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自然的馈赠 - 舌尖上的中国 -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舌尖上的中国 >

第2章自然的馈赠

第2章自然的馈赠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地理和气候的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为的是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穿越四季,我们即将看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一、松茸:精灵般的贵族

云南香格里拉,被雪山环抱的原始森林,雨季中的空气阴凉。在这片松树和栎树的自然混交林中,想要跟上单珍卓玛的脚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卓玛和妈妈正在寻找一种精灵般的食物。

卓玛在松针下找到的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松茸。这种菌子只能在没有污染的高海拔山地中存活,因此,它也被称为野生菌中的贵族。

吉迪村是香格里拉松茸产地的中心。凌晨三点,这里已经变成一个空村,所有有能力上山的人都出门去寻找松茸这种神奇的菌子了。卓玛和妈妈也不例外,她们结伴加入了寻菌的队伍之中。

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进入2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即使对于熟悉森林的村民而言,捡拾松茸也是一项凭运气的劳动。因为寻菌的经验丰富,卓玛知道,一般得走上一公里左右的路,才能找到一朵松茸。

虽然如此艰难,但为了保证品质,卓玛和妈妈也绝不会采摘伞盖已经打开的松茸。那些品质高的松茸都隐藏在土层之下,妈妈找寻到两天前亲手掩藏过的菌坑,沙壤的土层中果然又长出了新的松茸,可惜今年雨水不足,松茸太小。

以前,藏族人并不爱吃松茸,嫌它的味儿怪,那时的松茸也就几毛钱一斤。可是这几年,松茸的身价飞涨。一个夏天上万元的收入,使牧民在雨季里变得异常辛苦。卓玛的妈妈身体本来就不太好,在长途跋涉之中,卓玛最担心的,就是妈妈的身体。

松茸收购恪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共分为48个不同的级别,从第一手的产地就要严格区分。被定为一级菌的松茸,个儿大、品质好,收购的价格也最高。此外,松茸的价格还会随着产量的多少发生变化。今年,松茸的产量少,价格自然就升高了。一只松茸在产地的收购价是80元,六个小时之后,它就会以700元的价格出现在东京的超级市场中。

卓玛挤在收购的人群中,上午捡来的松茸品质一般。卓玛心里很着急,因为一旦错过这一个月的雨季,松茸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刚刚过去的一天,单珍卓玛和妈妈走了11个小时的山路,换回的钱却很少。全家人都期待第二天的好运气。

云南只有两个季节——旱季和雨季。从每年的十一月开始,干燥而温暖的风浩浩荡荡地吹上半年,等到次年五月底,雨水才会抵达迪庆州的香格里拉。大雨让原始森林里的各种野生菌迅速地疯长出来,但是杂菌引不起单珍卓玛和妈妈的兴趣。大雨是自然赠予的礼物,在付出相等的时候,好的运气能带给单珍卓玛更多的收获。

松茸出土后,单珍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不会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一直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松茸的前世今生

大约在7000年前,松茸在香格里拉的原始森林中扎根。

为什么它不像其他的菌类一样,被称作“菇”呢?宋朝《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记载:因该菌生于松林下,菌蕾如鹿茸,故名松茸。而在另外一本菌类的专著《菌谱》中,松茸则被称为松蕈。到了明朝,它又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为台蕈、合蕈。

在日本,松茸尤其受欢迎。相传在1945年8月,日本广岛被原子弹袭击后,唯一存活的植物只有松茸;同时,日本人认为,食物在空间和生物学关系上,“距离人类越远越好”。因此,植物食品优于动物食品,微生物食品优于植物食品,野生的优于人工养殖的,山野的优于平原与市郊的。而松茸这种菌类,目前还无法人工培植,它生长在寒温带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而且,松茸的生长过程也极为缓慢,一般需要五到六年。所以,松茸作为一种野生食用菌,长久以来受到了大多数日本人的青睐。

事实上,松茸的营养成分对于人体健康的确有很大的益处。松茸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治疗糖尿病等功效。同时,松茸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还含有特殊的多糖——松茸素和桂皮酸,并且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二、笋:单纯的山林之鲜

松茸的味道虽然独特,但是在餐桌上流行不过30年。在中国的传统食谱中,还有另外一种来自山林的极品美味——竹笋。

在中国,有很多人依靠竹林生活,他们也是了解竹笋的高手。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但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他知道在这一片了无生机的土层之下,哪里正有冬笋萌发。

