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土改先行
大军前行,白玉山坐在卡车的副驾驶上陷入了沉思,有些事情已经到了必须考虑的时候了,他心里清楚,这一次入主中原,不管他愿意与否,一个铁定的事实那是推卸不掉的,未来自己将掌控整个国家,除非他不想担当,可是换一个人来做这个大国的掌舵人,他又怎么能放下心来?所以惺惺作态的程序可以直接忽略掉,从现在开始他就得开始筹划未来的局面,如何快速而又平稳的过渡目前就可以提上日程了。从怀里摸出了对讲机,白玉山想了想,然后开始了呼叫。想要快速的收获民心民意,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土地的问题,历朝历代的开篇无不出其右,而且这招屡试不爽,无论是从疗效方面还是根本方面都是立竿见影,白玉山自然不会放着现成的套路不用,而去另觅途径。
土地改革的事情在关外已经试行过了,他现在只需要把原班人马照搬过来就可以熟练的开展工作,不过有一个问题他斟酌了一下,那就是工作人员的身份问题。
要知道,在关外的那些土改工作队人员里什么民族身份的都有,汉族,满族,赫哲族,鄂伦春,甚至还有朝鲜族,关外长年由满清统治,这些民族混居在一起的年头多了,心里早就适应或者习惯了,没有什么排斥心理,可是进了汉人聚集的中原,这样可能就吃不开了,因为满清长年累月的侵扰大明,汉人心里早就将关外人士看做了另类,自然不可能接受他们的任何安排,整不好还会适得其反。
不过这难不倒白玉山,他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任青松,也就是手下战士任年博他们的父亲,这个土地改革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这个人来执行,白玉山觉得无论从任青松的汉民身份,还是他曾经地主的出身,都非常适合这方面的工作,因为任青松不但对土地非常熟悉和热爱,更是对地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了如指掌,只要自己在土地划拨方面定下大的方针政策,保证工作组不会走弯路,具体的细节方面他相信,任青松执行起来应该游刃有余。
通过对讲机一段段的把自己的意图传递下去,远在石油城的任青松立刻被部队战士护送着,沿途又陆续的接上许多汉族身份的工作组成员,这些人都是紧急从盛京一带被召集过来,一起乘上军车,马不停蹄的向关里疾驰而去。
蓟州城下,吴三桂想不到李自成已经偷偷的从另外一面城门溜走了,等到部队制作好云梯石机之类的攻城器具之后,他就迫不及待的命令攻城,可是令吴三桂想不到的是,守城的大顺部队居然出奇的顽固,而且个个悍不畏死,面对自己数倍与他的部队竟然毫无惧色,枪来箭往的殊死抵抗,在滚木礌石的反攻下,吴三桂的部队折损了不少,接连三次强攻都没有奏效,眼见得天色黑透了,他只好下令收兵,准备明天再战。
是夜双方部队一个城里一个城外,彼此进入了休憩状态,双方的将领却都难以入睡,苦思着下一步的作战行动,田建秀尤其苦恼,一个人坐在帐中闷闷不乐,也难怪他有想法,作为米脂人,他和他这支部队一向都以闯王嫡系自居,心气自然不同其它杂牌部队,可是日间李自成的举动还是让他们产生了一丝不快,他走的太轻松简单了,甚至一句鼓舞士气,安抚人心的话语都懒得说,如何不让人失望?想到这么多年为了闯王奋勇拼杀,事到临头居然才发现自己在人家眼里也不过如此而已?何来的嫡系?何来的同乡?唉!田建秀叹了口气,这就是命啊!没办法,只盼着敌军攻城不得,铩羽而归才好,等躲过了这一劫,今后该为自己打算打算了,军旅之苦再不想品尝下去。
田建秀的想法非常不错,可惜的是他还是太单纯了,等到天色放亮之后,登上城头瞭望敌情的田建秀目瞪口呆,他被城外的场景吓的六神无主,一股寒气从尾巴骨直窜上后脑海。
原本昨日吴三桂的近三万兵马已是浩浩荡荡的令他难以平静,只不过一夜之间,城外的敌军竟然如同雨后春笋般增加了许多,整面城墙外已经被黑压压的士兵铺满,田建秀不用打探也能猜到,敌军的后援到了。
