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杂篇(上)(3)
第55章杂篇(上)(3)
一雀适羿,羿必得之,或也;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介者拸画9,外非誉也;胥靡登高而不惧10,遗死生也。夫复謵不馈而忘人11,忘人,因以为天人矣。故敬之而不喜,悔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出怒不怒,则怒出于不怒矣;出为无为,则为出于无为矣。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欲当,则缘于不得已12。不得已之类,圣人之道。
【注释】
1蹍:误踩的意思。2妪:安抚,安慰。3不人:不分你我。4无亲:没有偏爱。5勃:当为“悖”,扰乱。6谟(mo):筹划,谋划。7睨(ni):斜视。8工:擅长。9拸画:摒弃装饰的器物。10胥靡:受刑之徒。11馈:赠送。12缘:顺。
【译文】
误踩了街市上行人的脚,就要赔礼说自己太放肆,误踩了兄长的脚就要加以抚慰,踩了父母的脚连抚慰也不用了。因此说,最好的礼仪就是不分彼此视人如己,最好的道义就是不分物我各得其宜,最高的智慧就是无须谋虑,最大的仁爱就是对任何人也不表示亲近,最大的诚信就是无须用贵重的东西作为凭证。
所以,应当理顺意志的紊乱,解开心灵的枷锁,去除德性的拖累,沟通大道的障碍。高贵、殷富、显达、威严、功名、利禄六者,是错乱意志的;容貌、举动、色彩、情理、辞气、意志六者,是束缚心灵的;憎恶、偏爱、喜悦、愤怒、悲哀、欢乐六者,是拖累德性的;舍弃、依从、获取、给与、知虑、技能六者,是阻碍大道的。只要这四方面所包含的二十四种内容不在胸中作怪,就可以做到内心的平正。内心平正就会宁静,宁静就会明澈,明澈就会虚空,虚空就能恬适顺应无所作为而又无所不为。大道,是自然的敬仰;生命,是盛德的光华;禀性,是生命的本根。合乎本性的行动,称之为率真的作为;受伪情驱使而行动,称之为失却本性。知识,出自与外物的应接;智慧,出自内心的谋划;具有智慧的人也会有不了解的知识,就像斜着眼睛看,所见必定有限。有所举动却出于不得已叫做德.有所举动却不是为了自我叫做治,追求名声必定适得其反,而讲求实际就会事事顺应。
后羿善于射中微小的目标而不善于使人不奉承自己;圣人善于顺应天时而不善于处理人事;只有全人才能做到上应天德而下契人性。即使人们把全人当做虫子,他也会这样看待自己;虽然把自己看做虫子,也是完全符合自然的。全人讨厌“天”是讨厌人为的“天”,何况把天理与人性对立起来呢!
一只麻雀向羿飞来,羿必然能够将它射落。但若麻雀不飞进他的射程,就有逃脱的可能性。要是扩大范围,把天下当做鸟笼,麻雀就无处脱逃了。所以,商汤以厨工笼络伊尹,秦穆公用五张羊皮笼络百里奚,都是因人之情,顺其所好。如果不投其所好.想笼络人心,那是不可能的。
砍断了脚的人不图修饰,因为已把毁誉置之度外;服役的囚徒登上高处不存恐俱,因为已经忘掉了死生。对于谦卑的言语不愿作出回报而忘掉了他人,能够忘掉他人的人,就可称作合于自然之理又忘却人道之情的“天人”。所以,敬重他却不感到欣喜,侮辱他却不会愤怒的人,只有混同于自然顺和之气的人才能够这样。怒气虽发而不是有心发怒,那么,这怒气就是无怒而发,在无为的情况下有所作为,所作所为就是出于无为了。要安静就要平气,要通灵就要顺心。要使自己的作为合乎天道,就要寄托于不得已。不得已而作,才是圣人之道。
【品读庄子】
智者无谋
本章节讨论修身养性,指出扰乱人心的诸多情况,把养生之道归纳到“平气”、“顺心”的基本要求上来。