冬笋时令性极强又难以保存,一棵冬笋去掉笋衣之后,可食用的部分已所剩无几,但这些缺点都不妨碍中国厨师爱笋,因为它的质地单纯,极易吸收所搭配食物的滋味,尤其可以和肥腻的肉类脂肪形成美妙的平衡。

老包找笋的方法,是先找到竹子,再顺着竹鞭挖,在找到笋之后,轻刨轻取不伤根,取出它后再盖好土。就地储存冬笋,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从中国东部的浙江一路向西南1500公里,就走进了柳州盛夏的竹林。

阿亮是广西人,他的竹林里生长的是大头甜笋。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九月中旬是甜笋采收的季节。通常而言,竹笋破土而出、见风则硬,如果不及时采挖,竹笋的口感就会变老、变涩。阿亮家的笋属于夏天生的鞭笋,口感远不如冬笋鲜嫩,但这种笋正是用来制作柳州酸笋的原料。

阿亮家的大头甜笋砍下来已经快两个小时了,这时候,笋达到呼吸作用的高峰。四个小时后,这两筐大头甜笋都会软化腐烂,阿亮一家人手下的速度都加快了。

阿亮每天睡觉前都要查看自家的酸笋坛子,他透过光,看一看酸笋的成色。儿子告诉他第二天有人要来买酸笋,但是这些笋至少还要三天才能出缸,他打算推掉客人的订单。

浙江的老包正准备制作一道家常笋汤。咸猪肉和笋各放一半,在柴锅中煸炒后加入高汤,咸肉的腌味和笋的鲜味相互交融。这道被称作腌笃鲜的江浙菜,主角原本应该是春笋,但是老包没这么讲究,即便是价格高出20倍的冬笋,在他眼里也不过是自家毛竹林中的一个小菜而已。

再过一个节气,春笋即将取代冬笋,继续成就精彩的腌笃鲜。

腌笃鲜

“腌”,就是咸的意思;“鲜”,就是新鲜的意思;“笃”,就是用小火焖的意思。腌笃鲜属于江南地区汉族的特色菜肴,是上海本帮菜、苏帮菜、杭帮菜中具有代表性的菜色之一,主要原料是春笋、鲜五花肉、咸肉片。用小火煨出的汤,口味咸鲜,汤白汁浓,肉质酥肥,笋清香脆嫩,鲜味浓厚。

食材准备

主料:鲜五花肉200克、春笋125克、咸肉200克

调料:小葱10克、黄油5克、盐4克、味精2克

制作步骤

1.将五花肉洗净、煮熟、切块;

2.将咸猪腿肉洗净、切块;

3.在砂锅内加入清水、猪肉块、咸肉块,用大火烧开;

4.加入酒和葱段,改用中火慢慢焖到肉半熟;再加入竹笋块、盐、味精,继续小火焖煮。开锅时撇净浮沫、取掉葱段即可。

温馨提示

1.不可盖锅盖。2.水的用量要多,要浸没肉和笋。3.咸肉要先汆水,然后再入锅炖制。

吃笋的历史

菌有《菌谱》,笋亦有《笋谱》。在宋朝赞宁编著的《笋谱》中,记录了历代流传的采笋、煮笋的经验。据载,可食用的竹笋种类有毛竹笋、早竹笋、雷竹笋、刚竹笋、绿竹笋、麻竹笋、苦竹笋等数十种。而根据不同的采摘季节,竹笋又有不同的名称:春季称为春笋,冬季叫做冬笋,夏秋则称为鞭笋。还有经过加工的干笋,则叫玉兰片。

在我国,吃笋的历史比起吃松茸,早之又早。《诗经》中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的诗句;晋代的戴凯在其所著的《竹谱》一书中,介绍了竹子的七十余个品种和竹笋的不同风味。唐太宗喜啖竹笋,每当春笋上市,总要召集群臣吃笋,谓之“笋宴”。人们也喜欢用笋来象征国家昌盛及比喻人才辈出,如“雨后春笋”。

笋的传说

《二十四孝》中有一则成语叫“哭竹生笋”,讲的是三国时一个叫孟宗的人,他的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咐要用鲜竹笋做汤。可是当时正是冬天,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着竹子大声哭泣。不一会儿,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根嫩笋。孟宗大喜,把竹笋采了回来做成了汤。母亲喝了以后,很快就痊愈了。

后来,还有人用诗来描写孟宗感动天意的孝心:

泪滴朔风寒,

萧萧竹数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