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长远规划 - 奇迹帝国 - 醉人的好酒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奇迹帝国 >

第102章长远规划

如果李自成不浪费时间过一下皇帝的瘾,如果他逃回京城的当天即刻率领军队出城后撤,那么还真说不定会发生什么!也许离开这牢笼般的京城后,他就会鱼入大海,鹰击长空,白玉山再想逮到他恐怕真要费不少心力,广袤的中原大地,绵延的山川哪里都是藏人的好去处。可惜只因为一股痴念生生的拖住了李自成的脚步,等他将一套繁琐至极的登基礼仪全部完成下来,已经到了午后,他仅剩的五万大军站在烈日下眼巴巴的等候长官的出发命令,一个个站的腰酸腿疼,有的都开始打晃了。好不容易等到皇帝加冕完毕,却被几匹飞驰而来的斥候快马惊扰了目光。

斥候来报,城外数里发现敌人来袭,黑压压的数之不尽,登时朝野上下乱成了一锅粥,文官武将们再也顾不得什么君臣之礼,纷纷叫嚷着让皇帝拿主意。

这一刻终于还是来了,李自成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有不甘有遗憾,可是他也知道不能耽搁了,再晚点恐怕就被人堵在城里出不去了,一声令下,早就准备妥当的大军随即开拔出城,顺着南门一路撤了出去。

灰尘弥漫,马蹄铿锵,城门附近的一处民宅里,有一个人悄悄的缩回了头,脸上露出了惬意的微笑,转过头来,居然是大顺军队里的那个小兵痞子简宏,也就是原大明锦衣卫指挥使宫剑大人。

这位指挥使大人这段时间里在北京城里上蹿下跳,居然凭着自己原来的身份网罗了不少有真才实学的天子门生,这些年轻的学子的宝贵价值此时的宫剑还不能完全体会,只不过在他心里认为有些用处罢了,他没想到自己这一举措日后会让平辽王白玉山欣喜到何种程度?自己花费的这点心思居然让后半生享尽了荣华富贵。

吴三桂和老梁的部队蜂拥而至,一个时辰不到就将北京城的所有城门堵了个水泄不通,可惜的是毕竟还是晚了一小步,李自成及其随行官员率先逃出城区,一路狼烟的望南遁去,倒霉的大顺军,好几万人还没走出城门就被堵了个正着,一顿步枪弓箭射过来,所有人都放弃了抵抗,乖乖的缴械投降了。吴三桂和老梁一商量,决定兵分两路,梁师长带人接收俘虏,清理城内的残敌,顺带安抚民心,吴三桂则继续带着他的人马追击李自成,无论天涯海角,吴三桂也要将他斩草除根,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两个人分工明确之后,吴三桂就率部望着李自成的身影追了下去。

梁师长则进了北京城,一边追剿残敌,一边命令战士四处张贴布告,军队里自有那识文断字之辈,将义勇军进城的来龙去脉详尽道来,免去百姓的惊惧。

战乱之年,城头变幻大王旗,早就麻木了的京城百姓对这流水般的军队交替,早就不新鲜了,家家户户门窗紧闭,都不轻易外出,坐在家里个个提心吊胆,不知道啥时候就会有虎狼样貌的凶兵悍将破门而入,将他们早就羞涩的囊括再次清洗一番,这样的流程他们已经熟络了。

老梁这个人从前虽然遇到事情会优柔寡断,但那是他考虑的东西太多,难以取舍造成的原因,他一步一步的跟随白玉山走过来,从一名劳工到战士,又从战士到连长,现在更是身局要位,已经是掌管上万部队的师长了,他的见识和思维早就和从前大不相同了,不但行事少了优柔,更没了寡断,当初白玉山选定师长时的那一瞬间的迟疑,让敏感的老梁心里有了警惕,虽然最终还是任命了师长给他,可是这也成了老梁的心病,他知道肯定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完美,才让白玉山产生了那片刻的犹豫,后来他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还有行事风格,到底还是自查出了毛病,有一师长做标榜,他自然很快就明白自己哪里出了问题,那就是水一般的性格。

