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第28章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题解】皮,指皮肤;部,指部位。本篇主要讲述了人体十二经在皮肤的分属部位和从皮肤脉络色泽上判别病邪的性质,主要使用的诊断方法以及脉络在病传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因此将本篇命名为“皮部论”。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
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1]者,诸经皆然。
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2],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3]。
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
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少阴之阴[4],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5]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破[6],毛直而败。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帝曰:善。
【注释】
[1]纪:指纲纪。[2]见:同“现”,呈现。[3]阳主外,阴主内:指络脉属阳而主管体表之血气,经脉属阴而主管体内之血气。[4]少阴之阴:指厥阴经的阴络。心主,指手厥阴心经。[5]泝然:形容战栗的样子。[6]肉烁破:指肉皮受损。肌肉痿弱。烁,通“铄”,毁坏。指人体隆起的块状肌肉。
【译文】
黄帝问:我听说人的皮肤的十二经各有分属的部位,脉络的分布纵横,井然有序,筋有结聚连络,骨有长短大小,这些地方所产生的疾病各有不同,那么怎么区分经脉、脉络在皮肤上分属的部分以及其上下左右阴阳属性的所在和疾病的开始与预后等情况呢?我想听您讲讲这其中的道理。
岐伯答:要知道皮肤的所属部位,就必须要以经脉循行部位为纲纪,所有的经脉都是如此。
阳明经的阳络,从其自身作用上来说,就如同阳明经的“害蜚”。无论是对阳明大肠经还是足阳明胃经,作用上都是相同的。在其所属的皮肤部位中所见到的络脉浮现,都是属于阳明的脉络,它们的络脉若多发为青,则病痛;若是多发为黑,则病痹;若色发黄赤,则病属热;若色发白,则病属寒;若五色皆有显现,则是寒热相间的病;若络脉的邪气盛的话,就会向内传入经脉之中。因为络脉在外属于阳,脉络在内属于阴,凡外邪的侵入,一般是由络传经,从表传到里。
少阳经的阳络,按照其作用来讲,被称为“枢持”,这样的作用,无论针对手还是足少阳经,诊法上都是一样的,诊察其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皆属少阳经的络。在络脉邪气盛时候,则会向内传于少阳经,所以邪处于阳分,主内传入经,邪处于阴分,主外出而后涌入于内,各经的内外出入都是这种情况。
太阳经的阳络,按照其作用来讲,被称为“关枢”,这样的作用,无论针对手还是足太阳经,诊法上都是一样的,诊察其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皆属太阳经的络。在络脉的邪气盛的时候,则会向内传入太阳经。
少阴经的阴络,按照其作用来讲,被称为“枢儒”,这样的作用,无论针对手还是足少阴经,诊法上都是一样的,诊察其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皆属少阴经的络。在络脉的邪气盛的时候,则会向内传入少阴经中。邪气是先从属阳的络脉注入于经,然后从属阴的经脉出并向内注入于骨骼之中。
厥阴经的阴络,按照其作用来讲,被称为“害肩”,这一作用,无论针对手厥阴经心包还是足厥阴肝经,诊法上都是一样的,诊察其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皆属厥阴经的络。在络脉的邪气盛的时候,则会向内传入厥阴经中。
太阴经的阴络,按照其作用来讲,被称为“关蛰”,这样的作用,无论针对手还是足太阴经,诊法上都是一样的,诊察其上下分属部位所浮现的络脉,皆属太阴经的络。在络脉的邪气盛的时候,则会向内传入于太阴经中。总而言之,以上所述这十二经之络脉的各个分属的部位,就是十二经本身在皮肤上分属的部位。
因此,百病的发生,必然是先从皮毛开始的。病邪侵入皮毛,则腠理就会被迫开泄;腠理开泄,病邪就会侵入络脉,留滞下来而不离去;进一步就会向内传入于经脉,同样也留滞而不离去;更进一步就会传入六腑,聚积于肠胃。病邪刚刚开始侵犯皮毛时,会让人恶寒而毫毛直起,腠理开泄;当病邪侵入络脉之时,则络脉盛满,其色变异常;病邪侵入经脉,是因为经气虚而病邪陷入所致;病邪留连于筋骨之间,若是寒邪盛,则筋挛急而骨节疼痛;若是热邪盛,则筋痿弱而骨节无力;同时还会使人肌肉败坏,毛发枯槁。
黄帝问:您说的皮之十二部,它们发生病变的状况都是怎样的呢?
岐伯答:皮肤是络脉分属的部位。病邪气侵入于皮肤,则使腠理开泄;腠理开泄,则病邪侵入络脉;络脉中病邪气盛后就会进而内注于经脉,经脉的病邪气盛后就会入舍于腑脏。所以说皮肤有十二经脉所分属的部位,若治而不愈,就会导致大病。
黄帝道: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