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开科取士?举士? - 大隋:我被杨广偷听了心声 - 胖总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81章开科取士?举士?

“陛下!”杨墨听罢,当即说道,“其实此事很简单,既然诸位大人个个都忙于政务,无暇前往,那,为何不直接就地开科取士?以此来遴选人才呢?”

“哦?爱卿的意思,莫不是在说科举选士?”

杨广听了,顿时一脸“意外”的问道。

“回禀陛下,正是科举选士!”

杨墨随即点头应道。

嗯?

听到这话,殿中群臣顿时个个瞪大了眼睛。

就连参与了这番君臣密谋的苏威,此时也是一脸诧异。

毕竟,昨天他们君臣三个密谋的,只是如何让这朝堂衮衮诸公,同意他们的提案。

那可完全没说这后面该怎么怎么样。

尤其,这小子提出来的,竟然会是先帝首创的科举制?

科举制,顾名思义,就是开科举士,遴选贤才的制度。

与旧时察举制不同的是,科举的举,在举出来“贤才”以后,“贤才”还要再参与一次考试,也就是科考。

科考通过了,那才能为官。

所以,在整个短暂的大隋朝里,真正依靠科举当上来的官儿,那不说一手数的过来,至少两手是能数的过来的。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科举制度的不完善,外加其实际操作上的局限性。

因为,你要想能被朝臣举荐考试,那首先,你肯定得是关陇勋贵,至少也得与关陇勋贵有着一定交情。

而既然你都有这背景了,那你还跑个屁的科举啊!

直接子承父业,当官就是了。

要知道,饶是唐高祖李渊,由于祖上的十二大将军身份,外加与杨广的亲戚关系,一直饱受猜忌,但他也还是能凭借父荫,稳坐上州太守之位。

一时间,群臣回过味来,看着大殿中央的杨墨,皆是露出了一脸讥笑的表情。

呵呵……

先不说这科举制本就是他们关陇集团的玩具,就说这个开科举士,其真正重点还是在于“举”字上面。

可问题是,都没人去关东和江南一带,那谁来举荐当地的士族“贤才”过来考试呢?

他们关陇勋贵,跟这些旧陈和旧齐的士族可不熟。

难不成,这小子还打算亲自去?

这简直是笑话。

“嗯,荥阳侯此言何意?”

这时,身着紫袍的张纳言却是忍不住,当即出列,开口问道,“开科举士虽是先帝所立之制度,但此法多有疏漏,若真实行起来,恐不仅耗时费力,也难以为朝廷选出合适贤才。如此,岂非是在劳民伤财,于国无益?”

好家伙,竟然直接说先帝所立制度有错?

也就只有这位张纳言,敢公然如此说了吧?

不过,这话说的倒也没啥毛病。

而纳言的职责,除了警醒皇帝,防止皇帝犯错以外,也还兼顾着弹劾大臣的工作。

所以,对于杨墨这番明显有所“纰漏”的建议。

这位刚正不阿的张纳言不管别人如何,反正他是必须要表这个态的。

“嗯?”

听到这位张纳言的质问,杨墨顿时露出了一脸“疑惑”的表情,淡定说道,“张大人,我说的是开科取士,又不是开科举士,张大人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嗯……嗯?

开科……取士?举士?

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吗?

不就差了一个字吗?

听到这番回答,不仅那位张纳言愣住了,就连殿中群臣还有杨广也是一脸懵逼。

不过就是换了一个字而已,这意思难道还能不一样?

杨广眉头一挑,也不拐弯抹角了,当即看向杨墨,开口问道:“杨爱卿,你口中所言开科取士,是为何意?与开科举士又有何不同之处?”

“陛下!”

杨墨一听,笑道,“刚才张大人说的,乃是开科举士,也就是先举荐,再科考,通过了才可为官。而我要说的,却是开科取士,字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我这可是取消了中间举荐的过程,直接科考选士。如此,自然不同!”

什么?

不用举荐?

这科举,还能这么玩的吗?

一时间,殿中群臣顿时脸色大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