可是这突然出现的后援军是他从未接触过的,真是奇怪至极,看在田建秀的眼里,他是如何也难以理解,看不到多少战马奔腾,也没有枪明戟亮,只有一门门长长的管子高高架起,黑洞洞的窟窿眼不怀好意的瞄着城头。
等到守城的大顺军兵接到命令在城头做好防御工作后,城外的大喇叭应景儿的响了起来,居然是在劝降。
对于田建秀来说,当然是不可能开门投降的,这蓟州城城高墙厚,各种防御工事固若金汤,明军留下来的那些滚木礌石如山如海,他坚信,只要自己闭门不出,敌军想要强登城头,那是必须得拿人命来填,只要自己守得一时三刻,或许闯王会派来援军也说不定,他歪着头想了想,八成这个时候,李自成早就到了北京城,也说不定援军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
城下喊话三遍,见到城头毫无反应,吴三桂请示了白玉山后,再不迟疑,果断的下令攻城。
白玉山是半夜时分赶到蓟州城下和吴三桂汇合的,这让吴三桂大喜过望,平辽王的大军来了,这个让他止步不前的小小城池,再也构不成阻碍了,义勇军的火力他见过了,那些威力巨大的火炮岂不正是攻城的利器?
三声炮响,炮弹直接砸到城门那厚重的木板上,爆炸声随即从脚下传来,城头上的田建秀被巨大的震动晃的差点栽倒,他惊讶的趴在城头垛口处望下去,城门口那里乌烟瘴气,破碎的木板夹杂着砖头压块,还有躲在门后的大顺军士兵的尸骸,随着气浪像放屁带出稀屎一样喷涌而出,城门破了。
“这是什么火器?居然这么霸道?”田建秀懵了,他扯着嗓子命令士兵抓紧抢修城门,如果城门洞开,哪里还有安全可言,敌军如果一股脑的冲过来,转瞬之间就能杀进城来,可惜他的想法太天真了,居然忘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家既然能轰碎你一次城门,那就可以轰碎你二次,三次……堵是堵不住的。
城外的敌军并没有像田建秀想象的那样趁乱攻城,他看到所有的人马都呆在原地没有动弹,反倒是十几辆黑乎乎的战车,轰隆隆的开了上来,屁股后面冒着白烟,不管不顾的直奔城门开过来,虽然不识得此为何物,可是田建秀知道这绝不是好东西,所以毫不犹豫的命令士兵准备攻击。
战车一点迟疑都没有,旁若无人的勇往直前,接近城头攻击范围后,铺天盖地的箭弩蜂拥而至,锋利的箭头射在铁板上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可是连一道白点都没能留下,全部折断掉地,什么滚木礌石更是难以伤其皮毛,眼瞅着头一辆车就这样从容不迫的开进了城门,碾压着一地的残垣断壁驶进城内,大顺军兵如同被狗咬了脚后跟一样,一哄而散,四处撒丫子跑了,这沉重庞大的战车带给人的心理压力别说是古代士兵了,就算是现代人也同样具有威慑效用。
进了城的装甲车再不客气,一字排开,将枪口分别对准了城头上的垛口处扣动了扳机,车载机枪欢快的鸣叫起来,哒哒哒!哒哒哒……
成串的子弹打在垛口的砖石上,立刻如同冰雹砸在豆腐上,溅得碎石乱崩,尘土飞扬,有不少倒霉的大顺军躲闪不及,瞬间做了枉死鬼,反应快的赶紧趴在地上,连动都不敢动一下,包括田建秀在内,所有人都吓得魂不附体,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武器,居然可以杀人于无形,连一丝反抗的机会都不给。
一梭子子弹打完,那种可怕的攻击终于停止了,可是城头上没有一个人敢站起来,没有人不怕死,更何况是这种莫名其妙的死法。
“城墙上所有大顺军听着,这是你们最后的机会了,再不投降,可别后悔。”装甲车上的大喇叭又开始喊话了,田建秀抖了抖满身的尘土,眨巴着眼睛左右看了看部下,只见所有人都趴在地上眼巴巴望着自己,心中明白,这仗是打不下去了,跟人家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军心士气早就在爆炸射击中被打击的不复存在,顽抗到底的结果只能是全军覆灭,这些士兵都是他从家乡带来的,怎么也不能就这样死绝了吧?