道家说“至知不谋,至仁无亲”,最高的智慧就是无须谋虑,最大的仁爱就是对任何人也不表示亲近。而说到“至知不谋”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用到“足智多谋”这个词来表达对智谋之士的敬佩和赞赏,但是一个人的智谋毕竟是有限的,古语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以,智谋的运用还要讲究分寸,用对地方。否则,兴许会落得《红楼梦》中王熙风那样的结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娜性命”。
聪明谋虑是人生当中的财富,怎样用好它是一门大学问。耍小聪明的人,得到的往往只是一时荣耀,长久不了。
聪明阿坤
有三个人,阿三、阿拐和阿坤,他们同时住进了一家旅店。这三人每天出门都有一个习惯,阿三出门时带一把雨伞,阿拐拿一根拐杖,阿坤则什么都不带。
这天早上,天空中浓云密布,一场大雨即将来临。然而他们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出门了。后来果然下起了大雨,一阵一阵的。
和往常一样,晚上十时左右,他们仁差不多是同时从外面回来。店老板看着他们的“装备”并仔细地打量,他一脸的困惑,忍不住问道:“你们看看,这打伞的淋湿了衣服,拿拐杖的跌了一身的烂泥,什么都没带的反而什么事都没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他们三人相互看了一眼,也忍不住暗自发笑。之后便一个个数落起来——
阿三说:“我因为带了雨伞,所以无论雨有多大都会不停地赶路,但是雨实在是太大,又刮风,而我的伞那么小,衣服湿了也不奇怪嘛。”
阿拐说:“我没有雨伞,下雨时我便停下来躲雨,等雨停下来我才接着赶路,所以没淋到雨。但我仗着有一根拐杖,不会摔跤,从山上的小道(近道)翻山过来,谁知道还是不小心跌了几跤,你们要是知道这条小道今天有多烂,也就不会笑话我跌跤了。”
阿坤则一脸的得意,不以为意地说:“我没有拐杖,只好老老实实地走大马路,而且十分的小心,我怎么可能跌跤呢?我也没有雨伞,下雨时我就呆在路边的小店里躲雨,我又怎么会淋湿衣服呢?你们有凭借的优势,就不够仔细和小心.以为有优势就没问题,所以反而带伞的淋湿了,有拐杖的摔了跤,这也十分正常嘛。”
徐无鬼
本篇是杂篇中又一篇内容繁多,主题复杂的篇章。全篇由十四个寓言故事或议论的段落组成,内容虽然多但主旨都是规劝人要顺应自然,保持真性,不要因为外在的环境和诱惑而伤身失性。在本篇“自然”的要义被更多地应用到治理天下上,这是对内篇的发展。
篇中描述了各种丧失真性,被束缚在外物上的人物形象。他们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农夫商贾,甚至连尧、舜这些先贤也被网罗在内。篇中又论知士、辩士、察士,以及招世之士、中民之士、筋力之士、勇敢之士、兵革之士、枯槁之士、法律之士、礼教之士、仁义之士,兼及农夫、商贾、庶人、百工,其品类划分极具古意,从中透露出的上古失传的若干消息,是很宝贵的资料。
关于此篇宗旨,古今学者多有评论。
北宋王雱说:“夫能平心顺气,以道为务,而忘于贫贱穷达,则人于至人之域。此徐无鬼之能若是矣,庄子因而作《徐无鬼》篇。”
北宋陆游说:“此篇多有隐晦难解之语,如层峦叠峰,争奇献怪。游涉此者,即可新耳目,长意见。读《庄子》到此,不得草草,三复愈有深味。”
南宋真德秀说:“劳人损己,骄人损己。近君反为灾,人归反为苦。总不为物所撄,为真不惑”
明代杨慎说:“此篇与《庚桑楚》气局相似,总是欲人灰心槁形,求诸守心之神,而去其害吾者。篇中多隐语,妙不容解。”
清代刘凤苞说:“此段全从喻意透出正文,其拍合正文处,只寥寥数语,已尽其妙,更不须多赘一词也。送他人之葬而过惠子之墓,追念畴曩,一往情深,作悲感语,固落寻常见解,作旷达语,亦非此时意境也。看他不从惠施落笔,而从匠石发端,陡下一语,骤闻之、几不知其命意之所在,落到‘臣之质死’句,则图穷而匕首见矣。一路传神设色,俱有草蛇灰线之奇。”
近人朱文熊先生说:“此篇虽亦发明绝圣去知、无为而无不为之旨,然其用意所在,则伤与言之无人。大道之真,开设户牖,期之将来,旦暮一遇,此庄子所以益悲也欤!”
