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造孽人生
自打懂事起,薛凯就一直在问。为什么?
为什么别人家的小孩,都有新衣服,他只能穿大人淘汰下来的旧衣服。
为什么别人家的小孩,可以睡到天亮,他就要跟着大人下海捕鱼。
为什么别人家的妈妈会带着孩子出门,他的妈妈只会抱着他哭。
因为他有个酗酒的老爹。
他没来得及再多问几个为什么,便匆匆踏上了谋生之路。
他的母亲消失在一个酒醉被家暴的雨夜。
而他也选择了离开那个家。
兜兜转转,他遇到了师父。
师父对他很好。
他就成了一个学徒。
师娘也很好,像他的第二个母亲。
他又在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我没有早点遇到师父。
师父还带着教他认字。
严父慈母的模式,让薛凯迅速成长充实。
他从一个学徒,成了帮厨。
又从帮厨,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厨师。
可就在这时候,他又问了一个为什么。
为什么师父,只交给他儿子,佛跳墙的做法。
他知道不该如此,但他还是有点不甘。
有一个师兄怂恿之下,他们向师父请命。
求师父教他们佛跳墙。
佛跳墙是什么?那是他们店的招牌。
即使来的人没点佛跳墙,只要闻着那个味儿,都会说上一句:
“等我有钱了,我要吃一次佛跳墙!”
佛跳墙的制作工艺复杂,师父的大儿子小儿子学的都很苦。
师父听了一群徒弟的请求,犹豫再三,同意了。
师父说:“佛跳墙本来是不传之秘,但现在不是旧时代,不该敝帚自珍。
你们考虑好了利弊,再来找我。”
师父说:
“从学做佛跳墙的第一天开始,不饮浓茶、不喝烈酒,更不允许吃重辣、重盐、酸甜苦亦是如此。”
每天吃的东西,不能经过调味品烹饪,避免影响舌头的感觉。
这是师公留下来的规矩。
师公之所以能把佛跳墙做上闽地第一的招牌,就在于他的舌头。
除了佛跳墙开锅的第一口汤,平日里师公吃得清淡。
为的就是辩别佛跳墙食材的变化。
而店里佛跳墙的食材配比,便是师公在当时传下来的。
师公说,守得无味平生,方能惊艳一瞬。
而师父也是如此,平日里很少饮茶,更别提喝酒了。
年轻时没经历过诱惑,自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每天早起晚睡,薛凯觉得自己似乎又回到了渔船上的日子。
但他不后悔学佛跳墙,能有一个倾囊相授的师父,他很知足。
在他佛跳墙学的差不多的时候。
他那个曾经与酒为伴的老爹来找过薛凯。
他已经老了,怯懦地看着薛凯,指望着薛凯能打发他一点酒钱。
薛凯忘记自己当时是什么情绪了。
只是那天,他喝的酩酊大醉。
第二天早晨,他睡到日上三竿。
师娘已经把他的东西都收拾好,工钱也已经结算好。
这个地方,容不下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