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前尘往事随风走
晚风吹过,树叶飘凌作响。炙热的篝火,烘烤着周围的一切。微风吹过,时不时带来一阵清凉之意。
坐在篝火前的二人,脸庞都被篝火烤的发红。
清风吹过,坐在篝火前的钱多财,缓缓的说出了自己的故事。
二十年前,金圣山上。
一名刚至弱冠的少年,在行了弱冠礼十余日之后。被师父喊到了大殿之中。
“师父,你寻弟子前来,是有何事吗?”
少年踏入殿中,见老者正盘腿坐在长席上,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兴儿,你过来。”
老者朝少年招招手,弱冠的少年当下走到近前。
“座。”
在老者的示意下,少年也席地而坐,坐在老者的身旁。
“徒儿,你自小被为师带上山来,如今已有悠悠十数载了。这么多年,你跟随我这把老骨头,我这把老骨头把该教的都教给你了,该学的都已经学会了。都道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如今天下大势已明,以你一身武艺,留在这山野之中,与自废武功有何意义?你不如下山去,到人世间历练一番,以你的武艺,日后必然大富大贵!”
“师父,你这是要赶徒儿走吗……”
少年一听,师父居然让自己下山,心中不由一惊。
老者哀叹一声道: “不是师父要赶你走,但不入世,怎离世?人世间有很多东西,是习一辈子武,读一辈子书都难以懂得的……”
“师父,比如呢?”
少年见师父欲言又止,一拱手打破砂锅问到底。
“人情世故……”
翌日一早,少年便将行礼收拾好,拜别师父,下山历练去了。临走时,师父告诉徒弟,见过世间的人情世故后,放下所见到的一切后,再返回山中,弟子答应了。
…………
说到这里,钱多财停顿了,又饮了可酒。伍康正听的兴起,见说到一半的故事突然断了,安耐不住性子,急忙追问起来。
烈酒入喉,钱多财放下酒坛,继续开口将故事说下去。
…………
少年下山之后,任凭风吹雨打,凭借武艺帮助了不少穷苦百姓。后至一县中,听说县周围有大虫出没,时常残害周围的百姓。
那少年自然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山中寻了三天三夜后,终于是在山林中寻到大虫。
经过一番鏖战后,伤痕累累的少年,终于成功的以飞石,将大虫头骨击碎。打死了林中大虫,并将大虫的尾巴和皮割下来,带回县中。
县中的百姓,见少年真的将那大虫击死,一时间奔走相庆,就连县太爷也亲自在衙内摆下庆功酒。
一时间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打虎英雄,风光无限。
在县中住了三五日后,县太爷见少年有一身好武艺,更思不当在此地而废,遂便询问少年志向。在得知少年有从军报国,建功立业志向后。
县太爷亲自为少年写了封推荐信,让少年带信前往京城,去寻自己在京城做官的恩师。托恩师在军中为少年谋个位置。
少年谢过县太爷的好意后,便不在像刚刚下山时那番,犹如一只无头苍蝇般乱窜,而是有了个明确的目标,前往京城参军建功立业!
………………
说到这里,钱多财注视着眼前的篝火,双眼之中便犹如天井中,正激烈燃烧着的篝火一般,出现了一道肉眼可见的光芒。
钱多财顿了顿,继续开口说了下去。
…………
少年带着县太爷给的书信,便直奔京城而去。一路上,少年见到了不少民间疾苦,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百姓;欺男霸女的地方恶霸,欺上瞒下,贪污腐化的地方官员,以及很多不就不合理礼法,所谓的“人情世故”……
未下山之前,少年一直为师父所教化,心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是一个可以善恶分明,明辨是非的人。
可自下山一路行来后,少年见到了太多同自己认知不同,以及在自己眼中,就是“不合理”的事物。
但当少年疑惑的询问亲历者,又或去向那些冷眼旁观的人,说出自己心间的疑问时。
他们大多都只会嘲笑不言,亦或对少年说上一句:“你还年轻,以后就会明白了云云。”
时间久了,少年也就厌其烦,不再愿意多问。嘴上不说,但多年来在山上同师父的朝夕相处,少年心间还是宁愿相信师父所教。
因为那些“世故”之人,嘴上都说着师父口中的仁义道德,但行事却总以“人情世故”为标准。
这些经历不知何时,在少年心中,渐渐的从经历变成了执念!
是何执念?那就是少年不知不觉在心间立下誓言,自己一定要刨根究底,看看事情原本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模样!
少年心怀执念,但却没有停下前往京城的步伐。
历时三个月,少年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终于抵达距离京城不远处的青山之上。
翻过眼前青山,立在山顶的少年,看着距离青山脚下不远处,犹如立在天地间一大棋盘的城邑时。
满头大汗的少年,顶着天上的太阳,看着眼前的“大棋盘”之时,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