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凤夫人的赏菊宴(四)
第136章凤夫人的赏菊宴(四)
太子妃冷笑道:“真是多谢你好意了,那五十两还是留着给你家姑娘当嫁妆吧!”太子妃脸色一板,李夫人也得了个没趣。
“五十两也不少了,可以买三千斤米,够十个大活人吃上一年呢!”吴夫人用凑热闹不嫌事多的口吻问道,“太子妃娘娘,你得筹多少银子赈灾啊!”
太子妃两只手各伸出了一根手指头,交叉比划道:“十万两!”
“什么?”围在吴夫人身边的人都连连摇起了头来,有些人甚至觉得太子妃是不是疯了,
还说这么多钱,光靠我们怎么凑得起来呢?
太子妃听了笑道:“我在宫里前前后后也凑了快七万多两,刚才我母亲夫人又捐赠了五千两银子,眼下就差三万两了。
各位夫人若是肯帮帮忙,必定能多救一些救灾民。”
“不是我们不肯帮忙,太子妃娘娘,我们这些人都是吃俸禄的人家,能拿的出多少钱呢?你是不知道,我们家为了节省开支,已经散了不少奴仆,现在我们府里就连每一季的新衣,都是自己动手做的,连请绣娘的钱我也给省了。我都把家底都掏出来给你们看了,也真是不怕你们来笑话我。”
说这话的人,正是吴夫人,她朝李夫人使了个眼色,意思是我给你报仇了,还有些得意自己编了这么一通瞎话让太子妃吃瘪。
这时,太子妃一系的邱夫人站了出来,横着眼睛看向吴夫人那边,仗义的道:“我家也是吃俸禄银子的,但是我们家人口简单,我女儿也还不到嫁人的年纪,所以我们家还有些银子。我想想吧,我们家那帐上应该还剩五千多两银子,我把尾数留下来吃饭,其他的全捐赠给灾民吧!”
“我也能凑出来一千两。”说这话的是另一位夫人。
“我只能拿出来五百两,可以吗?”杨一樊的夫人弱弱的问太子妃,她才是这一大群人里真正的没钱人。
太子妃扫了李夫人一眼,温柔的笑着对杨夫人道:“没关系,钱多钱少,在乎的是一分心意。你不像有些人,就像是诚心来捣乱的。”
到最后,出银子的都是太子妃一派这边的人,以吴夫人为首的贵妃派,愣是没出一两银子。就连杜夫人原本说要捐一二百两的,到了动真格的时候,却不吱声了。
可是太子妃这一派的,大多是清官,就算是真的掏空了家底,也顶多是一千两的样子,有些甚至只能拿出来一二百两。
这跟之前预计的赈灾数额,还有很大的悬殊。
眼看着太子妃愁得快不行了,吴夫人那边的人也越来越得意,这时候齐宛站了出来,淡淡的开口道:“我捐两万两赈灾!”
“两万……”太子妃觉得很意外,这新来的冯夫人怎么会这么有钱,何止是太子妃意外,这花园里坐着的夫人们都觉得意外和震惊。
吴夫人甚至在想,不是说冯夫人挺聪明的吗?难道只有她一个人觉得,这个冯夫人有点傻吗?
凤夫人也觉得齐宛有点太冒失了,她忍不住担心的道:“冯夫人,两万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我知道你心地善良,想帮那些灾民。不过,你还是量力而行吧,真的不用捐这么多了。要不然你回去跟冯大人商量一下,再捐个合适的数字?”
“是啊,”吴夫人冷嘲热讽的补充道,“你可别图一时的面子信口开河啊!那两万两银子可是要拿出来登记造册的,不是吹吹牛图一时痛快就可以收回去的。
你一个妇道人家不知世道艰难,轻轻松松往外捐那么多银子,要叫你家那位冯将军知道了,没准会把你揍一顿,说不定休了你也不一定啊!”
杨夫人忙劝齐宛,道:“吴夫人说的虽然难听,可也是大实话。你还是听凤夫人刚才说的那样,回去跟冯将军商量一下,再捐个合适的数额吧!
大家都知道,你刚来京城,不知道这边的规矩,所以你把这话收回去,另外再出个合适的数额,大家也不会笑你的!”
“她说得没错!”邱夫人和气的对齐宛道,“你真得先回去跟冯将军商量一下再说,这两万两银子,的确不是个小数目。”
齐宛随意一笑,对大家道:“你们放心吧!这两万两是我自己没嫁人时存的私房钱,你们不知道,云覃县今年闹了一场蝗灾,我这钱原本就是用来赈灾的,可是后来凤青城大人控制住了灾情,我的钱没能捐出去。今天我来参加这场菊花宴,正巧碰上了太子妃筹银子赈灾,我想这正好也是天意!”
太子妃听了这话,欣慰的点点头,激动道:“冯夫人虽是一届女流之身,却难得心怀天下,比起那些大丈夫,真是没有逊色半分。我代那些灾民们多谢你了。”
齐宛摇摇头,道:“太子妃娘娘真是谬赞了,我这里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太子妃正色道:“冯夫人请说!”
“我有一个长辈,担任云覃县县丞多年,今年北狄人来攻打云覃县,敌军来势凶猛,当时凤大人又因为中了毒箭昏迷不醒,眼看着就要城破,多亏了这位吴县丞指挥得当,才能保住了云覃县。
如果按照正常的规程来论功行赏,这位吴县丞怎么也要往上升上三级,可是不知怎么,他好像是得罪了什么人似的,这升官的指令迟迟没有下来。
我们家冯将军托了人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陛下曾亲自降下圣旨升他的官,可是不知为什么,他的升官旨意却被人压在了吏部。
我就是想请太子妃娘娘得空的时候帮忙问问皇上,吏部的人这么做,是不是算得上违抗圣旨了呢!”
齐宛说完这句话,用眼神短暂的扫过吴夫人那个方向。
太子妃也是从善如流之辈,她立即义愤填膺的道:“居然还有这事?虽然说后宫不可干政,可朝廷里居然发生了这种欺君之事,我就是拼着被父皇责备一回,也要将这消息上达天听,免得有些人认为,这朝廷里都成了他们家的后花园,无论大事小事都成了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