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杂篇(下)(2) - 庄子大全集 - 庄周 雅瑟主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庄子大全集 >

第66章杂篇(下)(2)

第66章杂篇(下)(2)

奴隶在山上砍柴,累得气喘吁吁,他看着在树荫底下喝水的主人:“主子,听别的奴隶说很多地方的奴隶都解放了,自由了,有这事吗?”“解放?”主人笑道,“你要解放干吗?我让你吃得好睡得好不就够了?”

“可是他们说那样就获得了自由。”奴隶很认真地说。“你现在不是很自由吗?”“那我现在想休息,行吗?”

主人笑道:“你现在必须干活,你现在有干活的自由,待会儿,我再给你休息的自由,明白吗?”

奴隶的自由永远是在主人操纵之下的。当自由需要别人的批准和给予时,这种自由已毫无意义,甚至不能再称其为自由。

在许许多多的压力下,我们经常在扮演“戴着镣铐舞蹈”的滑稽角色,看似优美、轻盈,实则羁绊重重。

敢于砸碎镣铐,活出真自我!

【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1:“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2,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

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走而从于昭王。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又何赏之有!”

王曰:“强之!”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

王曰:“见之!”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吴军入郢,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王谓司马子綦曰:“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3。”

屠羊说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万钟之禄,吾知其富子屠羊之利也;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遂不受也。

【注释】

1拊心:拍胸。表示哀痛或悲愤。2佚乐:悠闲安逸,佚:通“逸”。3三旌:三公。

【译文】

列子很贫穷,面带饥饿的神色。有人对郑子阳说:“列御寇是个得道的人,他居住在您的国家里,生活却很是贫穷。莫非您是一个不重视人才的人吗?”子阳立即命令把国家粮仓里的粮食给列子送一些过去。列子见到使者,向他们拜了两拜,就谢绝了他们。

使者走后,列子回到屋里。他妻子看着他,摸着心口悲痛地说:“我听说作为得道之人的妻子,都能享受到安乐。现在我们饥寒交迫,人家来送粮食关心你,你却拒绝人家的好意。这岂不是命该如此吗?”

列子笑着对妻子说:“郑国的宰相他自己并不是真正的了解我,而是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治我罪的时候,他也会听别人的。所以我不能接受他的东西。”后来,人民果然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楚昭王失掉了国家,屠羊说跟着昭王逃亡。昭王后来又复国,奖赏跟随他的人,轮到了屠羊说。屠羊说道:“大王失掉国土,我就失去了屠羊的职位;大王恢复国家,我也恢复了自己的职位。我的官职和俸禄都已经恢复了,又有什么好奖赏的呢?”

昭王说:“一定要受赏!”屠羊说道:“大王失去国土,不是我的罪过,所以我不该服罪而被杀;大王收复国土,也不是我的功劳,所以也不应该接受奖赏。”

昭王说:“让他来见我!”屠羊说道:“楚国的法令规定,必须有了显赫的功绩才能得到君王的召见,以我的智慧不足以保卫国家,我的勇敢又不能杀败敌寇。吴国军队浸人郢都,我害怕地仓皇逃跑,并不是为了追随大王。现在大王要废法毁约而召见我,我不愿意因为这事而传闻天下。”

昭王对司马子綦说:“屠羊说虽然地位卑贱,但他有极高的见解,你替我把他提拔到三公的职位。”

屠羊说道:“三公的位子,我知道它比屠羊现在的职位要高贵得多;万钟的俸禄,我知道它比屠羊所得的利益要富足得多,但是怎么能够贪图傣禄而让国王蒙受滥施赏赐的名声呢?我不敢当啊,还是希望恢复我屠羊原来的职位。”最终他还是没有接受昭王的奖赏。

【品读庄子】

淡泊面对别人的馈赠

本章节中的“尊生”思想饱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根苗,和后来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不谋而合。

危害生命的安全,扰乱灵魂的宁静,无论是江山社稷还是名利功禄,都应该舍弃。没有什么比生命的元气淋漓、灵魂的自由安宁更重要。

文中的列子看透官场的险恶,作为一名淡泊名利的得道者,没有因为上位者的馈赠而受宠若惊,清醒地认识到别人的馈赠并不是因为真正懂得自己,只是听信了别人的评价。道家讲“不建其功,不受其赏”,文中楚昭王登上王位后,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大加封赏,屠羊自然也在受封之列。但是屠羊深知无功不受禄这个深刻道理,最终还是没有接受楚昭王的封赏,也由此成就了屠羊辞官让爵的历史典范。

用心分辨奉承和赞美

一天,犀牛太太在一家服装店里看见了一条漂亮的裙子,上面镶满了圆点和花朵,领子和袖口上都点缀着丝带和花边。她欣赏了好一会儿,然后对售货员说:“我想试试橱窗里的那条裙子。”她穿上裙子,走到镜子跟前看了一看说:“我想这条裙子我穿并不合适。”

“哎,太太,您完全错了。这条裙子会使您更妩媚动人的。”售货员说。

“就算我相信你的话吧,可是别人不一定会这么认为呀。”

“噢,太太,每个人看见您穿上这条裙子,都会羡慕您,赞美您的。”

犀牛太太一边在镜子前转来转去,前后左右、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一边问道:“真是这样的吗?”

“当然!我说的一点儿也不会错。”

“那好吧!我就买这一条。”

犀牛太太穿着新裙子离开了服装店,她走在大街上看见大家都朝她笑。

“这是在赞美我呢。”犀牛太太心想。她又看见有些人蹙着眉头在摇头。

“这是在妒忌我呢。”她又想。

她继续往前走着,每个看见她的人都站住了,惊奇地注视着她。犀牛太太觉得自己更漂亮更动人了,所以走起路来也就更神气了。

犀牛太太并不是一个对服饰没有见解的人,但一听到别人的吹捧却难免头脑发昏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她忘记了一件事,售货员对每一个顾客都会这样恭维,因为他们的目的是销售。

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奉承和赞美,要学会分辨哪句是发自内心,哪句是有所乞求,这样才不至于活得迷糊。

【原文】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1;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2,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