白玉山喜欢的部队主官绝不会是遇事毫无主见,甚至不敢临机决断的优柔之徒,一个带兵的大将是什么性格脾性,那他的队伍十有八九就会秉承什么作风,能够体会到自身的毛病,想要改掉它那自然是轻而易举。

这次出师中原,老梁那是激动不已的,只要能跟随白玉山一起战斗,那他就有足够的把握让自己的形象在军长的眼里改观,眼下就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老白的骑兵旅,外加装甲车,还有重型山炮都被滞留在京城外,就地扎下营盘,这些东西和人马没有必要进城,巷战的时候作用不大,反倒会吓坏城里的百姓,老梁只带着步兵乘着卡车进了城,那也差不多一万多人,清扫起来残留的大顺军兵绰绰有余。

好好的一个北京城,生生的让大顺军给糟蹋的惨不忍睹,作为大明的国都,昔日的北京城那可是集全国之力建设起来的,除了繁华还是繁华,南来北往的商贾,游历的学子和卖艺说书的杂家,各式各样的小吃街,熙熙攘攘的人群聚集成了人丁兴旺的一国之都。此时这些都看不见了,满目疮痍,街上冷冷清清,看不到一个闲杂人等,兵荒马乱的,谁的胆子那么肥?

等到太阳西斜的时候,清理残兵的义勇军战士们纷纷归队,城里全部梳理完毕,再没有一个可疑之人,老梁分出一千人出去,命令他们将那座金碧辉煌的皇城封死,许进不许出,这是皇宫大内,从前的皇室家族啊!具体如何处置里面的事物,老梁觉得还是等白玉山来了让他亲自决定吧!至于他自己,嘿嘿!连迈进去一只脚的想法都没有。这家伙!居然还是在打自己的小算盘。他生怕日后说不清楚,自己的主帅都没进皇宫呢,你一个部下倒捷足先登,居心何在?唉,他这谨小慎微的想法看来短时间很难清理彻底了。不过也能理解,那种皇家的威严和震慑从高大的建筑物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处处透露着让普通人内心里无法逾越的仰视,草民出身的老梁自然也不例外。

这一番折腾下来,城里的情况基本全部牢牢掌握下来,不过老梁很快发现一个超乎寻常的现象,已经是夕阳低垂,日落时分,按照惯例这已经是近了晚饭十分,可是满城尽然没有一丝炊烟飘起,这让人感觉的非常不舒服,偌大个北京城,竟然显得如此凄凉,没有了一丝人间烟火之气,更没有了大国之都的绚丽繁华!简直如入鬼魅之地,老梁命人传下话去,四处寻人侦查一番,何以如此状况?难道京城的百姓是怕了自己的兵马吗?

有那负责宣传的战士,几个人一伙,提着铜锣梆子,一路敲打着沿街喊话,告诉百姓们平安无事了,京城已经恢复秩序,大家可以自由出入,买卖该开张的开张,小贩子也可以穿街过巷的吆喝了。

另有战士小心的叩开几户街边人家,向他们打探生活状况,这一打听才知道原委,并不是大家惧怕士兵骚扰抢粮,才不敢生火做饭,而是家家户户的米缸里根本就没有一颗粮食存余,哪里还有下锅生火的必要。战士们大吃一惊,连忙将这情况汇报上去。

“大顺军居然如此歹毒,这是要饿死全城数十万人的节奏啊!”老梁听到消息后气愤异常,跳着脚骂娘。大顺军自从攻占京城之后,在闯王的纵容下,早就将好端端的京师之地祸害得满目疮痍,无论上至官员大夫,下至贩夫走卒,没有一个百姓不深受其害的,更过份的是这些贼军在临逃走之际,居然毫无人性的将满城居民的粮食划拉得颗粒无存,生怕他们自己饿死在逃命的路上,半点不考虑这城里人的结局,骂他们丧心病狂半点都不过份。

