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互市准备
第291章互市准备
正月十五之后,城里的人越来越多,更加热闹了。徐三爷又过来找罗天都,说是还有人要赁铺子。
“这人是姚县那边的一个行脚商,省吃俭用好几年,好不容易攒下几个银子,因为年岁大了,不好再四处奔波,就想置个铺子贩卖点东南北货过日子,我打听明白了,倒是个守信的人,做买卖也厚道,唯有一点,因为手头不充裕,可能价格出不起那么高。”徐三爷将打听的情况一五一十地问明白了。
虽然罗天都说这些铺子是顾家的远亲,但那不过是场面上的说辞,徐三爷心里也明白,这必是罗天都自己置下的,因此有人要租罗家的商铺,他便格外仔细,都是挑那行事厚道的人家才往罗家这边说,免得租了个内里奸滑的,将来惹出了什么祸事,带累太爷和小娘子一家。
罗天都领他的情,道:“三爷做事老成,这铺子的主人也说了,若是客商人老实本分,做买卖公正,就是租金低一些,也没甚大关系,不过得有个条件。”
徐三爷问:“什么条件?”
“那几间铺子我看过,都是大商铺,若是隔了出来,当成两个小铺子都足够了,开这样的铺子,只有一两个人照看料想是不成的,我附加一个条件,若是以后他家忙不过来,想请伙计帮工的,须得优先雇佣咱们夷县当地的百姓,若是这般,我就做主给他降几分租金也无妨。”
徐三爷一听,连连称好:“这法子好,他原本就有意要请人,只要铺子一盘下来,马上就要铺货了,那时正需要人手,我跟他说一说,必然能成。”
罗天都做生意做惯了的,笑道:“光口头说是不成的,还得立契书才行,我做事向来都是先小人后君子,把丑话说在了前头,省得以后再生龌龊。”
徐三爷道:“那成,我即刻就去找他,若是不出意外,这两日就能签契约了。”
罗天都点头,道:“一切就烦劳你了。”
徐三爷乐呵呵地走了,走的时候心里还挺美的,觉得乡亲们这回真是搭上了好时候,碰上了一位好太爷不算,太爷家里的小娘子也心善,又有能耐,做什么都不忘提拔乡亲们一把,实在是让人喜欢得紧。
再过几日,程盛着人来告知罗天都,说是驻扎地的大棚已经建好了,若是她得空,不妨先过去瞧一瞧,看看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需要改进的。
这还没出正月,程盛就将事情办好了,罗天都对他的办事效率十分满意,寻了个时机,跟罗白宿讲了,说是要带上几个明算的小学生,过去程盛那边看看。
罗白宿不放心她,又考虑到她一个姑娘家,在家里倒也罢了,反正都是自家人,谁也不会介意,但若是这样抛头露面往外头跑,生怕有人说闲话,要知道那边驻地都是些军营里的**子,都是些大老爷们,她一个姑娘家的哪怕是换了装过去,传出去仍然不好听,便决定跟着她一起去。
他是夷县的父母官,本来这事就归他管着,现在过去看一看驻地条件什么的,也无可厚非。
结果巫老头和甘老头两个一听他们要出去,也嚷嚷着要一起去看看,两人的理由还挺正经的,那些兵爷们只会打仗,哪里会建东西,他们过去看看那个大棚搭得结不结实,若是不结实,也好立时拆了重搭,不然到时候出了问题就晚了。
罗天都觉得他们一个木匠一个铁匠,确实能帮上不少忙,便点头答应了,原本顾伯也想跟着去的,只是家里人看他年岁实在太大,这边山路又崎岖,皆劝他留在家里歇着,若是闲了就在附近溜达,不许走太远了。
罗白宿便选了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领着几个老的少的,将过年时没吃完的腊货包了一大包,又去酒坊打了几斤黄酒,陪罗天都往城外看地方去了。
时值正月末,天气已经渐渐回暖,大地回春,树枝上一点嫩绿微吐,已经有了早春的气息。
程盛早领了人在城外候着,一是怕他们不认得路,在山里乱转迷了路可就不好了,另外也有保护罗白宿的意思,毕竟这里的山民们大多还是淳朴敦厚的,但也保不住有那实在蛮横无礼又仇视朝廷的,当初罗家来夷县的路上,还被人打劫过,程盛一直记在心里,因此一点也不敢大意。
“大爷,小娘子,巫先生甘先生。”程盛笑道行了礼,然后又拿眼往人群里看了看。
罗天都心里好笑,压低了声音偷偷道:“程盛哥你看什么呢?”
