,后来又升为尚书仆射。曹丕出征时,杜畿常留守京师,算是曹魏的重臣了。有一年,曹丕命令杜畿监造御楼船。造成之后,杜畿亲自到陶河试船,不幸遇到风暴,溺水而亡,时年六十二岁。
任命徐邈为工部尚书,喻皓辅之,掌管营造工程事项。
张耽将三省六部制调整为六部制,直属于他,这也扁平化了管理,便于政令畅通。
而且这样管理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专人干专事,凡事有人管。
至于庞统,张耽并没有给他安排职务,因为他的定位就是军师,后面就是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等什么时候收服了诸葛亮,再让他们卧龙凤雏共舞,到时候一个左丞相,一个右丞相,一个主内,一个主外,想想都觉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