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叫哥哥 - 娶个夫郎奔小康 - 不归粥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79章叫哥哥

街上人潮涌动,不少铺子为了招揽生意,都在门前支起了摊子,尤其是杂货铺,店里店外都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红纸、符画、灯笼各式过年用的紧俏用品,最是抢手,伙计扯着嗓子给问价的人答话,另一边算账的伙计也是忙的停不下来。杂货铺都是小数目,可一笔笔的算下来,也是不小的进项。杂货铺老板也穿梭在人堆里,忙个不停。

肉铺里也是人头涌动,人们都往里挤,屠夫手起刀落,将排骨从大梁处砍断,切成一节节,碎骨头渣溅的到处都是,屠夫忙的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猪是早上现宰杀的,血腥味只往鼻子里窜,因着一斤要便宜上两文钱,买肉的差点没把肉铺摇摇欲坠的门板挤掉了。还是屠夫嚷了一嗓子,人们才静了静。

沈桥上次来镇上,远远没有这么多人。本就不宽的街道,被摊贩行人堆积,变得拥挤,车马难行。

瞧着热闹的情景,沈桥拉了拉李大成的衣袖,附在他耳边道:“我下来吧,人太多了。”

“不用,咱们走小路。”李大成拍了拍沈桥的手,拐进了前面的小巷,巷子里果然清净了不少,“长平街这边住的人杂,多半是卖力气为生的,这边的铺子无论是租金还是售价,都比里头便宜不少,所以卖的的东西价钱也低上几文钱,这一到年底人就比平时多上不少。”

沈桥只来过镇上几趟,不太了解镇上的情况,只听见这里的价钱更低,想来同样的东西要是在这买,能便宜不少。还没开口,头顶就传来男人悠悠的声音:“这么多人,小桥要是被挤丢了,我可没处找去。”

心思被一语道破,沈桥还未来得及说话,一张小脸,便在男子接下来的话中,迅速黯淡下来,“待会儿从合生楼出来,咱们先去医馆拿药,随后再去庙会。”

李大成抬手捏他皱巴巴的小脸一下,声音轻缓,“庙会上好吃的可多了,有软酪、糖糕、糖葫芦,还有糖人呢,到时候给小桥买个最漂亮的糖人。”

有糖人,听到糖人的时候沈桥眼睛亮了亮,又觉得是哄小孩子的东西,有些不好意思。李大成将他的反应看在眼里,暗暗记下,一会儿到了庙会先找卖糖人的。

两人说笑着往合生楼走,小巷子里人不多,沈桥不肯在坐在车上,与他并肩而行。日光拉长了两人的身影,勾勒出一幅养眼的画面。

男人高大俊朗,身旁的小哥儿容貌清丽,连在巷口扎堆说闲话的妇人,都不觉多看了几眼。

出了巷子,街道更加宽阔,街上的行人果然少了许多,虽然依旧热闹,却不像刚刚那样纷杂。

沈桥不识字,看不懂街边商铺的招牌,李大成耐心的给他讲每一家商铺的名字,里头是卖什么的。从布庄的锦绣华服,到茶馆的袅袅茶香,见沈桥认真的记着,心里不禁有了些旁的想法。

他的小桥聪慧,不该埋没了,虽说小哥儿不能科考,但能识字总是好的,起码能看懂街面上的商铺,日后他们若是搬到镇上来住也方便。

况且他也该练练字,他那一手字写的实在是没法看。如今家里条件好了,有了余钱,自然也该丰富一下生活。

合生楼前依旧热闹,自从发了号牌,便少有发生挣扎的时候,别的铺子见了也纷纷的效仿,都出了卤味礼盒,只不过效果并不怎么好就是了。

小伙计见了他,像往日那般迎上来,瞧见他身旁的沈桥,愣了一下,随即才热情的打招呼:“这是嫂子吧,早就听说大成哥的夫郎好看,今日一见……”

他的声音太大,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牵引过来,赵先生正在门口登记账册,听见动静赶紧出来。见他正殷勤围着李大成身边的一个小哥儿,不住的夸,猜到那小哥儿的身份,怕他把人吓着,在小伙计头上拍了一下,吩咐道:“还不去搬东西。”

“大成哥好不容易带夫郎过来……”小伙计嘀咕了一句,才默默的去卸车。

李大成牵起沈桥的手,轻声给他介绍“小桥,这是赵先生。”沈桥闻言,乖乖的喊人,“赵先生好。”

“好好,快里面坐,外头冷。”赵先生笑着应下,引着他们往屋里走。眼下,还不到饭点,店里吃饭的人不多。买熟食儿的人,都在旁边新开的侧门排队,店里倒是清净了不少。

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在沈桥身上,沈桥虽然有些不好意思,还是大方地打了招呼。

“大成哥的夫郎,也太好看了!”