幸亏义勇军和吴三桂来的还算及时,否则就堵不住这些撤退的大顺军啦!要知道被他们堵在路上的差不多都是辎重部队,他们抢劫来的珠宝玉器,粮食布匹都在这里,差不多被义勇军全盘俘获了。老梁连考虑一下都没有,赶紧命令部队将截获的粮食分成几份,在城里设立大大小小数十个粮点,将这些粮食平均分发下去,民以食为天,没有吃的可不行。

沉寂得死水一般的京城终于开始了喧哗热闹,老百姓们就算有天大的害怕和担忧,在粮食的诱惑下早就忘了惊惧,陆陆续续的走出家门,或是那些盆碗,或是拎着布袋,半信半疑的向着喊话放粮的站点拥去,等金灿灿的粮食装入他们的器皿之后,那沉甸甸的感觉立刻让所有人欣喜若狂,这是真的!不是做梦,也不是阴谋。一时间疯传开去,更多的人加入行列,远处一家一家的屋顶上终于开始飘起了炊烟,那种淡淡的烟草气息随风飘荡过来,让人顿时领悟了人间烟火的温暖。

这是一支庇护民众的队伍!是正义之师啊!老梁也没想到,自己的这小小的一次善举,竟然比宣传部门的传单演出效果来的强烈许多,义勇军的正义形象,就这样在京城树立起来。

白玉山是十天后才赶到北京城的,任青松的土地改革工作组到达蓟州后,立刻被他召集起来进行紧急培训,然后就地开展工作,大致方向基本照搬辽东土改方法,可是也有不同之处,那就是地主大户的问题,在关东那里,由于大地主和富户所拥有的土地都是强抢豪夺自当地汉人的,处理起来不用客气,连唬带吓,总是能达到目的。可是这京畿之地则大不同,地主富户们的土地虽然也有些个是使了诡计或者来路不正,可大多数人其实都是省吃俭用,靠几辈子人攒出来的,自然不可能搞一刀切,不问青红皂白的就让人家拿出来。

白玉山的做法更贴近与后世的那对父子在一个小岛上的做法,那就是划定土地拥有量,每一户地主必须按规定持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剩余的义勇军暂时出资购买,以后成立新的政权,则由新政权接手管理,对于拿出大量土地的地主富绅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关照,具体关照的细节日后统一给说法。

自古以来都是强权出真理,面对这些如狼似虎的军队,聪明的地主富绅自然能拎得清形势,别说这么宽松的政策啦!就算人家想要强取豪夺,你又能如何?哪一个不满意,让你分分钟破家灭门都不是什么难事!在这乱世之中,你连个说理打官司的地方都没有。明事理的人多了,事情就好办了,工作顺利的开展起来,当然,也有那舍命不舍财的主,白玉山也不客气,命人搜罗他们的罪证,什么欺压百姓,强抢民女的通通都算上,但凡势力钱财到了一定程度,谁还没干过点什么缺德事?这么一纠根盘底,那些不服者立刻被套上罪名,不但地没了,命能不能保住,就看他们曾经干没干过让乡里乡亲咬牙切齿的勾当了。

至于收上来的土地,加之曾经属于皇亲国戚的无主之地,那就按当地人头分发下去,尽可能做到人人有其田,户户有耕地。当然,地也不是就这么白给他们了,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白玉山深谙人性中的懒惰,分到田地的人,按地数每年上交一定赋税,当然,这个比例那是相当低的。

就一个农业民族来说,目前这种政策已经算得上是天花板级别的了,白玉山也算是农民的后代,他深知农民的不易,自然是不肯让他们担负太多,这是其一,其二就是他对今后的发展早就有了定位,农业这一块在他心里只是很基础的一部分,他预计日后高速发展的工业,科技才是振国的方针。只有成为科技工业强国,才能在世间站立的久远,靠农业那是赶不上潮流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