一把军刀从城头抛下来,随后是无数的刀枪剑戟,弓箭弦弩纷纷甩了出来,大顺军终于是投降了。这就是白玉山想要的结果,速战速决,快刀斩乱麻的解决战斗才是最好的战略,因为他接下来还打算利用蓟州城唱一出大戏呢!
收拾完烂摊子,俘虏派人押送山海关集中看押,白玉山让老梁和吴三桂合兵一处直扑北京城,李自成估计早就回到了那里,事不迟疑,能将他困在那里最好,免得他逃向中原大地,聚拢人马继续扰民。他自己也留下一部分人手在蓟州等待土改工作组的到来,需要落实的事情他必须要详尽交待清楚才好,中原太大了,如果不能在这里顺利的解决土地问题,今后就不能得到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第一炮的成功与否涉及今后义勇军的发展,说白了,那就是能否站稳脚跟,能否收服民心,未来天下发展何去何从,都和这一次的土地改革问题有莫大的关系,这个样板工程必须一步到位。
李自成狼狈不堪的跑回京城,直到进入自己在皇城里下榻的住处,这才稳下一颗心来,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自己带出去的十五万兵马,全部折在山海关,像这样的大亏,他已经许久没有领略过了,不过他心里并没有多少悲切,他这一生大多时间都是从这样大起大落中摸爬滚打过来的,早就引以为常了。兵没有了可以再招,马没了可以再买,地盘没了可以再夺,只要人没事一切就都有希望,审时度势,李自成觉得这个北京城已经不再适合自己久居了,原本打算在这里称帝号令天下,可是随着义勇军强大的兵力现身,他明智的发现,自己的这个想法恐怕是难以实现了。敌人太过于恐怖,自己的大顺军绝对不是那些人的对手,思来想去,他还是觉得更远的南方比较安全,虽然内心里实在舍不得这大明王朝的辉煌宫殿,可要是命都没了,就算暂时拥有又有何意义?
枭雄就是枭雄,李自成这一次行事居然毫不拖泥带水,当天晚上就召集部下将官,宣布明日集结一天,后天一早大顺军撤出北京城,转道南京,他决定到江南水乡做一个安稳自在的皇帝,就算那支部队再厉害,那也只不过是仗着兵凶器利而已,在这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上你的战车可以肆意驰骋,难道在水网交错的江南,你还能豪横到底吗?大不了咱们划江而治也未尝不可。
撤军的计划制定完成,各路人马开始紧张忙碌的收拾东西,整装待发,谋士牛金星和一众文官武将也都没闲着,大家在牛金星的指挥下彻夜不眠,忙什么?忙着清理大殿,忙着排练跪拜礼节,忙着张灯结彩。
作为阿谀逢迎之辈,牛金星深知李自成的心思,虽然此次战事不利,损兵折将,大顺军被迫弃京撤退,可是李自成那颗想要面南背北的心却显得愈发强烈,不在那把金灿灿的龙椅上坐一坐,他将遗憾终身!
李岩没了,顺势而上的牛金星自然就将这件事给办了,闯王不好意思直说,他们这些下属当然要体恤君心才行。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各路大军整装待命,集结在皇城之外,所有文官武将涌上金銮宝殿,在香烟缭绕,鼓乐齐鸣之中,众人齐齐跪倒,向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李自成三拜九叩,山呼万岁,大顺皇帝李自成在匆忙之中,就算是做了一回天之骄子,真正的体验了一把面南背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