“大成哥真有福气!”

“怪不的大成哥每日都这么急着回家,我要是家里有这么漂亮的夫郎,我也下工就回家。”

伙计们年纪都不大,这些日子与李大成也混熟了,见他带着夫郎过来,难免凑上来逗趣两句。直到赵掌柜从后头出来,伙计们才纷纷散了,各自忙乎去。

沈桥长得好看,性子又乖软,连说话都是温生温气的,赵掌柜看着他们连连点头,不禁湿了眼眶,意识到不妥,紧着擦了擦眼角。心里却忍不住想起已逝的儿子,那小子要是在,娶个媳妇,想来也是这般和美……

赵先生见状,连忙岔开话头,老掌柜却挥了挥手,让他们去对账。李大成握了握沈桥的手,安抚他先坐,转而起身进了旁边的雅间。

“吃点心。”赵掌柜自身后拿过点心盒子,递道沈桥面前。

赵家人口单薄,如今家里已经没有年纪小的小辈,他在店里忙着还不显,回家了冷冷清清的,想找个人说说话都没有。

沈桥生的乖巧,是个良善孩子,许是投缘,倒是生出许多话来。

赵家的情况沈桥听李大成讲过,丧子又丧偶,人生两件最难熬的事,都落在了一个人身上,这其中苦楚恐怕说都说不尽!

沈桥从点心盒子里拿块点心,小口吃着,不时的讲些田间地头,村里的趣事,逗得赵掌柜开怀大笑。

李大成出来的时候,见着的就是这样一番场面,他和身后的赵先生交换了个眼神,两人眼中均有几分惊诧。

赵先生更是眼角微湿,他家老爷都多久没有这样畅快的笑过了。在店里还好,回了家总是一个人扎进书房,多少回了,他都看到老爷一个人,对着夫人曾经用过的的首饰,默默垂泪。

见他们过来,一老一小纷纷把目光投过来,赵掌柜脸上的笑还没收,眼角眉梢均是喜色。

李大成见他们投契,坐在一旁陪着聊了会儿天,直到店里渐渐上人,他带着沈桥也没有久留,临走时赵掌柜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沈桥。沈桥没接,下意识的去看李大成。

“无需看他,咱们投缘,又是初次见面,老人家给你个红包不是应该的吗!拿着,回头空了,就过来陪我说说话儿。”赵掌柜将红包塞给沈桥,不给他回绝的的机会。

李大成冲他点点头,沈桥这才接下,恭恭敬敬的道了谢。

从合生楼出来,沈桥还是有些恍惚,这是长这么大,第一次有长辈给他红包,心里的感觉很复杂,喜悦里参杂着些落寞,转瞬又释怀了。

幼时,每每过年何春兰也会给沈安和沈平红包,小小的红纸,包着九枚铜钱,期盼着孩子能长命百岁。村里的孩子,一枚铜钱都是珍贵的,更何况足足九枚铜钱呢。

若是有货郎过来,哪个孩子能拿银钱,都会收获一大片羡慕的目光。毕竟。两买铜钱就能买足足四块粟米糕。

这样的好事,沈桥自是轮不上的,每每沈平买了好吃的,总会站在他面前吃,故意吃的极慢,惹得沈桥只有吞口水的份。等再大一些,沈桥就知道避开,也知道不该肖想得不到的东西,要不日子会更难过。

如今他也有了红包,有了夫君,有了每天都能吃饱穿暖的好日子,幼时没有得到的红包,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抬眸看着身旁的男人,面上是舒心的笑,眼里是含着希冀的亮光。

李大成见他拿着红包喜爱的样子,揉了揉他的脸,嗓音里的笑意悠悠荡开,“过年时,我也给小桥包个大红包。”

“红包都是长辈给晚辈的,哪有夫君给红包的。”见他说胡话,沈桥笑着打趣他,却不想话语未落,手已被温厚的手掌包裹起来。

“小桥既唤一句夫君,那为夫不包个大红包,怎么对得起这一声夫君呢!”李大成轻捏他的指节,温柔缱绻的声音里,还含着深深的期待,“小桥,再唤一句夫君听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