钟泰先生说:“此篇颇多精辟之论,其大旨则在解惑,观于篇之首尾可见也。”
一
【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1,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
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2;君将黜耆欲,掔好恶3,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武侯超然不对4。
少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5,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6;上之质,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若恤若失7,若丧其一8。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武侯大悦而笑。
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韬》9。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
徐无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
女商曰:“若是乎?”曰:“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10?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11;去国旬月12,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13,见似人者而喜矣14: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15?夫逃虚空者16,藜藋柱乎鼪鼬之径17,踉位其空18,闻入足音跫然而喜矣19,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20!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
【注释】
1徐无鬼:人名,姓徐名无鬼,缗山人,战国时魏国的隐士。因:通过。女(ru)商:魏国大臣,姓女,名商。2性命之情:性命的实质。病:伤害,损害。3掔(qiān):通“牵”,除去。4超然:若有所失的样子。5执饱而止:捕兽得饱则止。执,捕。6视曰:看得高望得远。7若恤:若有忧思的意思。恤:忧。8若丧其一:情性静寂专一。9从:通“纵”。10流人,流放的人。11知:见过面的人。12旬:一旬十日。13期(ji)年:周年。14似人:似自己国家的人。15思人:思念敌人。16逃虚空者:逃到无人之地的人。6藜藋(lidiào):灰菜。住:塞。鼪鼬(shēngyou):鼠狼。径:往来。18踉:踉跄。空:空地。19足音:走路的声音。跫(qiong),脚步声。20亲戚:父母。謦欬(qingkài):咳嗽。
【译文】
徐无鬼由于女商得见魏武侯,武侯问候他说:“先生太贫困了吧,为隐居山林的辛劳而痛苦,所以才会来见我。”
徐无鬼说:“我来问候你,你有什么需要问候我的呢?你要充满嗜好和欲望,增加喜好和厌恶,那么性命的真情就会受到损害。你要祛除嗜好和欲望,抛弃了喜好和厌恶之情,那么你耳目的享受就要受到损害。我来问候你,你有什么需要问候我的!”武侯怅然若失,无法应对。
过了一会,徐无鬼说:“试着给你说说我的相狗术吧:低劣品质的,吃饱就行,这是懒猫的德性;中等才质的狗,眼睛看得高望得远,上等的才质好像忘掉自己的身体我的观狗术,又不如我的观马术。我观察马,直的地方与绳墨相符合,弯曲的地方与钩相符合,方的地方与矩相符合,圆的地方与规相符合,这就是国家最好的马,然而还赶不上天下最好的马。天下最好的马具有天生的材质,或缓步似有忧虑或奔逸神采奕奕,总像是忘记了自身的存在,超越马群疾如狂风把尘土远远留在身后,却不知道这样高超的本领从哪里得来。”魏武侯听了高兴地笑了起来。
徐无鬼走出宫廷,女商说:“先生究竟是用什么办法使国君高兴的呢?我用来使国君高兴的办法是,从远处说向他介绍诗、书、礼、乐,从近处说向他谈论太公兵法。侍奉国君而大有功绩的人不可计数,而国君从不曾有过笑脸。如今你究竟用什么办法来取悦国君,竟使国君如此高兴呢?”
徐无鬼说:“我只是向他说了我是怎么相狗和相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