程盛回过头来,对她的问题避而不答,只是笑道:“驻地在二十里外,有些远,小娘子可走得起?”何况队伍里还有甘老伯和巫老伯,这可都是正经上了年纪的人,走平路倒也罢了,山路却是要爬坡又下坡的,难走多了。
罗天都挥了挥胳膊,道:“程盛哥放心,我可有力气了,二十里山路算什么。”
到了驻地,果然看到一排排营帐,已经搭了起来,靠中间那块最大的空地上,也塔了一溜儿的木棚,中间用结实的大木头柱子撑了起来,每根柱子边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附近各个村寨的名字,表示这是那些村寨的人过来卖东西就集中在这处,当然最好的位置空了出来,大家心知肚明,那是留给罗天都的。
巫老头绕着大棚转了两圈,又敲了敲几根柱子,点点头道:“倒是结实。”
又搬了梯子爬到高处,检查了一下横梁,下来道:“结构还算稳固,做得不错。”
程盛受了夸奖,也不得意,谦虚地说:“都是那些将士们的功劳。”
甘老头也许诺了回去之后打几个铁楔子给送过来,务必要让大棚稳固牢靠。
这个驻地的官兵就属程盛职位最高,他见大棚搭建得没有问题,便引了罗白宿他们见了营里几个副职,早有火头兵过来,将罗白宿他们带来的腊味提了下去。
当兵的生活艰苦,几十年如一日的大锅饭,就是再不挑嘴的人都吃腻了,这些腊味看着虽多,其实还不够营里所有人吃一顿的,但好歹也是荤不是?
罗白宿便对着程盛和几个同僚郑重托付了一回,烦劳他们辛苦一些,务必要小心谨慎,维持好夷人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保证互市的交易顺利。
那几个副手平时同程盛就熟,又得太爷这么郑重其事地嘱托,个个都拍了胸脯,表示一定不会让太爷失望。
罗白宿这才放下心。
从驻地回来之后,罗天都便定下了心,讲完了课之后,将丁五和几个年岁大些的学生留了堂。
那几个学生明算一向学得好,也很得罗天都的喜爱,几乎不曾留过堂的,因此很有些忐忑不安。
罗天都先问丁五:“你也念了差不多一年半的书了吧。”
丁五回道:“托小娘子的福,如今字是认得不少了。”
罗天都点了点头,又问那几个年岁大的学生,说:“你们几个都是明算学得好的,今天特地把你们留下来,是有桩事想跟你们商量一下。”
几个学生立时满脸严肃起来,在他们眼里,罗天都就是夫子,是大人,跟自家父母一般的身份,现在罗天都居然用这种平等的口吻要跟他们商量事情,下意识地觉得自己也是大人了,被人尊重了,个个都挺直了背,心里乐开了花。
这也是现代人跟古代人的不同,有什么事情罗天都从来都是用商量的口吻跟他们说的,并不会仗着自己是大人,就一副理所当然的我是对的,你们就该听我的语气,这也是这群孩子们喜欢她这个女夫子的原因,哪怕她讲课的时候十分严厉。
“你们跟着我也学了这么长时间的明算了,小额算帐什么的应该都学会了,我这有个机会,正好来检查你学会了许多,你们愿不愿意做?”
丁五还以为罗天都有事让他做,立刻道:“小娘子有什么事,吩咐一声就是,哪里有不愿意的。”
这群孩子里头丁五素来是个领头的,哪怕他年岁并不算是最大的,但是只有他是住在太爷家里的,而且平日说话行事都比旁人要稳重,因此孩子们对他都服气,他一开口,其他的孩子们都频频点头称是。
罗天都有些好笑,这里的人就是这么实在,她还没说是什么事呢,这些孩子就答应了。
罗天都道:“朝廷要和夷人开互市,城里没那么多客栈酒楼安置他们,还有好些人都不得进城,就驻扎在城外二十里外的一条小河边,那里如今也建了个市集,允许乡亲做点小买卖。驻地那头太爷打了招呼,额外给咱们留了块地方,我给你们布置个功课,将市集那块地方拨给你们,试一试你们的能耐,若是你们能将那小摊撑起来,今年我就算你们考试合格了,怎么样?”
如今学堂里也沿用了月考期考年考的习俗,每个月都要举行一次小考,读诗书的考诗书,由覃主薄主持,学算帐的考明算,由罗天都批阅,至于其他一些匠人的工艺,就由甘老头和巫老头几个自己折腾了,每每到了考校功课的时候,孩子们个个都绷紧了皮,生怕考试不合格,被先生骂。
可是考试毕竟是考试,只是课本上的东西,实际的买卖他们谁也没做过啊,而且光是他们几个小孩做买卖,大人们会相信他们,愿意跟他们做买卖吗?几个孩子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不知所措,心里既期待又担忧,真是十分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