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科举选士
“(微)臣遵旨!必当尽心竭力,为陛下遴选人才!”杨素和苏威听罢,连忙躬身应命。
“嗯,勋贵子弟的人才遴选就如此办吧……”
杨广点点头,“至于关东和江南一带……那里地广人杂,却是需要好好遴选一番,不知,诸位爱卿可有主动请缨者?亦或是,有什么好的遴选建议?朕希望,此番可以确实为朝廷选出优秀人才,也绝不可故意为难,使人才埋没。”
说完,杨广环视殿下,似乎是在等群臣发言了。
而殿中群臣见此,皆是互相对视了几眼,随即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缄默不言。
废话,这可是要跑去不受重视的关东和江南地区,去给朝廷遴选人才。
先不说他们本来就不愿意,就说陛下最后特意叮嘱的那一句。
搞得他们就是想暗箱操作,那都不行了。
既然这样,那还去个屁。
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爱干谁干!
反正他们是不愿意去的……
杨广来回环视一圈,发现压根没有大臣出列,顿时心头就有些烦躁和失望。
【这事儿,你问这些关陇勋臣,他们肯定不会说话啊!】
杨墨心说,【毕竟,本来他们就不愿意让利给那些关东和江南人,要不是咱们这波联合把他们给坑了的话……更遑论,是让他们亲自去那些地方选拔人才了,那不等于是在逼着他们自己动手割自己的肉吗?】
【广哥你要真想派人去,那还不如,就直接交给苏威,让他去选,毕竟,历史上,这家伙是真的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
【你让他去,别的不说,至少选出来的肯定不会是什么酒囊饭袋……】
嗯?
苏威吗?
听到杨墨的心声,杨广顿时心头一动。
让苏威去的话,倒也的确可行。
无论忠心,还是才能,苏威都完全合适。
可问题是,杨广这波,之所以要苏威和杨素一起,负责遴选关陇的勋贵子弟,目的不就是为了防止那三百人的勋贵子弟,选的也都是些酒囊饭袋,尸位素餐之人吗?
毕竟,这可是三百人的名额啊!
总不能换掉一批废物,又换上一批新的废物吧?
那不等是在做无用功吗?
而且,这还耗费了朝廷的钱粮,对朝廷中枢的正常运转也会造成不小的冲击。
正因如此,杨广才专门安排了苏威和杨素一起负责此事。
毕竟,杨素目前算得上是关陇勋贵集团的头头。
这波关陇勋贵子弟的人才遴选,不可能绕的开他。
而苏威为人刚正不阿,让他陪着一起,再加上右丞相的身份。
怎么说,也能防止杨素乱来,亦或者与其他关陇勋贵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可不要苏威去的话,其他也没什么合适的人选了。
终究还是根基太浅,除了苏威以外,根本就没什么能拿的出手的,可以信任的人。
宇文述倒是可以信任,但他那个水平……属实一言难尽。
就算是苏威,那也是从杨墨这里知道的,的确可以信任,他才无条件的信任。
要不然,按原本历史,杨广最多也就是许以高官厚禄进行拉拢。
然后到了后期,又因为不信任,再加上宇文述的谗言,转手将其去官罢职。
难道,朕真的要两害相权取其轻?
杨广心中为难,一时难以下决断,而就在这时,他忽然又听到了杨墨的心声,这次,他整个人都听麻了。
【不过,真要说起来,选拔人才这么麻烦,还重要的事,为啥不直接科举来选呢?】
杨墨心说,【要知道,这可是古代封建王朝,用于选拔人才的标配啊!虽说后世对这科举制诟病颇多,甚至还评价为万恶之源。】
【但,不得不说,这科举制确实是好用的很,它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一个标准化……】
【八股文的科考虽然万恶,但却胜在公平,从实际角度出发,古代那些前来参与科考的考生,又有哪个是真当过官的?】
【科举制本身最大的意义,便在于让这些人能够在标准化的科考下,最大程度的遴选出一批可堪造就的人才。说到底,在封建王朝阶段,科举制不能说最好,但确实是最合适,也最标准的人才选拔制度。】
【不过,说起这科举,唐朝的科举似乎还考过数学来着?这倒是可以搞一搞……】
嗯……嗯?
什么?
科举制?
杨广听到这话,顿时有些懵逼。
这科举是啥,他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