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精时迁以退为进,杨再兴戚继光现
众人皆被提拔,真是皆大欢喜,只有一人仍旧原地不动,那人不是旁人,正是时迁。虽然张耽仍旧给他安排了一个旅长,并且配齐了班子,但手下的这些团长他却并不熟悉。
五个团长加上一个亲卫营长,时迁都要重新认识!
这要是旁人早就不干了!
可时迁没有,并且欣然接受了!
因为张耽在颁布命令的时候还给时迁带去了一封信,其中对时迁的大局意识给与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并且给与了时迁一个旁人没有的权利,那就是在赤卫军的管辖范围内,可以向吏部申请扩编!扩编的人数可以是现有人数的三倍!
其实张耽这么做的目的就是给时迁一个信号,明晰的信号!
你时迁虽然名义上不是师长,但实际上你的实力可以完全不输任何一个师长。
张耽在信件的最后一行写到:“边防的重要你我皆知,乌恒从未放弃过侵扰,我带兵在西面作战,边陲百姓的安康全要仰仗兄弟你了!切记时刻做好准备,逢敌必亮剑,大汉土地寸土寸金,不可在吾辈手上丢失一寸!”
看完了信件了,时迁心潮澎湃!他是个极其精明的人,自己的主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心知肚明!
其实他时迁之前那封信写不写结果都是一样的!
身处卢龙塞的时迁已经把大队人马北移到了宽城。
这里是赤卫军右北平郡的最北端的城市,也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
在张耽给时迁分派各个团长之前,时迁已经发现了一个大将及几个不错的人才。
此人就是大将杨再兴。
系统提示:
历史上的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原是曹成部将,后降于岳飞,成为岳飞部将,跟随岳飞抗击金军,曾试图单枪匹马冲阵擒获金兀术,失败后仍能单骑而还。绍兴十年(1140年),杨再兴与金人在小商桥相遇,杨再兴寡不敌众,中箭无数,奋战而亡。
绍兴元年(1131年),曹成拥众十余万,占据道州、贺州,杨再兴为曹成部将,跟随曹成南下,劫掠岭南。
绍兴二年(1132年),曹成派兵守卫莫邪关,岳飞派遣张宪前往攻打,张宪帐下郭进先登破关。莫邪关失守后,岳飞第五将韩顺夫见曹成军已散,于是解除鞍马脱掉盔甲,用所掳掠的妇女在旁助兴喝酒。杨再兴率领部众趁机偷袭韩顺夫营,砍掉韩顺夫一条手臂,韩顺夫重伤而死。
岳飞军败后,又派遣粮军统制王经,前军统制张宪去攻打杨再兴,杨再兴与王经等接战,又将岳飞的弟弟岳翻斩杀。但杨再兴最终还是被张宪击败,逃往广西。张宪引军紧追不舍,杨再兴走投无路,跳入深涧,张宪准备杀死他。杨再兴让张宪绑他去见岳飞,岳飞见到杨再兴,惊奇他的相貌,却不杀杨再兴,让他报效国家。
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杨再兴以平定吉、虔之功,受到诏书褒赏。
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屯驻襄阳以图谋恢复中原,派遣杨再兴到西京长水县的业阳。郭德任安中等拥兵五万,侵略犯邓州界,杨再兴与张宪商议后决定采取假败诱敌的计策,派人与伪齐军挑战,佯退后,伪齐军率军追赶,杨再兴与张宪设伏兵伏击,杀死伪齐将领孙都统和统制满在,斩杀敌兵五百多人,俘虏官兵一百人,其余的党羽逃散。次日,杨再兴又与伪齐军在孙洪涧展开战斗,击败敌人二千人,收复长水县,缴获粮食二万石供给军民,全部收复西京险要地区。又得到伪齐留下的马匹一万匹,粮草数十万。中原地区群起响应。
而后杨再兴又到蔡州,焚毁伪齐军粮草。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撕毁和约,集中兵力再次攻宋。岳飞派遣李宝、孙彦与金军战于曹州,又派遣杨再兴、牛皋等领兵前去接应,与金军大战,大破金军二十万,完颜宗弼败走。杨再兴单骑独马冲入金军之中,准备活捉完颜宗弼但没有抓到,杀死金军数百人后返回。而后杨再兴与李璋率领三百名骑兵,分为两队,靠近临颍。杨再兴在小商桥同金军遭遇,杨再兴与金军大战,杀死金军士兵二千多人以及金军将领万户撒八孛堇、千户一百人。但终因寡不敌众,中箭无数而死。后来金军得到他的尸体,焚烧之后,共得到箭镞竟有两升之多。
杨再兴是难得的大将,时迁慧眼识珠直接将其收归帐下。
现如今张耽给了时迁足够大的权利,让其扩充军队,那时迁自然是高兴的任命杨再兴为边防旅六团团长,杨再兴的手下属于一个加强团,人数是其他团的2倍还多。
时迁一方面扩充人手,另外一方面也积极的做好准备,他将手上的六个团分别派出去进驻到边防的重镇。
其中陈兰的一团和冯礼的二团被派到了渔阳郡的北部重镇犷平。
祖宽的三团和黄射的四团被派到了右北平的青龙。
而卑湛的五团和六团的杨再兴则留在了宽城,随之准备接应边防各地的战局。
而最近辽西郡的海阳县地区一直不是很太平,总有海上来的强人骚扰渔民,让百姓苦不堪言。
因为整个中部地区都交给了时迁,因此时迁想办法又组建了一支部队,这支部队是刚成立不久的吏部推荐来的,经过时迁的考核后,觉得此人可担大任,于是给了他人马,任命其为敢死营营长,此人就是戚继光!
系统提示:
历史上的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幼年时十分好动。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肆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万历十年1582年朝廷里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
万历十三年1585年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因此遭到罢免回乡后病死。
由于消息的传输手段单一,因此这时的张耽还不知道自己的手下有如此的两员大将,他要是知道了,非得乐死不可!
也正是因为这两员大将的存在,才解决了赤卫军即将面临的最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