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论傻子是如何养成的
律师团有四位律师,而委托人则多达八位,确切说是四对年过六旬的老夫妻。其中最大的一位,已经71了岁。老人家们投诉的理由是,林霜采访报道的新闻事实不准确,严重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名誉权。
电视台行政楼二楼的小会议室,里侧的一排坐得满满当当。
林霜和虎爷刚走进来,最边座位上一个老太太立即激动起来:“就是她,就是她昨天上门来,把我给偷拍了。”
原来是你啊,林霜乐了,有礼貌地打了个招呼:“阿姨好。”
“我不是你阿姨,”老太恨恨地说:“你这个死丫头,把我气得高血压都犯了。”
一屋子的老头老太立即连声附和,“我昨天加了一片降压药。”,“我的老胃病都犯了,疼了一宿。”,“我直接一晚上没睡,太气人了。”各种诉苦声一时间此起彼伏。空气骤然紧张,章台的脸越来越黑。众人一致声讨的巨大压力让虎爷想脚底抹油直接溜走,无奈目标太大,容易引起注意,他只好偷偷扫了眼林霜。
罪魁祸首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拉开一把椅子,淡定自如地坐到了老人家们的对面。
昨天早晨,林霜看到了热线本上记录的一个选题线索。市福寿康养老院的负责人反映,她们那儿有一位89岁的老太太,已经三个多月没有缴纳费用了。老人属于护理级别,每个月杂七杂八各种费用合在一起,得3800元。入院三年来,二女儿每月都会来看两次,费用也一直是她在支付。三个月前,一向准时准点的二女儿没有露面,微信不回,电话不接。而且一消失就是100天。院长苦不堪言,费用太高,需要院方垫付,而且何时到头根本就是未知数。可她们也不可能把老人丢到院外,太不道德,也没人性,无奈之下,只好寻求媒体帮助。
具备中华传统美德的林霜义愤填膺,在21世纪的省会城市,居然还能发生这种遗弃老人的行为。“牲口的牲,”她恨恨骂道。
“牲口”也就是“禽兽不如”的意思。边城人一句“牲口”,就证明他已经把对方踢出了人类序列,与牛羊驴马包括骡子同圈共息。而林霜的这句则更有特点,“牲口的牲”,不仅仅只是增加了两个字那么简单。相比较一个词语,形成了一句话的怒斥更有气势,在强调事实的同时,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极度愤慨。盛怒中的林霜在时不时地冒出一句“牲口的牲”中,一头扎到市福寿康养老院,以至于虎爷不得不多次提醒她注意情绪,保持客观理性。
院长反映的情况完全属实。被遗弃的老人姓姚,住在院里的一个四人间里。林霜详细查看了姚奶奶的入院资料、三个月来的费用账单,还采访了院内的护工、同房间的其他老人。事实简单清晰,林霜不忍心去打扰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的当事人,老太太年纪太大,恐怕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老太太没有其他的子女吗?”林霜问院长。
“应该有,经常来看她的那位陈女士说自己是家里的老二。”院长不太确定数量:“老人一共有几个子女不清楚。其他的没有来过,说不定都在外地生活。”
于是,林霜直接拨通了姚奶奶二女儿的电话,响了许久后,终于有人接听了。
“请问是陈女士吗?”林霜很客气。
“你是哪位?”对方很警觉。
“我是市电视台《百姓热线》的记者林霜。”
“你找我什么事?”陈女士有点疑惑。
“您的老母亲被遗弃在养老院,我们想了解下情况。”
“嘟嘟”,电话直接被挂了。
林霜继续拨打电话,一遍又一遍,陈女士置之不理。怎么着?以为这招管用?幼稚!林霜一声冷笑,编辑了一条短信息发送过去:“陈女士,相信谁都不会无缘无故遗弃自己的母亲,您如果有什么苦衷?可以和我们解释,如果你拒绝采访,那我们也只能如实在电视上播出了。”
收起手机,林霜招呼虎爷上车,“这边已经差不多了,走吧,先回台再说。”
走到半途,林霜的电话响了,一看号码,她精神一振,迅速按下免提:“陈女士,我是林霜。”
“你们到阳光绿园小区来吧,我接受采访。”对方有气无力的说到。
长达40分钟的会面,68岁的陈莉女士全程泪水涟涟。她一再强调,自己不是故意这么做的,实在是经济条件不允许。自从三年前老伴去世,她一直独居生活,自己是个普通工人,退休金只有2700元。还患有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好几种慢性病,一个月的药费就好几百块。赡养老母亲,有心无力。再说了,母亲一共有五个子女,凭什么养老就成了她一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